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起学习电生理

2023-08-10 17:26 作者:sercre  | 我要投稿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操作流程

局麻,穿刺右侧股静脉两次,置入6F、7F血管鞘,沿血管鞘置入心室电极及可调弯冠状窦电极,先行心室S1S1/S1S2刺激明确有无普通旁道(“全或无”效应),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心动过速呈左侧偏心性,考虑左侧旁道;若为向心性分布,可加用HIS电极、高位右房电极,观察逆A是在HIS最早、CSO最早还是RA最早(多数中心已经简化电极,很少使用高位右房电极与HIS电极)。然后可以行三尖瓣环激动标测,寻找最早逆传A波,可以初步判断是偏向游离壁还是间隔面,也可以行心室拖带标测(前提是存在固定的周长),观察有无成功拖带以及拖带后反应VA(H)V还是VAA(H)V,或者PPI-TCL(115ms)最好应用校正的PPI-TCL-detaAH/SA-VA  (85ms) 以区分不典型AVNRT(F-S)、间隔部AVRT或窦口AT。   

若为左侧游离壁旁道,可考虑更换8.5F SL1长鞘穿刺房间隔行二尖瓣房侧消融或重新穿刺右侧股动脉、使用抗折鞘逆行跨主动脉瓣行二尖瓣室侧消融。可以在心动过速下标测,也可以在心室起搏下标测理想靶点(小A中V,VA融合,A波最提前),35W✖55℃ 10秒内出现VA分离,然后沿着瓣环在靶点附近上下小幅度移动巩固消融60-90秒,然后使用ATP及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未诱发心动过速,消融成功。


成功穿刺房间隔,送入消融导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直顶!即导管进入左房后不能直着向前推送(心耳或左房顶部方向),否则容易出现心脏穿孔。消融导管进入左房中部后,将鞘管回撤,然后导管打弯、勾向二尖瓣环方向

穿间隔行左侧旁道消融,建议平行顺贴

靶点的确定

左侧游离壁旁路成功消融的靶点电图特点:1.同时记录到明确的A波、V波,AV比例在1:1至1:4,这提示导管在房室瓣环上;2.AV融合,提示导管在旁路上。

对于隐匿性旁路,窦律下可以明确局部的AV比例,心室起搏时看是否AV融合

寻找显性旁路经验,从两端向中心靠近

对于显性旁路,导管在瓣环上移动,靶点两侧AV是分开的,约靠近靶点,AV也逐渐靠近至融合。

放电时机及消融终点

一般不在心动过速时放电(阻断旁路后心动过速终止会使导管移动、离开真正靶点,导致消融失败或复发),有两种策略。

一、精细的标测,找到一个特别好的靶点,一次放电阻断,巩固消融90s,但标测时间长;

二、粗略标测,找到大概的位置,然后在其周围多巩固几个点。这种比较实用,一般在初始放电有效的部位消融60s,之后在其周围加强消融,每个点30-45s。

红色为有效点,黄色为巩固点

旁路消融有效:原有融合的AV放电后分开!

前传(显性旁路)彻底阻断:体表心电图deta波消失、QRS波恢复正常,心房刺激未见预激,靶点处融合的AV分开。

旁路逆传阻断:靶点处AV分开,VA逆传由原来的1:1偏向性逆传变成室房分离,或者室房递减传导。

有人提出,放电后旁路快速阻断(3-5秒内)提示阻断可靠,该观点不完全正确,有时候,2-3秒阻断的旁路仍能很快恢复传导。但阻断时间太长,如8-10秒才阻断,提示该处可能略偏离真正靶点,或者贴靠不好。实际消融过程中,功率40W✖52℃提示贴靠非常适中。

理论上,心肌组织加热到55℃以上,持续超过30s,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保持消融导管与心肌组织恰当的接触室消融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接触太紧,局部散热不好,功率会比较低,损伤深度及范围有限;如果贴靠过松,温度较低,不能达到有效的永久性损伤。消融左侧旁路时,温度50-52℃最佳,小于50℃复发概率增高,大于52℃患者常有明显疼痛。

温度低于50℃提示导管贴靠不紧,超过53℃(功率低于38W)提示贴靠过紧,要及时调整导管。


腺苷是一种内源性嘌呤核苷,广泛分布在身体各组织,可以激动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在多种生理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它对心脏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窦房结和心室自律性、延长房室结传导,以及扩张冠脉微血管和保护心肌等。推荐采用弹丸式快速推注并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的方式给药,腺苷能迅速为红细胞摄取,因此作用时间很短,游离腺苷的血浆半衰期小于10秒,终止SVT所需的平均剂量约为6mg。

ATP常作为腺苷的替代品,在体内降解为ADP、AMP和腺苷,最终发挥作用的是腺苷。经静脉注射ATP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 也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同样有发生气管痉挛的可能,对于阻塞性肺病或哮喘的患者同样不能使用。





一起学习电生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