艺术生考研英语27到72,如何扭转乾坤化弱为强上岸清华?

杨一畔
录取院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科普视传
本科院系:兰州大学 环境艺术设计
初试总成绩:385分
政治 |74分
英语 |72分
史论 |102分
手绘 |137分

大家好,我是羊同学,今年已上岸。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故事。在此想再次感谢这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谢谢。
我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科就读兰州大学环境艺术设计。
(2017年)大四考了一次科普展示,短暂的准备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结果也可想而知(英语27分,手绘79分——英语基础基本为0)
(2018年)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北京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这份工作使我逐渐明确了自身的喜好和未来在设计中的发展方向,2018年底辞职,开启了正式的漫漫考研路。
(2019年)整年都在学习。学习重心大部分放在了糟糕的英语上,结果是总分与当年的复试线差两分(英语59分,手绘120——手绘刚好过线可能是因为画的黑白画的缘故吧,练了一年的彩图考试画了黑白...有时候觉得自己脑回路清奇)
(2020年)虽然上一年的总分并没有很高,但是因为有了上一年对于各学科基础的巩固和突破,使得这一年的学习状态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从山东泰安参加完梦清的暑假班回到北京,开始正式着手准备考试,为了给自己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清华校内租了房,10月中旬,邺架轩(学校的图书馆)开放,慢慢调整到最优的学习状态到考试结束,最后成绩(政治74,英语72—翻译没写完,手绘137)。
这大概就是这几年我所经历的。
在此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过往同学的经验分享固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往往会事半功倍,同样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梦清每年分享的经验帖中,不乏规划得比较系统和完整且适合同学参考的经验帖,比如上年的陈学长和黄学姐的经验分享,使我受益良多,在此感谢)。


英语学习:英语之前一直是最令我担心的学科,在考研之前英语的基础可以说为0,最初看一篇英语二的文章是真的像在看“天书”,由于基础太差,在老师的建议下,2019年初我在重庆找了一个考研上岸的朋友帮我一对一补习英语,一周两天,持续了三个月,补习期间用的真题资料,除补习外,每天会坚持单词语法的学习(英语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三个月补习结束后报了一些英语网课,仍然以基础为主,单词-语法-简单句-长难句-大小作文都是以真题为母版串联学习。2019年把最新的英二10篇真题和英一10篇真题刷了差不多四五遍,英语二还写完一遍手译本,这一时期我采用的方法确实不太高效,但对于像我这种英语基础太差的同学来说,只能稳扎稳打,2019年英语考了59分,从27分到59分,涨了32分,当时看到这个分数其实还稍有些失落(和心理预期的分数差了一些)。时间来到2020,可能有了2019年扎实的英语补救,到2020年期间英语学习显得游刃有余,考前拿2000-2009英语一的阅读理解练习,除了某些特别年份,平均一套题错1-2个左右。大小作文反复仿写练习真题出过的主题。 政治学习:政治的学习大家应该都比较相似,徐涛老师,肖秀荣老师,腿姐,丫丫老师等等(一千题,肖八,肖四,反复复习错题,看时政,背大题);政治不需要太早复习,但又不能太过松懈,因为政治是一门付出和收获最成正比的学科。 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理论对于我来说一直是最稳的科目,结果这次滑铁卢了(102分)。大家还是要踏实对待自己的每门专业,不要像我这样。(参考请参见其他学姐学长的理论经验分享) 专业手绘:手绘应该是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关注的话题,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有几点比较重要,切题-规定时间内完成-能够体现出绘画功底的画面效果(塑造能力),考试手绘很难用一种绝对标准去评判好坏,但又因为它存在于考试系统之中,所以它又必然拥有相应的应试评判方式。构图,色彩,元素,造型,创意...都很重要,但是我们尽可能的去寻找到构筑我们每张画都能达到应试要求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再统筹整张作品,让它在拥有骨骼的基础上再升华填充血肉。同样,以上帝视角审视自己的手绘远比作为局部的旁观者更加重要。
从环艺到视传,手绘要求不尽相同,就意味着需要重新了解这门专业的各种要求,学习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你的思想会随着不同专业转变,你的绘图工具会随着你的绘画风格(绘图技法)在变,你的绘画风格(/绘图技法)随着你不断深厚的绘画基础在变,你的绘画基础随着你积累的素材、精心规划的构图、有趣的创意在变...,一切都相互联系,一切都变化着,让自己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解决问题,审视画面,进步自然很快。(坚持思考很重要)



考研是一场自我的心灵之旅,在考研之前我们需要有沉淀的决心。考研期间心态“崩”在所难免,但是学会期待这种感觉的到来,心态“崩”是当下的你对付出之后结果现状的不满足,这种焦虑感恰巧说明我们在所处时期开始自省,以及为过度下一个阶段做预备,换一种角度想,考研旅途中的“崩溃”瞬间和“瓶颈期”印证着我们自身进步的过程。

向大家分享一句话,Dambisa Moyo在其著作《dead aid》结束语写到: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is ten years ago ,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永远不要认为一切都来不及,其实一切都刚刚好,美好的种子,扎根在此刻的土壤之中。(记得劳逸结合)

诸多手绘在120/130的同学
因外语基础太差,常常是拖累总分的原因
辛苦准备一年手绘,史论,政治
结果因为外语不理想而功亏一篑
这样的悲剧每年都可以看到
外语确实是诸多艺术生的软肋
常常和许多同学谈论此事
也都会被反馈“努力学了还是学不进去”
其实不然,许多同学都有误解“努力”一词
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或者长时间无效率学习
这些都属于“不努力”范畴
一畔学长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
英语从27到59再到72
结果从不会欺骗努力
这几年在梦清我们看到一畔学长
虽然跨专业
但是专业手绘却十分在线
一直稳重刻苦的学习
历经三年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克服软肋
有这样的结果是实至名归
恭喜学长
希望学长在清华
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