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杂想】早已明晓的答案
很多问题,其实它的答案你早已明晓,只是被你首先排除了而已。
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在害怕什么?
大学四年没有太多起伏,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故事,就这么顺水推舟的结束了。大四这个漫长的寒假(其实毕业那段时间也挺闲的)对我来说相当安逸,小火慢煮的青蛙汤已经在路上。
然而就在毕业之后的暑假,本想肆意放松一下的暑假,新生活就给了个下马威。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诸多偶然的组合,让我心中升起一个念头并不断壮大:已经没有提前搬砖的条件了,这个暑假一定能愉快而轻松的度过,一定能,一定......
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它总会发生。这不,我就在搬砖呢么,搬了两周了都。
当超过12小时的忙碌填入日程表,很多胡思乱想就无影无踪,每一分思考都不得不用在最有用的地方。每天离开实验室都是如释重负,不靠意志力几乎无法洗漱就会倒在床上(虽然只是个干巴楞子床板)。
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消息不断冲击着眼球,它们无一不在告诉我:你之前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
我必须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学习新的领域,必须每天将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泡在实验室,必须高度强化自己弱的可怜的英语,必须面对各种残酷的条件,必须将有限的时间无限的奉献给你的课题、你的未来......
诸君,这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当你开始本科后的深造时,你会发现大学真的好幸福,当年怎么能那么轻松,甚至能奢侈的说走就走、说玩就玩。
而当我的室友和朋友们晒出自己的工资时,迷茫却是更甚了。我清楚的知道五六年后毕业时,我也很难拿到这个水平的薪资,而他们已经不断进化,完成了阶级的提升。
学习是为了钱吗?多年以前的我会斩钉截铁的说“不是”,那时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够为科学做出一点贡献,为改变世界推波助澜。我热爱化学正是因为这是探究“变化”的科学,而有机化学更有着创造之美。
但八年过去了。从初中第一次化学课到现在已经足足八年了。我们总是高估一两年可能的变化,而低估了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变化。
那时,死心塌地的想学化学,想学化学竞赛,奈何实力不足,只得铩羽而归。竞赛失利的代价是很大的,我回课堂的几天后就是一次月考,那个分数我至今难以忘记。
最终高考的成绩,怎么说呢,如果我从未学过竞赛的话至少不会考这么低吧。
其实我对这件事是耿耿于怀的,因此我更想证明自己,但也渐渐有了些许畏惧。
学竞赛是我第一次独立做出的重大决定,而它的结果很不好,再脆弱一些的话可能会成为一生的心理阴影。
我开始害怕未知。我开始害怕变化。
幸运的是,高中竞赛学习的内容在大学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未知”少了许多;而借着还行的成绩,很多进程也就顺理成章,车轮正按照既定的路线缓缓推进。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我开始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为什么学霸经常“秀苦”?因为我们真的觉得苦,对自己的预期值估的是又低又低,除了十分学有余力的大佬以外,我们的学习都是为了提高下限,让自己预估的时候能少扣点分。你能想象估分的时候大题里一个小问错了就把分数全部扣掉,最后担惊受怕祈求别挂的感受吗?
高标准高要求的活着,真的很累。
于是开始偷工减料,开始忙里偷闲,开始随波逐流,一边营造忙碌的假象,一边安慰自己:今天你已经做的够多了,快犒劳犒劳自己!
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了放低要求。
当我突然看到全新的日程表,再回看之前的日程表,那些本应创造价值的时间,已经被娱乐填满。碎片化娱乐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此,它们钝刀割肉的剥削你的时间,将你完整的时间表割裂,不然怎么用碎片填隙呢?
我开始害怕。我不想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学习这些对我来说没用的课程上,我只是想每天打几局麻将,玩几小时游戏,愉快的逛逛北京而已,这很奢侈吗?
很奢侈。这些事本身并不奢侈,但这个想法很奢侈。我竟然觉得这种轻松的学习生活是理所当然的。
当我稍微清醒一点,我才发现天平两边是完全不等价的。但我不断的移动杠杆的支点,天平变成了杆秤,小球撬动了地球。
我所比较的是两个毫无可比性的东西,甚至在考虑怎么让轻的那一端再重一些。
解决问题的方法近在眼前,原来它是在问题之初就被我抛弃的选项。毫无疑问,我应该想的是如何勇敢的面对新生活,而非逃避的藏在娱乐之后。
我曾经提到过,随着学历的提高,留下来的人大多都有些出挑的能力,而最明显的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对知识体系的解构和重构。
花了几个晚上分析之后要学习的内容,难吗?难,非常难,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是要把大量空余时间交代在上面的难,而这样的课程还不止一门。
再研究下毕业的必须条件,需要强化的地方还多着呢。
所以,这便是之前一直无法接受但不得不接受,最后安然接受的现实:不过是从头再来而已。
人会本能的害怕未知,这是正常的趋利避害机制。但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只有了解敌人才能打败敌人,只有了解工具才能使用工具。
被娱乐剥削的学习时间,必然要剥削娱乐的时间。但娱乐终归是娱乐,接下来要做的不过是将娱乐的时间削减回正常水平以下,直至付清欠下的学习时间。
代价是必然的。现在每天晚上精疲力尽的打几局麻将然后吃四的生活我已经习惯,甚至懒得去懊恼吃四。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骑马。麻将占据了不少的时间和思考,似乎远超“娱乐”的范畴,也没起到娱乐的效果。本就可贵的周末时间,又大把的消耗在麻将比赛上,而这种比赛似乎除了自我满足以外毫无意义了。
我经常自我安慰的是,打麻将比我好的人学习大多不如我,学习比我好的人他们不打麻将。现在想想,这比较毫无意义啊,人生的主色调是谁很明显啊。
认清现实是艰难的,下定决心是痛苦的,但该舍弃的早晚得舍弃,不如好牌先走。
《无名雀士异闻录》我会继续写,因为它对我是新的娱乐方式。不久以后大概我也会转型,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去重拾被娱乐埋没的严肃。
如果有人约我,我仍旧是来者不拒的,毕竟有朋自远方来嘛。但段位和pt真的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舍弃就舍弃吧,它们不是枷锁。
诸君,如果你读到了最后,不如花几分钟想一想,现在的生活是不是过于安逸了呢?是不是将有效的时间过多的投入到娱乐上了呢?
人因知之而痛苦,无知者终将因自己的无知而痛苦。
没有痛苦的生活?做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