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场系列主动防御系统简介
上世纪60年代苏联就开始了主动防御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并且对多种弹药的拦截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主动防御系统显然没有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该同爆反68一样为后来者埋下了开辟未来的种子。时间来到70年代末,苏军开始大规模装备几种新型的三代主战坦克,但与此同时仍然有大量t54/55和t62在加盟国和苏军自身内部服役,为了提升这些老坦克面对日益扩散的各类以金属射流为主要穿甲能力的弹药的生存能力,在爆反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苏联人开始重新研究主动防御系统。 1983年,鸫1作为苏军第一种规模服役的主动防御系统开始装备在海军陆战队的t55a上,他们受限于登陆器材的承重限制无法使用新型的主战坦克,但又迫切的需要提升坦克的生存能力,因此鸫1在海军陆战队中得到了规模不小的装备。在鸫1的使用中,这种早期的aps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拦截弹可能导致周围步兵受伤,鸫1系统的外部设备投影面积较大等各种缺陷,但伴随着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选择将鸫2提供给美国,鸫系列主动防御系统的生命也彻底走到了终点 在70年代,科洛纳姆机械工程设计局同样开始了对主动防御系统的研究工作,相关工作在1975年到1977年进行研究,并在1978到1982年进行了研发工作。1982年,竞技场的前身在KBM试验场展开测试,并且被安装在了219A工程和478A工程上进行了测试,但在1982年,项目被暂时停止并没有得到量产。竞技场同时通过了验收测试,并在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积极对外发展,但没能收到来自海外的订单,同时设计局也在其他框架下继续改进保留竞技场系统
(如图安装竞技场系统的t80bv坦克) 不同于鸫系统类似于导弹拦截导弹的“头对头”拦截,竞技场系统会让威胁来袭方向的拦截弹发射到高于坦克的半空中,并且向下发射弹药进行拦截
这种拦截方式有效降低了aps对周边的附带杀伤,同时允许拦截弹发射器被外部的外壳包括在内,并且也允许了拦截速度更快的飞行物体数据如下:拦截目标允许的速度70m/s~1200m/s 横向拦截区间:±140°,垂直拦截区间-5°~20°,电力消耗不超过1kw,电源电压27V,综合体重量1~1.1吨,空间需求:不大于30立方分米,相比于鸫系统,竞技场在空间和重量上的优势也允许了它在更小的车辆上可以使用,比如步兵战车
受限于资金窘迫的俄罗斯无力在苏联解体初期进一步推动aps发展,因此竞技场就此止步不前了10-15年,但在近几年,俄罗斯推出了新的竞技场m主动防御系统,竞技场m进一步缩小了设备对坦克投影面积的扩大并且分散了传感器在保证提升抗损性的同时实现了对车辆周围360°的拦截区间同时据信也具有了拦截一定速度下APFSDS的能力,目前该系统仍然处于展出状态,但俄罗斯军方有意向将其用于t90m坦克的进一步升级,同时也在今年4月份放出了同t90m结合的设计方案,同时也可能用于展出的猞猁步兵战车
相信竞技场系统会同阿富汗石系统一同成为俄军未来主要使用的主要主动防御系统并展现自己的光彩 资料来源btvt资料网站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