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晋国六卿(3):六卿重组,赵盾上位

2022-07-22 15:02 作者:未见文德之子桓  | 我要投稿

观前提醒:本文以叙述晋国六卿的变更与其中的矛盾和斗争为主,主要从各卿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展开,而对于晋国争霸历程以及国君为政举措则不多讨论。由于本人所掌握史料有限,其中所记可能有多处缺漏、错误之处,希望各位斧正。

公元前622年,这一年时运不佳,晋襄公手下的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几乎同时死去。这是六卿的前四位重臣,太过巧合,从史料上来品读,似乎是自然死亡,不是某位政客的阴谋。不管怎样,晋国的六卿人员大面积缺失,内阁急需重组。由于事出突然,而且噩耗不断,晋襄公还没有心理准备,只得来年重新提拔干部,担任六卿。

晋国自晋文公回国后,便一直存在贵族们的利益纷争,晋文公时代扩军的原因之一就是诸卿家族势力日渐做大,大家分红。只是在晋文公的强势手腕和晋襄公的仁德政策的润滑下,矛盾一直被隐藏。当晋襄公再一次编组六卿时,各大家族各怀心机。在利益的驱使下,诸卿基本被分为两大政治集团。

老臣派:这一派是属于晋惠公、晋献公时代甚至更早就已发达的家族,资历深。有箕郑父、士榖、梁益耳、先都、荀林父。

新人派:此派则是晋文公、晋襄公时代倚重的贤臣之后,高干子弟,资历较浅。有贾季(即狐射孤,狐偃之子)、赵盾(赵衰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

晋襄公内心已有安排,就是重用老干部,平衡诸卿利益,其框架基本为废除两支新军,由士榖将中军,梁益耳佐之;箕郑父将上军,先都佐之。可这个国家一级档案的保密工作做的不好,大家都打听到了晋襄公的意图,几家欢喜几家愁,老臣派踌躇满志,新人派坐立不安,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

公元前621年开春,晋襄公在在夷地(今地不详)阅兵,对晋军中的将佐进行重组,史称“夷之蒐”。一切皆如大家打听到的消息一致,晋襄公要重用老臣派,优先考虑,而晚辈们则要靠边站。情急之下,最年轻也最善于表达自我感情的先克抢先发言:“狐、赵之功不可忘!”先克的话自然代表了新人派的共同语言,晋襄公一想,晋国如日中天的强势,都是这些孩子的父辈们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实属不易。晋襄公动摇了,晋襄公认为先克的话很有道理,如果贤臣的子嗣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富贵,那么谁还会作晋国的贤士呢?

晋襄公按照这些孩子们的父辈所立下的功勋大小,来安排他们的职位,狐偃功劳最著,赵衰、先且居其次,栾枝、胥臣稍低。那么暂时安排狐射姑、赵盾、先克入六卿,却又将箕郑父、先蔑、荀林父也带入六卿行列,以作为平衡新人派之用,另外两位新人栾盾、胥甲作为候补,待定。

夷之蒐,晋襄公本意是希望选才任职,但是考虑服众不得已而论功。这次新老贵族的较量中,新人取得了胜利,狐射姑为中军将,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佐之,先蔑带领下军、荀林父辅佐他。上三位全部是新人派,中军佐赵盾还担任其父赵衰留下的执政大夫一职。

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因出使陈国,夷之蒐时并不在场,回来之后便进言说赵盾贤于狐射姑,因此晋襄公替换两人的位置。但阳处父原为赵衰部下,有偏袒赵氏之嫌。于是:

经过晋襄公对权利的重新分配,赵盾在阳处父的协助下,担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晋国朝堂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卿士。自此赵氏家族的势力开始急剧膨胀。


晋国六卿(3):六卿重组,赵盾上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