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史湘云结局沦为船妓?从诡异的冯家酒宴推理,她婚后被公婆虐待,撵回原籍守寡

2022-12-08 12:33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史湘云结局做了船妓,她在花船上对落魄的宝玉呼救:“爱哥哥,赎我!”这一幕催人泪下,令人难忘。


可原著中的史湘云真的会沦为船妓了吗?判词明明写她结婚、守寡了,贾府的孀妇李纨都能独善其身,早已出嫁的史湘云为什么不能呢?


她的娘家一门双侯实力强大,且早就懂得抽身退步,未必会被贾府严重牵连。她的婆家更不简单。


虽然脂批在金麒麟一节暗示史湘云的金麒麟伏笔卫若兰,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认定史湘云的才貌仙郎就是卫若兰。


至少从前八十回原文中推测,冯紫英是湘云的丈夫的可能性更大。


冯紫英在书中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他虽然表面上是个纨绔子弟,很务实,自幼跟随名人张友士学习文化和医理;他有官职,能跟随父亲去陪皇帝秋猎;他精通仕途经济,和宁荣两府上下人等都交好。他还可以结交蒋玉菡,以及薛蟠,可以说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年轻人。


而冯家的种种言行显示,他们也很可能会中途叛变,投靠了敌对阵营自保。


综合书中所有关于湘云结局预示的线索,个人理解史湘云的结局很可能是这样的:她的丈夫病死之后,她被公婆虐待打骂,以至于撵回原籍守寡,昔日最为活泼生动的少女,被迫活成了“死灰槁木”的样子。


这话还要从贾宝玉和蒋玉菡互换大红汗巾子,那场吊诡无比的冯家酒宴说起。


话说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在家里设宴,请宝玉、薛蟠吃饭喝酒,还请了小旦蒋玉菡和妓女云儿作陪。这原本也没啥好奇怪的,古代豪门大户人家请客,总喜欢请一些伶人、倡伎来表演助兴,或者陪酒。


但是,冯紫英这一场酒宴请的非常奇怪,至少有三个诡异之处。


其一,冯紫英他为什么能请到忠顺王的爱宠小旦蒋玉菡?


蒋玉菡可是忠顺王府家戏班子里的小旦,冯紫英能请到他,说明和他很熟,私人关系不错。


贾宝玉也算是会吃会玩的子弟,经常在京城权贵圈子里赴宴,可他这么多年却只能闻听蒋玉菡的艺名琪官,没缘分见过一回,也不知他真名叫蒋玉菡。


宝玉的身份是荣国公的嫡孙,比冯紫英这个神武将军之子高贵多了。他为啥没缘分结交蒋玉菡呢?因为贾府和忠顺王可能是政敌,两家没有任何社交往来。


按照贾府的人脉根基,在京城混了近一百年了,能结交的都结交了,没来往的很可能就是敌人。


冯紫英能结交蒋玉菡,侧面说明冯家和忠顺王有过交往,而且交情很好。忠顺王竟然舍得让宠爱的男旦优伶蒋玉菡数次粉墨登场,给冯紫英和他爹演戏,甚至作陪宴饮。


冯家属于四王八公旧勋贵集团,为何要去结交忠顺王?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自保当了墙头草,见风使舵,哪边得势哪边倒。


早就打算抽身自保的史家,可能是看好了冯家这个属性,才用史湘云这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去当探路石,让她和冯紫英联姻。就算将来贾府抄家获罪,史家至少可以有一门亲戚能在敌方阵营里说上话,不至于被贾府连累的一败涂地。


冯紫英才是史湘云的“才貌仙郎”,他在这次酒宴上做的酒令曲词也非常像在交代史湘云的人生命运。


因为众人的酒令都各有内涵,宝玉说的是黛玉和宝钗,蒋玉菡说的是袭人,薛蟠说的是夏金桂和香菱,冯紫英说的也应该是他的妻子。


下该冯紫英,说道:“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说毕,端起酒来,唱道: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其中按照乐喜悲愁的顺序看几乎可以对应:史湘云少女时期娇憨淘气是出名的,她早早订婚出嫁,头胎可能就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她有过一段非常幸福的婚姻生活,让她感觉可以弥补自幼失去双亲的不幸。才算是“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丈夫很疼爱她,赞她“是个多情的可人,刁钻古怪鬼灵精”。但是,当贾府抄家获罪,史家受牵连,一损俱损,忽喇喇似大厦倾。“大风吹倒梳妆楼”是用了西晋富翁石崇和爱妾绿珠的典故。


石崇为绿珠修建金谷园和梳妆楼,因为绿珠美貌被垂涎,石崇被赐杀,他临死前对绿珠说:“我因为你而获罪!”绿珠为报恩情跳楼而死。这里是象征着贾府的灾难,不仅波及到史家,还带累了冯家。


如果按照以上推理,老冯家也在这场巨变中扮演了旧勋贵集团中叛徒的角色,倒戈相向,站出来检举揭发贾府的罪状立功。


以史湘云耿直磊落、嫉恶如仇的性格肯定是忍受不了的。她一定会跟丈夫吵架,甚至可能跟公婆发生冲突矛盾,和李清照一样写诗讽刺公公和丈夫一样。


“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是冯紫英在诉说史湘云不理解他的无奈。他们家其实也难以自保,只有投靠忠顺王,才能活下来


在古代激烈的朝廷权利斗争中,从来都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这种事湘云当时可能还不能明白。


其二,这场酒宴的由头,隐含着冯紫英倒戈背叛的原因


冯紫英为啥要请宝玉和薛蟠来吃这顿饭?因为他上次来贾府办事,在薛蟠的生日酒宴上说了个半截子话,他说:“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说的是他和他爹神武将军冯唐一起跟随皇帝去铁网山打猎,遇袭受伤的事情。为啥能确定是陪皇帝去的呢?因为冯紫英的母亲还在生病,如果不是皇帝要出游,冯紫英本人又不爱好骑射,根本不可能抛下生病的母亲不管,去那么远的地方。


但是到底是什么人袭击了皇帝,“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具体指什么?冯紫英卖了个关子,并不告诉宝玉和薛蟠,许诺说下次请你们吃饭,跟他们详细解释。


很快,没过几天冯紫英就在自己家里设下这一场酒宴,但面对宝玉和薛蟠的追问,他却打哈哈说没什么事。显然他就是在说谎。


因为冯紫英在打猎中还受了伤,他说:“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铁网山这个地名上一次出现,还是秦可卿的葬礼上,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预定的樯木棺材板,就是出自这个地方。


兔鹘(tù hú),本意是指一种局部羽毛带赫色的白鹰,驯服后可以用来捕猎,非常凶猛。而古代契丹、女真 人称束带为兔鹘。《红楼梦》中多隐喻暗示,此处是在暗写皇帝遇到了刺杀,或者在边境遇到了外族入侵,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冯紫英才会跑来贾府说找贾赦、贾政、贾珍等人说这件事,假如他是两面派,在贾府面前,他依然是旧勋贵集团的代表,去参加皇帝的狩猎活动。


贾府的老爷们听闻这件事,必然也是给了他一个态度,所以他要赶回家跟他爹汇报,这次汇报很可能决定了冯家未来的立场,所以他来不及和宝玉薛蟠喝酒。


本来这件事是能跟宝玉等人透露一二的,可是他回家之后,他爹斟酌了贾府这边给出的信息,决定投靠更为厉害的忠顺王那边,导致这件事需要保密了,所以他才没有继续跟宝玉和薛蟠解释。


等到后面他在家里摆酒席宴请宝玉和薛蟠来吃饭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在给宝玉下套了。诱饵就是蒋玉菡,宝玉果然和这蒋玉菡一见如故,交换了大红汗巾子。


这件事发生在冯家酒席上,后来忠顺王的长史官找到贾府里去找贾政,表示:“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


宝玉当时都惊呆了,“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 这种机密是谁传播的呢?除了薛蟠这个大嘴巴,冯紫英和冯家人的嫌疑事最大的。


试想如果忠顺王府找冯紫英打听宝玉和蒋玉菡的事情,冯紫英他会保密吗?


其三,锦香院的妓女为啥偏偏叫云儿?或暗示史湘云守寡后的惨状。


冯家酒宴上的妓女云儿是京城青楼锦香院的红牌花魁,这原本也没什么好奇怪。奇怪的是作者偏偏让她和史湘云用一样的名字。


这个细节也被很多前辈解读为湘云结局沦落风尘的证据,但这个锦香院的云儿身上的线索绝不只是一个身份和名字而已。这个云儿不但有些才艺,而且聪明伶俐,甚至还知道宝玉和花袭人的小秘密。


她还做了很不错的酒令,虽然小曲儿唱得很粗俗,但至少比薛蟠强多了。


云儿便说道:“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


这里可能隐藏着作者的障眼法,看似是写妓女云儿的日常生活,陪侍恩客,迎来送往。可前两句又很像在写史湘云丧夫后的生活。


“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史湘云父母双亡,是个孤儿,丈夫病亡之后她的确无依无靠了,因为有儿子也根本不能轻易改嫁。


湘云在《咏白海棠》作的“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等句,也用了倩女、嫦娥等与爱人分离的意向典故,都是预示她守寡的写照。“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写出了她寡居的生活十分悲戚。


因为贾府和史家的关系,史湘云的公婆必然不会再给她什么好脸色。历史上另一位大才女李清照当年就曾因为父亲获罪,朝廷严查党羽,他公公为了避嫌自保,不仅拒绝上书给亲家求情,还把李清照给撵回了老家,直到两年后大赦天下才让她回来。


史湘云联诗曾有“坳垤审夷险”一句,典故出自《魏书·列传》:“魏昔与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 说的就是亲家之间,见利忘义,反目成仇的故事。


史湘云婆家娘家反目成仇,公婆给她安排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带着回冯家的原籍老家,清净守寡,大家眼不见心不烦,至于孩子让不让她带都是两说。


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冯紫英的酒底“鸡声茅店月”。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描写远行之人在旅途之中的失意和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温庭筠是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史湘云的曾祖父也是中书令(宰相);温庭筠才华横溢、潇洒不羁,最喜欢饮酒行乐,性格跟史湘云相似。


《旧唐书》上曾记载了温庭筠很有名的一个故事:他曾因为酒醉犯了宵禁被守卫折辱,以至于“败面折齿”,告状都没人理。


冯紫英说的这句“鸡声茅店月”,很可能对应的就是史湘云守寡后,被冯家的公婆虐待打骂!被迫离开京城,求告无门,只好回道冯家原籍老家生活。


对应贾宝玉那句“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暗示宝钗守活寡的孤寂生活,他们各自在交代妻子的结局。


古代女人守寡的日子都不好过,对照李纨在贾府的惨状,史湘云在老家只会过得更加凄凉。她在芦雪庵联诗中的“清贫怀箪瓢”一句就像是在预示她以后的清贫穷困。


史湘云她和黛玉、宝钗、李纨三个人同住,代表她一生的三个阶段

关于湘云流落风尘,甚至成为船妓的观点其实并不坚牢。


主要支撑就是《好了歌注》中的一句“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为书中的众女子中除了已婚的,只有史湘云早早的择了才貌仙郎,订了婚。


可是薛宝钗、傅秋芳、袭人等也是一心想要高嫁豪门,也属于主动“择膏粱”的范畴,只不过没有被择上而已。巧姐被卖,妙玉的判词中也有沦落风尘的明示,所以这句话并不一定是指史湘云。


“寒塘渡鹤影”、“坐上船吃酒”、“湘江水逝楚云飞”三个细节证据,也可以理解成“湘云凄惨地坐船离开京城,漂流在旅途中,孤寂落寞,借酒消愁啊!为什么非要理解成河上的花船呢?


在书中,湘云还有很多词句比如“野岸回孤棹”、“池水任浮漂”等,也很符合飘流在旅途行船上的感觉。


“展眼吊斜晖”一句正好对应了第十七回清客为蘅芜苑题写楹联时,“靡芜盈手泣斜晖”,这句诗自鱼玄机的《弃妇词》,难道不是暗示湘云和宝钗一样守寡的命运。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两句,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楚王与神女巫山欢会不长久,也隐喻史湘云的婚姻美满但是短暂。


史湘云一生的命运对应在三个人身上,林黛玉、薛宝钗和李纨,她在贾府多年,曾跟这三个人一起住过,这三人分别对应她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


林黛玉对应的是史湘云的少女时期,出身名门贵族,侯门嫡女,真正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可是却自幼父母双亡。但是史湘云比黛玉幸运,因为她身体健康,还有叔叔婶子抚养照顾。


薛宝钗对应的是史湘云的婚姻状况,她们都嫁了才貌双全的丈夫,但可惜婚姻都不长久,宝玉出家,冯紫英早逝。但史湘云也比宝钗幸运,她虽然可能会被公婆厌弃,但是她却生了儿子傍身。


李纨对应的可能是史湘云的后半生,守节寡居,教养儿子。“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不是说史湘云她想开了,而是她历尽坎坷磨难、人生浮沉之后,真的认命了。


昔日那个豪爽洒脱,豁达恣意,有着魏晋名士风流的姑娘,她在命运的磋磨下,失去了所有活力和荣光,她只能认命的远离所有亲人,做一个在凄清寂寞的煎熬中守节的寡妇,她再也不能喝酒吟诗、再也不能赏雪赏月吃鹿肉,不能大说大笑展露才华,她成了真正的“死灰槁木”。


红楼梦:史湘云结局沦为船妓?从诡异的冯家酒宴推理,她婚后被公婆虐待,撵回原籍守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