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旧唐书·列传第十四·高祖诸子》(无建成元吉)
前言:本文涉及李唐宗室众多,关系复杂。为了便于展示,大家可以登陆下面这个网站(我自己写的),查看家谱关系。家谱关系图大致如下:

账号是:jiuling
密码是:123
网址是:http://49.235.128.250:8084/
下面是各个皇子的简介:

总结来看:到越王李贞在公元688年起兵时,高祖的22个儿子仅有4位还在世。分别是:11李元嘉,14李元轨,18李元名,19李灵夔。这4位中,除18王李元名外,其他三位均参与了起兵响应。当然,很遗憾失败了。

楚王李智云,是高祖的第五个儿子。母亲叫万贵妃,性情恭顺,特别蒙受高祖的宠信。宫中的事情都和她商量咨询,各王妃公主,没有不敬重她的。后来被授为楚国太妃,薨逝,陪葬献陵。李智云本名稚诠,大业末年,在河东跟随高祖。等将要起义的时候,隐太子李建成秘密地回到太原,因为李智云年纪小,丢下他离去。由此被官吏捉去,送到长安,被阴世师杀害,时年十四岁。(So他算是被李建成害死的?)义宁元年,追赠尚书左仆射、楚国公。武德元年,追封楚王,谥号哀。没有儿子,三年,以太宗的儿子李宽做他的嗣子。李宽薨逝,贞观二年,又令济南公李世都的儿子李灵龟做他的嗣子。李灵龟,永徽年间历任魏州刺史,为政清正严明,盗贼销声匿迹。又在新市开通永济渠,用来控制商旅,百姓感到便利。他死在任上。他的儿子叫李福嗣,继承时降爵为公。仪凤年间,在右威卫将军任上去世。儿子名李承况,神龙年间任右羽林将军,和节愍太子一同起兵,进入玄武门,被乱兵所杀。
荆王李元景,是高祖的第六个儿子。武德三年,封为赵王。八年,授任安州都督。贞观初年,多次迁任后做了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十年,改封荆王,授任荆州都督。十一年,定制李元景等人世袭刺史。下诏说:
皇王承受天命,事情程序不同;根据经书记载,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不同。虽然治乱不同,增减有异,至于设置官司来统治天下,建立藩国来辅佐王室,无不明定典章,本义在于达到天下大治;推崇贤良的亲戚,其目的在于永保江山稳固。朕以寡德愚昧,继承了皇位,敬畏三灵,忧勤百姓,考究明哲之人的理输,寻求治国的策略。帝业的重任,一个人难以承担;广阔的国土,由于人的治理得以安宁。然而侯伯制度开始于上古,州郡制度开始于中世,圣贤的君主虽然办法不同,沿革随时而定,恢复古制则道理上难以立即进行,遵循现在事情又不完全合乎常理。因此取法周、汉,斟酌魏、晋,采用州郡的好名,参考建立诸侯的旧制,共同治理的职责非常重要,分封土地的实情存在着。已经有了制书,陈述这个大道理。给后世做典范,传授后人;用皇室宗族连城卫国,符合先朝古人的教导。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梁州都督汉王李元昌、徐州都督徐王李元礼、潞州都督韩王李元嘉、遂州都督彭王李元则、郑州刺史郑王李元懿、绛州刺史霍王李元轨、虢州剌史虢王李凤,豫州刺史道王李元庆、邓州刺史邓王李元裕、寿州刺史舒王李元名、幽州都督燕王李灵夔、苏州刺史许王李元祥、安州都督吴王李恪、相州都督魏王李泰、齐州都督齐王李裕、益州都督蜀王李愔、襄州刺史蒋王李恽、扬州都督越王李贞、并州都督晋王李某、秦州都督纪王李慎,有的地位就像周公旦、召公爽一样,早就谙熟《诗》、(礼》; 有的声望同河间献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苍一样,才华早已闻名,都是封爵属王,宠爱极深。忠诫孝敬之心,时刻不忘风化数善的举措,不久将会颛著。应该写在史册前面,赐以美善的命令。其所任刺史,都令子孙代代承袭。
不久又停罢世袭制度。李元景过了好久转任鄜州刺史。高宗即位,进位司徒,加实封连以前的满一千五百户。永徽四年,因和房遗爱谋反被赐死,封国撤销。后追封沉黎王,备礼改葬,以渤海王李奉慈的儿子李长沙为后嗣,降爵为侯。神龙初年,追复爵位土地,并封他的孙子李逖为嗣荆王,不久李逖去逝,封国削除。
汉王李元昌,是高祖的第七个儿子。年轻时好学,擅长写隶书(【书】)。武德三年,封为鲁王。贞观五年,授任华州刺史,转任梁州都督。十年,改封汉王。李元昌在州里,经常违犯王法(【跋扈】),太宗亲笔降敕斥责他。起初他不引咎自责,还心怀不满(【无耻】)。他知道太子李承乾嫉妒魏王李泰被宠爱,就互相勾结,图谋不轨。
十六年,李元昌来京城朝见,李承乾多次召他进入东宫夜宿,他趁此对李承乾说:“希望殿下早日成为天子。近日看到殿下身边有个官人,善于弹奏琵琶,事情成功以后,希望能赐给我。”李承乾答应。又刺破手臂出血,用帛擦拭,烧成灰,和在酒里一同喝下,共同盟誓,暗地里等待时机。十七年,事情败露,太宗不忍心加以诛杀,特敕免死。大臣高士廉、李世勣等人上奏说:“君主以四海为家,以百姓为子,公道行于天下,情感不能偏私亲族。李元昌心怀凶恶,图谋叛乱,观察他的志趣,查看他的心府,罪恶深如西汉的燕王刘旦,仇隙过于西汉的楚王刘英。为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齿,五刑不足以实施对他的惩罚,九死也抵不了他的罪恶。而陛下情屈于至公,恩施于像枭獍这样的恶人,想要法外施恩,漏掉像鲸鲵这样凶恶的敌人。臣等有司,不能奉旨照办,希望依照法律,诛杀这个邪恶之人,来顺应群臣的愿望,灭掉像鹰鹯那样有野心的人,那么吴、楚七国的君主不会暗中叹息往汉,管叔、蔡叔不会沉恨于有周了。”太宗没有办法,就赐李元昌在家自尽,妻子儿女全部籍没,封国撤销。
酆王李元亨,是高祖的第八个儿子。武德三年受封。贞观二年,授任散骑常侍,拜金州刺史。等到了任上,太宗因为他幼小,非常想念他,半路上赐给金盏,派使者为他设宴。六年薨逝,没有儿子,封国撤销。
周王李元方,是高祖的第九个儿子。武德四年受封。贞观二年,授任散骑常侍。三年薨逝,追赠左光禄大夫,没有儿子封国撤销。
徐王李元礼,是高祖的第十个儿子。年轻时恭敬谨慎(【谨慎】),擅长骑马射箭(【骑射】)。武德四年,封郑王。贞观六年,赐实封七百户,授任郑州刺史,改封徐王,迁任徐州都督。十七年,转任绛州刺史,因善政知名(【善政者】),太宗降玺书慰问勉励,赐给锦彩。二十三年,加实封一千户。永徽四年,加授司徒,兼任潞州刺史。咸亨三年薨逝,追赠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献陵。儿子淮南王李茂继嗣。李茂阴险淡薄没有品行(【无耻】、【浮夸的谋士】),李元礼的侍姬赵氏相貌美丽,等到李元礼有病,李茂就逼奸她,(【不孝】、【淫荡】)李元礼知道后严词斥责。李茂就斥退李元礼的侍卫,断掉他的医药饭食,还说:“已经做了五十年的大王,干什么还这样麻烦地服药。”竟然被饿死(【弑亲禽兽】)。上元年间,事情败露,李茂被发配流放到振州而死。神龙初年,又封李茂的儿子李璀为嗣徐王。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年间,拜授宗正员外卿,去世。儿子李延年继嗣。开元二十六年,封嗣徐王,授任员外洗马。天宝初年,拔汗那王入朝,李延年要把女儿嫁给他,被右相李林甫所奏,贬任文安郡别需、彭城长史,因贪脏罪贬为永嘉司士。至德初年,任余杭郡司马,去世。永泰元年,女婿黔中观察使赵国珍入朝,请求以李延年的儿子前施州刺史李讽为继嗣,因而封为嗣徐王。
韩王李元嘉,是高祖的第十一个儿子。母亲宇文昭仪,是隋朝左武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女儿。很早就被高祖宠爱,高祖刚做皇帝时,就想立她为皇后,她坚决辞让不接受。李元嘉小时候因为母亲受宠,特别被高祖宠爱,高祖登基后晚生的皇子没有比得上他的。武德四年,封宋王,改封徐王。贞观六年,赐实封七百户,授任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岁。在州听说太妃有病,便哭泣着不肯吃饭。等到京师发丧,悲哀超过常礼,太宗赞叹他淳厚的性格,多次慰问劝勉他(【孝】)。九年,授任右领军大将军。十年,改封韩王,授任潞州都督。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李元嘉年轻时好学,藏书达万卷,又收集碑文古迹,得到很多罕见的拓本。家中很有规矩,类似贫寒的士大夫之家(【好学】、【收藏家】)。和弟弟李灵夔极友爱,兄弟相见如同平民百姓的礼仪(【悌】)。他修身自洁,内外如一(【整洁】、【诚实】),当代的诸王没有比得上的,只有霍王李元轨稍次于他(李元轨同样赋值【整洁】、【诚实】)高宗末年,李元嘉转任泽州刺史。到天后临朝摄政,想顺应人心,就进授李元嘉为太尉,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为司徒;青州刺史、舒王李元名为司空,隆州刺史;鲁王李灵夔为太子太师,苏州刺史、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都表面上示以尊崇,实际上没有实权。天后后来逐渐诛杀宗室诸王中不依附自己的人,李元嘉大为惊恐,和他的儿子通州刺史、黄公李撰以及越王李贞父子谋划起兵,
这时皇宗国戚朝廷内外相互联系的人很多,派使者告诉李贞和李真的儿子琅邪王李冲说:“四面一起响应,事情没有不成功的。”李冲和各道还没有谋划周密就先起兵(李冲【急躁】),仓促间只有李贞响应,各道没有人前往,所以事情没有成功。李元嘉因此获罪被杀。李撰年轻时以文才知名,在诸王子中和琅邪王李冲同为一时之秀(李撰、李冲【博学】、【社交家】、【收藏家】),凡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当时天下犯罪被没收财产的人很多,只有李冲和李撰父子的书籍最多,文句都经仔细校定,秘阁也比不上。神龙初年,追复李元嘉的爵位封邑,并封他的第五个儿子李讷为韩王,官做到员外祭酒。开元十七年去世。李元嘉的长子李训,高祖时封颍川王,早死。次子李谊,封武陵王,官做到濮州刺史。开元中,封李讷的儿子李叔璇为嗣韩王、任国子员外司业。
彭王李元则,是高祖的第十二个儿子。武德四年,封荆王。贞观七年,任豫州刺史。十年,改封彭王,拜授遂州都督,不久因章服奢侈越制而免官(【贪婪】)。十七年,拜澧州刺史,强自克制修励品行很有声誉(【节制】)。永徽二年薨逝,高宗为他停止朝会三天,追赠司徒、荆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思。发丧的那天,高宗登上春宫看他的灵车,哭得非常悲痛。彭王没有儿子,以霍王李元轨的儿子李绚为嗣子,龙朔年间封南昌王。儿子李志暕,神龙初年封为嗣彭王。景龙初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中,任宗正卿同正员,去世。
郑王李元懿,是高祖的第十三个儿子。很好学(【好学】)。武德四年,封滕王。贞观七年,授任兖州刺史,赐实封六百户。十年,改封郑王,历任郑、潞二州刺史。二十三年,增加实封满一千户。总章中年,多次拜授后任绛州刺史。几番断处大的刑狱案件,因公正适当而被称誉(【公正】),高祖欣赏他,降玺书赞美,赐物三百段。咸亨四年薨逝,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惠,陪葬献陵。儿子李琳,上元初年,封为嗣郑王。官至鄂州刺史。神龙初年,又封李琳的嫡长子李希言为嗣郑王。景龙四年,嗣郑王李希直等共十四人,都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年间,任右金吾大将军。天宝初年,再任太子詹事同正员,去世。
霍王李元轨,是高祖的第十四个儿子。年轻时多才多艺,高祖认为他很奇特。武德六年,封蜀王。八年,改封吴王。贞观初年,太宗曾经问群臣说:“联的子弟中谁贤良?”侍中魏徽回答说:“臣愚昧,不能完全知道他们的才能。只有吴王多次和臣交谈,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有失误。”(【节制】)皇上说:“朕也器重他,卿认为可以和前代的谁相比?”魏微说:“经学文雅,也就像汉朝的河间献王、东平宪王了。”(【博学】)由此宠遇更深,又让他娶魏徽的女儿为妻。跟随太宗出游打猎,遇到群兽,叫李元轨射,箭无虚发,(【射】)太宗抚着他的背说:“你武艺过人,只恨今天无法施展。当初天下没有平定的时候,我有你岂不美哉!"七年,拜授寿州刺史,赐实封六百户。高祖崩逝,李元轨辞去职务,哀伤超过常礼,从此以后时常穿布衣,表示终身的哀戚。每到忌日,就几天吃不下饭(【孝】)。十年,改封霍王,授任绛州刺史,不久转任徐州刺史。李元轨前后任刺史,到达州里,只闭门读书,政事责令长史、司马办理,谨慎自守,从不得罪人,不做越轨的事情(【谨慎】、【和蔼】)。在徐州,只和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之交。有人问刘玄平霍王的长处,刘玄平回答说:“ 没有长处。”问的人感到奇怪又问他,刘玄平说:“人有短处,所以显出他的长处。至于霍王,无所不备,叫我怎麽说他呢?”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任定州刺史。突厥来侵犯,李元轨下令打开城门举起军旗,敌人怀疑有埋伏,害怕乘夜逃跑。(唐代空城计??这件事我认为还不能证明李元轨有军事才能,特别是行军打仗、战阵指挥一类,因此我给他一个【策略家】特质)州里人李嘉运和贼通谋,事情泄露,高宗命令拘捕同党。李元轨认为强寇在境,人心不安,只杀了李嘉运,其余不再牵连,自己弹劾自己违制(【善政者】)。皇上看了表章大为高兴,对使者说:“朕也后悔这样做,如果没有霍王,那么就失去定州了。”有个名叫王文操的遇见贼人,两个儿子王风、王贤用身体来保护他,使王文操得以保全性命,而两个儿子都死去了。这事情县司压着没有往上申报,李元轨察知,派使者吊祭,表奏这件事,下诏都追赠朝散大夫,下令加以表彰,李元轨的礼贤爱君就是这样(【礼】)。李元轨后来入朝,屡次上疏陈述时政得失,多有匡正补充之处,高宗很尊重他。等到他到外藩任职,朝廷每有大事,有时秘密下制书向他询间(这里由【善政者】升级为【王佐之才】)。
高宗崩逝,李元轨和侍中刘齐贤等主持山陵葬事,刘齐贤佩服他对旧制的熟悉,常对人说: “霍王非我辈所及也。”李元轨曾使国令征封,国令说:“请依照各国所供物产贸易取利。”李元轨说:“你作为国令, 应当纠正我的过失,怎么反而劝我取利呢!”(【淡薄】)拒绝不接受。垂拱元年,加位司徒,不久出任襄州刺史,转任青州刺史。四年,因和越王李贞连谋起兵,事情被发觉,迁居黔州,还命令装在槛车里,走到陈仓死去。李元轨有七个儿子。大儿子李绪,最有才华。上元年间,封江都王,多次拜授后任金州刺史。垂拱年间,因与裴承光勾结获罪被杀。神龙初年,和李元轨一起追复爵位,并封李绪的孙子李晖为嗣霍王。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年间,任左千牛员外将军。
虢王李凤,是高祖的第十五个儿子。武德六年,封豳王。贞观七年,授任邓州刺史,赐实封六百户。十年,改封虢王,历任虢、豫二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麟德初年,多次拜授后任青州刺史。上元元年薨逝,终年五十二岁,追赠司徒、扬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庄。儿子平阳郡王李翼继嗣,官做到光州刺史。永隆二年去世。儿子李寓继嗣,武则天时失去爵位。李凤的第三个儿子定襄郡公李宏,武则天初年任曹州刺史。第五个儿子东莞郡公李融,年轻时以武勇闻名(【勇敢】、【强壮】。本来这里我想给一个【决斗大师】的特性。后来一想,李融毕竟是郡公,有可能周围人是可以迎奉造成他特别能打的假象。因此【决斗大师】的特性我就不给了。)。垂拱年间,任申州刺史。起初,黄公李撰将和越王李贞通谋。特别倚仗李融作为外应。当时下诏叫李氏的亲威赶去京城,李融私下派人问和他关系峦切的成均助教高子贡说:“可以入朝吗?"高子贡回答说:“来了就是找死。” 李融于是称病不朝,等待诸藩约期起兵。等到得了越王李贞的起兵书,仓促不能接应,被僚属逼迫(【脆弱】),不得已上奏了这件事(【不义】),于是擢升授任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右费善大夫。不久,被李贞的支党所牵连,被杀。(二五仔,该!)儿子李彻,神龙元年袭封东莞那公。开元五年,承继密王李元晚,改为嗣密王。十二年,改封濮阳郡王,历任宗正卿、金紫光禄大夫,去世。神龙初年,封李凤的嫡孙李邕为嗣虢王。李邕娶韦庶人(猜测这里是指韦皇后?)的妹妹为妻,因此在中宗时特受恩宠,转任秘书监,不久又改封汴王,开府设置僚属。一个多月后韦氏失败,李邕挥刀砍下妻子的脑袋,送到朝廷,很被舆论所鄙视(【无耻】)。贬为沁州刺史,不主持州务,削去封邑。景云二年,又恢复为嗣虢王,还给封邑二百户。多次迁任卫尉卿。开元十五年死去。儿子李巨嗣,另外有传。
道王李元庆,是高相的第十六个儿子。武德六年,封汉王。八年,改封陈王。贞观九年,拜授赵州刺史,赐实封八百户。十年,改封道王,授任豫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永徽四年,历任滑州刺史,因政绩闻名(【善政者】),赐物二百段。后来历任徐、沁、卫三州刺史。李元庆侍奉母亲很孝敬,等到母亲去世,又请求亲自修筑坟墓(【孝】),优诏不许。麟德元年薨逝,追赠司徒、益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孝。儿子临淮王李诱继嗣,官做到澧州刺史。永淳年间,因犯贪赃罪被削爵(李诱【贪婪】)。次子李询,任寿州刺史。李询的儿子李微,神龙初年,封为嗣道王。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景云元年,任宗正卿,去世。儿子李链,开元二十五年,袭封嗣道王。广德年间,官做到宗正卿。
邓王李元裕,是高祖的第十七个儿子。直观五年,封郐王。十一年,改封邓王,赐实封八百户,历任邓、梁、黄三州刺史。李元裕好学(【好学】),善于谈论名理(【雄辩】),和典签卢照邻为布衣之交(【和蔼】)。二十三年,加实封通前一千五百户。高宗时,又历任寿、襄二州剌史、兖州都督。麟德二年薨逝,追赠司徒、益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康。没有儿子,以弟弟江王李元祥的儿子广平公李炅继嗣。神龙初年,封李炅的儿子李孝先为嗣邓王。开元十三年,任右监门卫大将军、冠军大将军,去世。
舒王李元名,是高祖的第十八个儿子。十岁那年,高祖住在大安官,太宗早晚派尚宫去问安并送珍贵饭食,李元名的保傅等对李元名说:“尚宫是品秩高的人,你见了应该下拜。”李元名说:“这些人是我二哥家的奴婢,为何要下拜?"太宗听说后认为他有胆略,说:“这真是我的弟弟啊!”(【勇敢】)贞观五年,封谯王。十一年,改封舒王,赐实封八百户,拜授寿州刺史。后来历任滑、许、郑三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转任石州刺史。
李元名生性高洁,很少询问家人的产业,早晚端庄持重(【谨慎】),门庭清肃。时常告诚他的儿子豫章王李亶等说:“藩王所缺乏的,不是钱财官职,只须努力去做好事,以忠孝立身处世,这就是我的志向。”到李亶任江州刺史,以善政著称(李亶【善政者】),高宗亲笔降敕书赞美李元名,赞赏他教子有方。高宗每次要任命李元名做大州刺史,他坚决辞让说:“ 我愧居藩戚,怎能以州郡户口作为升官的资本?”(【谦卑】、【淡薄】)推辞之情很真切,所以在石州二十年,游山玩水,有寄情尘世之外的味道。垂拱年间,授任青州刺史,又授任郑州刺史。州境和都城相邻,诸王和皇帝亲戚任官的人中,有的对家人不检点约束,为百姓所苦。李元名到任,这种弊端大大革除(【勇敢】)。转任滑州刺史,政治理念和在郑州一样。不久加授司空。永昌年间,和儿子李亶都为丘神绩所陷害,被杀。神龙初年,追赠司徒,恢复官爵,并下令以礼改葬。李亶的儿子李津为嗣舒王。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年间,任左威卫将军,去世。儿子李万继嗣,天宝二年去世。儿子李藻继嗣,天宝九载,封嗣舒王。
鲁王李灵夔,是高祖的第十九个儿子。年轻时声誉很好,擅长音律,喜好学习,草书隶书都写得好,和同母的哥哥韩王李元嘉特别友爱(【乐】、【好学】、【书】、【悌】)。贞观五年,封魏王。十年,改封燕王,赐实封八百户,授任幽州都督。十四年,改封鲁王,授任兖州都督。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永徽六年,转任隆州刺史,后来历任绦、滑、定等州刺史、太子太师。垂拱元年,授任邢州刺史。四年,和哥哥李元嘉的儿子黄公李撰合谋,想起兵接应越王李贞父子,事情泄露,被流配到振州,自缢而死。有二个儿子:大儿子李铣,封清河王。二儿子李蔼,封范阳王,历任右散骑常侍,被酷吏陷害。神龙初年,追复李灵夔的官爵,并令以礼改葬。封李蔼的儿子李道坚为嗣鲁王。李道坚性情严整(【谨慎】),即使在家里,匆忙之时也显出一副庄重敬威的神态,年轻时辅佐管理州郡,已经很有名气(【善政者】)。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历任果、陇、吉、冀、洺、汾、沧等七州刺史、国子祭酒。开元二十二年,兼检校魏州刺史,还没有任职,改授汴州刺史、河南道采访使。汴州是个大都会,水陆交错,实称富饶,李道坚特别以清正廉洁闻名(【公正】、【廉洁】)。召入京城任宗正卿,去世。儿子李宇继嗣,二十九年,封嗣鲁王。至德元年,跟随肃宗南幸巴蜀,任右金吾将军。宝应元年,皇太子封为鲁王,改李宇为嗣邹王。李道坚的弟弟李道邃,中兴之初,封戴国公,以恭敬沉静自守,修山东婚姻旧事,常任清贵的官职。天宝年间为右丞和大理、宗正二卿,去世。
江王李元祥,是高祖的第二十个儿子。贞观五年,封许王。十一年,改封江王,授任苏州刺史,赐宝封八百户。二十三年,加宝封满一千户。高宗时,又历任金、鄜、郑三州刺史。性情贪婪卑鄙(【贪婪】、【无耻】、【狡诈】),聚敛了很多金银财宝,贪得无厌,给百姓官吏带来很多祸患。当时滕王李元婴、蒋王李恽、虢王李凤也以贪暴著称(李元婴、李恽、李凤、李元祥赋值【贪婪】、【残暴】)。有在他们府中任职的人,将在府中任职比做像在岭南险恶之处一样,为此编了这样一句话:“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李元样身体胖大,腰带十围,吃起饭来顶得上几个人,当时韩王李元嘉、虢王李凤、魏王李泰身材也很魁伟,但都不及李元样(李元嘉、李凤、李泰、李元祥赋值【肥胖】)。李元样又瞎了一双眼(【独眼】)。永隆元年薨逝,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安。儿子永嘉王李晫,永隆年间,任复州刺史。因其品行像禽兽,被赐死在家(【无耻】)。中兴初年,李元样的儿子钜鹿郡公李晃的儿子李钦继嗣江王。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娶王仁皎的女儿为妻,官做到千牛将军,去世。
密王李元晓,是高祖的第二十一个儿子。贞观五年受封。九年,任虢州刺史。十四年,赐实封八百户。二十三年,增加实封满一千户,转任泽州刺史。永徽四年,授任宣州刺史,后来历任徐州刺史。上元三年薨逝,追赠司徒、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贞。儿子南安王李颖继嗣。神龙初年,封李颖的弟弟李亮的儿子李昙为嗣密王。
滕王李元婴,是高祖的第二十二个儿子。贞观十三年受封。十五年,赐实封八百户,任金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永徽年间,李元婴很是骄纵放荡(【跋扈】),行为失去常度,高宗高书信劝诫他说:
你是宗室的人,深深地寄希望你能够肩负国家的重任,从小就读《诗》、《礼》,平素蒙受训导。希望你孜孜不倦,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谁知道你却不守规矩,逾越典章。
况且城池的坚固,是为防备不测,城门的开闭,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你们纠合在一起欣赏乐舞杂技(【享乐主义者】),以及聚集府僚,夜开关门,不止一次。为太宗皇帝居丧期间的悲哀,尚在百姓中萦绕,王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如此频繁?(【不孝】)
又巡省百姓,本是为了体察民风,你却驱赶老幼,借狗求网,兴趣都在打猎上(【猎人】),而忽略了百姓的重要。时下正是农忙季节,你多次出行打猎,以弹弹人(这四个字是史书原话),用来取乐。取乐的方法,也可以有很多,何必非做这种事情,才感到快乐?晋灵公是暴君,怎可效仿。
那赵孝文是四处奔走的小人,张四又是表演歌舞杂技的低贱奴婢,你亲自和他们游戏玩乐,极其轻佻,一府的官僚,怎么向你仰望?
时下正值严寒,你却用雪埋人,这样残酷,有什么好玩的?(【残暴】)
你的家人奴仆,侮辱戏弄官府人员,这类事情,更不可助长。
朕因为你是骨肉至亲,不愿将你绳之以法,现在给你定个考核官吏的下上考等级,用来羞愧王心。人有了过错,贵在能改,国家有宪章,顾及私恩的事情可一而不可再。话说到这里,心中充满惭愧叹惋。
三年,迁任苏州刺史,不久转任洪州都督。又多次触犯宪章,减封邑户数和亲事帐内的一半,在滁州安置。以后起用为寿州刺史,转任隆州刺史。弘道元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梁州都督。文明元年薨逝,追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儿子长乐王李循琦继嗣。兄弟六人,垂拱年间都陷于诏狱之中。神龙初年,以李循琦的弟弟循培的儿子李涉为滕王的嗣子,本名叫茂宗,长相像胡人而且胖大。开元十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左骁卫将军。天宝初年,任淮安郡别驾,去世。儿子李湛然继嗣。十一年,封滕王。十五年,跟随皇帝幸蜀,任左金吾将军。
史臣日:太子仁德,民风纯正。如果太子不圣明,不按照太子的准则办事,虽然位居嫡长子,怎能稳固基业。况且正当建国之初,未见太平之兆。李建成残忍,岂太子之才;李元吉凶狂,有倾覆之迹。假如不是太宗逆取顺守,积累功德,何以能致三百年的壮大绵延、二十帝的承袭继嗣?如或坚持小节,必定有亏大业,想和秦二世、隋炀帝相比,也比不上了。李元嘉注意修身,李元轨没有缺点,李元裕谈论名理,李元名奉行高洁,李灵夔讲求严整,都有封册的名声,而不能稳如磐石。
元嘉修身,元轨无短,元裕名理,元名高洁,灵夔严整,皆有封册之名,而无磐石之固。
武氏之乱,或连颈被杀;奸臣擅权,则束手被制。希望李姓本枝延续百世,不也难得很吗!
赞日:有功的叫做祖,有德的叫做宗。李建成、李元吉,确实是二个奸凶。中外勾结,人神不容。因为他们昏暗而使太宗显出圣明,太宗深深忧虑这种情形而显示出圣人之相。时运归属太宗,功成以后能恪守正道。善恶既分,社稷乃定。封建藩王,使本宗茂盛。李元嘉、李元轨,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李元裕、李元名,行马简慢遵循正道。犬牙不能稳固,武氏改唐易周。宗室既无兵民,如同被囚禁在陷阱。冒味地告知后人,不要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