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40年,都是品牌精心策划的阴谋?
【无糖饮料40年,都是品牌精心策划的阴谋?】
夏天到了,高温模式开启,灌下几口冰饮成为了最幸福的时刻。过去,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碳酸糖水凭借着带有刺激感的甜味成为人们的夏日最爱。而如今的夏日新宠则变成以奶茶为代表的现制茶饮以及包装饮料中的茶饮和低糖、无糖的碳酸饮料。年轻人热衷于高糖高热量的奶茶的同时,又更青睐无糖低卡的产品。这种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背后藏着一门怎样的生意?
📍人们到底爱不爱糖?
在微博、小红书上流行的「戒糖」「断糖」概念,让部分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糖分摄入,并视其为迈向健康的第一步。如今,代表健康的茶饮料市场十分活跃,特别在有饮茶习惯的国家,茶饮料和矿泉水占据了便利店货架较为中心的位置,碳酸饮料数量不多且出现在角落位置。除了茶饮料,无糖碳酸饮料也在快速崛起,在便利店中取代可乐雪碧地位的是苏打水、果味气泡水等新式碳酸饮料。
所以消费者真的对糖分失去兴趣了?这很显然是个伪命题。互联网上关于饮料的话题大多围绕现制茶饮展开,喜茶、乐乐茶、奈雪の茶这些网红品牌制造着高糖高热量的饮品和高热度的话题。消费者对于饮料的健康要求似乎只停留在包装饮料,名声一直不太好的碳酸糖水常常成为消费者迈向健康生活的第一个「革命对象」,对于现制茶饮的成分和糖度,年轻人们往往表现出「当然选择原谅TA」的大度。
📍大公司为什么要推广无糖饮料?
可口可乐在1982年推出了第一款无糖产品——健怡可乐(Diet Coke),2005年又推出了零度可乐(Coke Zero)。二者都是通过使用代糖来实现无糖、低卡。除此之外,可口可乐和百事也一直在收购和投资一些形象更加健康的小众品牌,比如益生菌饮料、椰子水、气泡水、茶饮料等品类。
推出打着健康招牌的低糖饮料,对大公司来说不仅必要且大有裨益。通过健康化的饮品,可以洗刷只会生产「垃圾食品」的印象,重新塑造顺应时代呼声的优质品牌形象,并引入新的增长点。而且这些更加健康的产品对主打产品并不会构成威胁,如果新品开发得当,反而能吸引新顾客了解整体品牌,进而提升公司传统高热量、高脂肪产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说,可口可乐推出的零糖可乐有可能在吸引了一批新消费者之后,反过来促进原味可乐的销售增长。
📍无糖饮料剔除的快乐成分,让奶茶加倍奉还
人类对糖的热爱是刻在DNA里的,难以抗拒这样提供高热量的甜蜜食物。据研究报告指出,尽管消费者们都说希望吃得更健康,但真正愿意为天然代糖多花一点钱的人只占 16%。代糖与砂糖相比价格更贵,但在甜味上带来的满足感却又不及后者。同时,已有许多研究对低糖饮料的健康性提出质疑——人工甜味剂可能通过改变大脑对甜度的认识和反馈,从而让你吃下更多甜食。于是,当我们购买了低糖饮料,陷入一种「我喝的很健康」的自我满足,转头却又被堆砌了大量水果和糖的现制茶饮轻易取悦。我们沉迷于无糖带来的「健康幻想」,同时又无法抑制地将对糖的热爱转化为对奶茶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