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

2023-03-21 21:00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3)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思想的制约,使国人对外界懵然无知。

2.代表

3.影响

(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地主阶级洋务派与地主阶级抵抗派)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焦点: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

3.概括

(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

4.评价

(1)局限: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2)进步: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2)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评价: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5)影响

①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②为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维新思潮的形成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知识的增长。

(2)代表

(3)影响:它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3.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1)双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

(2)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

(4)影响

①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