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际生实习难找?我美国读研第一年就实现自给自足!

2023-09-04 16:27 作者:指南者留学  | 我要投稿

※ 本文为指南者美国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更多资讯关注公众号【指南者美国留学】

主讲人 Ziwen

指南者留学特邀作者

本科背景:北京某211 行政管理

录取院校:乔治城大学 公共政策


转眼已经到了九月,暑期课考了稀烂的midterm,也做着拿时薪的实习。钱不多,每周看到邮箱中的Pay slip提示,却总有种安心感。和几个学弟学妹聊,有一个问题必定是:怎么找到校内的RA/GA,校外的实习/STT……?毕竟,一份合意的工作意味着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意味着有余钱,意味着毕业后更有竞争力地进入job market。往后的签证,身份,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遇到这样的提问,我往往会先说,第一学期甚至第一年找不到工作,很正常,特别是作为陆本学生,什么都不太了解,交上的简历往往也漏洞百出。凡事先想清楚,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记得入学之初,我刚开始投递简历,一位对我帮助良多的师兄也是这样宽慰叮嘱。师兄说,首先把方向确定好,要读博,要回国,还是要工作?读博就别去那些networking event,好好和教授打好关系,好好读书,提高绩点;回国就问问家里能提供什么资源,第二年合理参加秋招;工作就要多社交,多关注网站。

作为国际生,第一份工作往往要在校内进行。一方面,作为本校学生,略有竞争优势:也许发出jd的正是自己的学院,或更熟悉这个岗位想要什么样的人。另一方面,初出茅庐,在校内更能积攒一些经验。

若是拆解找工作这个动作,会发现它分为准备、投递资料、面试,入职四个步骤

在准备阶段,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尤为关键,例如邮箱订阅学校的工作网站,确保所有po出的工作都会第一时间被发到自己邮箱——这实在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我这种容易启动困难的人来说。因为校内工作的发布,和校外一样有时间线,大家忙得颠三倒四的期末,往往一些研究所正在为下学期的人员扩充做准备。我直到第二学期才订阅邮件,第一学期的很多工作机会,我只能靠刷工作网站来发现,但问题在于,你不可能每天都执行这件事,直到它成为习惯。此外,不要没头没脑地投简历,而是要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修改,并且多找writing center,native speaker看看,确定里面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和小错。

我的学院开学前就让大家交一份简历给writing center,说他们会帮忙修改。我最初的简历足有4页,稀稀拉拉列了几乎是自己做过的所有活动,师兄皱着眉头,提了很多建议;后来果然也被打回来,说太长了,应该重新修改。

改简历这个动作,占据了找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至少有十几个版本。冬天的时候,我一度痛苦到根本不想点开。但事实证明,人人都得面对这样一个类似于改论文的过程。如果这时对简历不上心或不熟悉,面试的时候磕磕绊绊,还要更可怕一些。

我听说了很多new graduate找工作的艰辛。实习阶段,我也曾有过焦虑,想要海投简历,最后是懒惰阻止了我——每天下午怎么打开领英,晚上就怎么原封不动地关掉。最后,我听了建议,有针对性地找自己想做的工作,前后申了十多个。这并非是我不提倡海投,相反,在大环境不太容易的情况下,多努力一点总是没坏处;只是,我发现海投这个举动自己不仅做不到,还只会因为这种无力感更加烦恼,又是何必呢?

既然确定要“有针对性”地找工作,我便认真列了个表格,记录着工作内容,投递时间,后续更新等细节。我还标上了“networking资源”“工作类型”等。我的学校很重视networking,我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去找工作,可能比不断投递资料到对自己所处环境完全陌生的工作部门的效率高一些。

Coffee chat不意味着不真诚,我的感受是,想要了解什么,就大大方方地去做,去问;这个过程中不卑不亢,保持基本的礼节和感激,合适的人和资源自然会出现。我不认为networking是单向付出与索取,相反,我经常会在谈话的最后,询问对方有什么是我可以帮忙的?第二学期聊过的学长学姐中,很多人成了可以进一步交心的朋友。

投递资料和准备工作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准备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出击,投递资料也要有针对性地修改。我申请了十几个工作,每个都有对应的文件夹。简历可能只修改一两处或原封不动,cover letter可是真要改下名字,工作岗位的。有些网页上需要写的内容很繁琐,我的一位师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甚至写了串代码,自动填充一样的部分。我当时尚不具备这个能力,却也记得把很多问题复制粘贴到文档里一份,需要的时候随时取用。

面试前几乎是我最焦虑的时候。因为懒,我往往都是提前一天,甚至十二个小时开始准备面试,具体做法无非是列好问题大纲,尽量在面对不同问题时都能快速反应,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到一种相对自信的状态。但我也意识到,面试前保持良好的睡眠或许还更重要一些。一个月前我有一场面试,我拖到当天凌晨才开始准备,结果感觉自己说得磕磕绊绊,心理上挺受影响。面试前半小时,我往往会换上正装,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为自己写一张暗示性的小纸条:你是最棒的,你能做到。面试后,一封及时的thank you note也可以表达诚意。还曾有一位前辈告诉我,如果有补充资料,可以一并发出。

如果前面三个步骤都做得不错,很可能会同时收到多个offer。这时候就需要从时间、薪资、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来衡量了。一旦做出选择,就尽快回复信息,中间最好不要再摇摆,否则容易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进入职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前些天看到一段话:衡量一个人成就的,不是看他拥有了什么,而是看他拒绝了什么。当下恍然,无尽唏嘘。每个选择的背后都一定有牺牲,有付出,到头来孰优孰劣,都付笑谈中。希望这篇短文能给有缘人一些启发,对自己的苛责少一点,信心多一点。


国际生实习难找?我美国读研第一年就实现自给自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