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退市新规的漏网之鱼
2020年底,发布的退市新规,对财务类指标做了修订:
取消了原来的单一净利润指标或营业收入指标,改为三个条款: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3、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其中,所谓最严,是指把净利润亏损改成了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孰低。
这个指标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举个例子,上市公司连亏两年,为了避免退市,卖掉一套房产,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由于这是非经常性损益,所以扣非净利润依然是亏损。
但原来的规则,是只认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亏损不影响。有不少上市公司连续多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依然能保壳成功,就是靠各种砸锅卖铁卖点血。
新规表面上苛刻了,但加了一个限制条件: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对于一家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来说,1亿元的门槛并不高,从某种意义上,A股终于实现了“允许亏损”。
那么,能一直亏吗?
也不可能,因为除此之外,还有第二条:净资产不能为负值。
常年亏损很容易把净资产搞成负数,就算营收超过1亿,还是要退市。
一、漏网之鱼
A股中,有一些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因为规则的改变而受益。
比如贝因美。
贝因美虽然连续亏损,如果按照原来的规则,就要ST面临退市,但是公司营收超过1亿,也没有出现净资产为负数,审计报告正常,因此没有触发退市规则,今年不用再搞卖资产的套路保壳了。
能在国产奶粉行业腾飞的时代,把公司经营的越来越糟糕,贝因美也是个奇迹。
二、保壳新花样
当然了,对于不死心的上市公司来说,不惜一切代价的保壳还是很必要的。
1、营收
和往年保壳相比,新规保壳的重心不再是利润,而是营收。只要营收过亿,基本就不用担心退市。
最简单的增加营收的方式,就是倒票。
所谓倒票,是指公司大规模采购、销售和自己真是主营业务无关的商品,实质上就是过一遍发票,也就是贸易业务。
退市新规对这种行为也做了限制:本会计年度以及上一会计年度新增贸易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将被视为具体扣除项从公司的营业收入中扣除。
也就是说,这种业务是不被计入营业收入的。对此,证监会专门出台了一本操作指南。
2、净资产
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面临净资产为负数,怎么处理?
接受捐赠资产。
比如*ST星星发布了一则公告:关于公司受赠股权资产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暨子公司更名的公告。
通过获得捐赠资产,公司净资产转为正数,从而保壳成功。
三、行业变革
有人说,孩子出生的时候上证3600点,现在孩子都上高中了,还3600点。
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停滞不前吗?
不是的。
十几年前A股只有不到2000家企业,鱼龙混杂,现在已经超过4000家,藏龙卧虎各种巨无霸。
可为什么指数不涨呢?
正是因为这些垃圾公司不退市,并被计入上证指数导致的。
无论是标普指数,还是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还是道琼斯指数,都只纳入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相对优质的上市公司,上证指数却是全部纳入。
如果只看漂亮50、漂亮100等指数,整体表现并不差。剔除掉暴涨暴跌的影响,基本和GDP成长保持一致。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健全A股的进出机制,让一些垃圾股及时退市,也是净化资本市场环境的需要。
很多从事“市值管理”的资本公司,就会逐渐退出。
为了保壳,滋生了一个“市值管理”行业,为上市公司提供买卖股权的服务。在效益好的时候,卖给上市公司几百万的股权,在效益不好面临亏损的时候,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买回来,上市公司获得不菲的非经常性投资收益从而保壳成功。
表面上的收益,背后都是交易。
退市新规很大程度上,可以倒逼上市公司从源头上规范运作。
只有认真经营了,才能不会退市。哪怕短期内亏损,监管层也是认可的,但是要高质量经营。
对于实在抢救不回来的保壳公司,快速清理出A股。这些没有投资价值,搅混水的资本玩家,该去哪去哪。
而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将不断提升。A股将快速成长为和中国经济地位想匹配的国际级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