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第一轮,我们家几乎“全军覆没”……
从上周日算起,到今天整整一周。新冠第一轮,我们一家人几乎全军覆没。
1.准备不足
在放开之前,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第一轮竟然来得这么快,这么猛,因此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不充分。
我们没囤药,没买抗原,甚至没抢购一片N95。家里只有一个小药箱,常用药倒是齐全,但退烧的只有两小瓶20ml布洛芬,其中一瓶还拆封了,日期虽然不远,但网传拆封一个月就没有用,因此真用到的时候,我直接扔掉了这半瓶。更匪夷所思的是,家里本来有好几个温度计,但都被孩子们打坏,也忘了去买,当病毒真的袭卷我家引发孩子高烧时,家里竟然找不到一根温度计。
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幸运的是,我妹妹是网络抢购高手,对各大平台放药消息极为关注。在这期间,就在大家纷纷抱怨买不到药的时候,我妹妹竟然买到了好几瓶退烧药,不仅分给了我们,还给一些发高烧买不到药的亲戚朋友也寄了些。不得不说,家里有这样一位用心的人,每天坐在电脑前刷新几千遍网页,让我们安心了不少。
与此同时,老公公司给员工准备了抗原,拿这些抗原检测之后,才让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阳了。
2. 症状不一
至今我已说不清到底是怎么感染上新冠病毒的。政策放开后,孩子们一直上着学,只是上了没几天,就马不停蹄地放了寒假。他爸一直出差在外,只周末才回来,还没来得及跟娃们享受重聚的喜悦,第二天就和大宝同时发烧了。
我预感不妙,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说“杨过”、“杨康”、“王重阳”,难道,这就开始了??
匆匆从小姨家借了一个体温计,给大宝一量39度。这不就是了?新冠,三年来让人闻风丧胆的病毒,真的来我们家了!!
赶紧把家里简单地进行了一下分区。地方小,最后连客厅的沙发床都用上了。娃爸虽然发烧但能扛,大宝晚上最高烧到了39.5度,万幸的是,退烧药真管用,一喝就退下去了,第一晚两个发烧的睡在主卧,症状还没起来的就睡次卧和客厅。
第二、第三个白天最难熬。大宝症状比较重,不仅发着烧,而且全身都说疼,特别是鼻子、嗓子,不能说话,就一直要我们陪着、哄着。白天他爸退烧了,但依然是个病人,架不住大宝这么折腾,我只能上阵。这一天我们轮流陪着大宝睡觉,睡醒了就给他读绘本讲故事,使出了浑身解数转移他的注意力。最后没办法,还是动画片最管用,只好让孩子们看起了电视,看电视的时候,小宝也不安分,非他贴着他哥哥,真是让人胆战心惊……
这两晚他爸带大宝睡,我,我妈和小宝都没啥症状。正当我暗自庆幸没有全家一起感染时,第四天,我和我妈开始头痛、头晕、咳嗽了。一查,我们也阳了。
怎么这么快??心情郁闷了极了,我打八段锦,每天运动,不吃垃圾食品不熬夜,每天吃得好睡得香,怎么说我都应该是挺进决赛圈的种子选手呀?我怎么就倒下了??不服气!
只是病毒可能不长眼睛,打倒的就是我这种自以为是的人……
随着我倒下,照顾大家的责任又落回了老公头上,可怜他自己还没好清,却是我们家那个相对比较健康的人,中午给我们炖了鸡汤,我喝了一口,觉得跟清水没两样,好在孩子们喝了一碗又一碗,我这才明白,我可能还丧失了部分嗅觉和味觉。
第五天,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侄儿出现了高烧,我妈咳嗽、发冷、流鼻涕加重,继续“阳”。
总体说来,我自己症状比较稳定,一开始有点头痛,只有一晚最是难熬。先是浑身发冷,脚冻得不敢伸直,最后捂上了热水袋才睡着,后半夜却又热得出奇,我想应该是发烧了,但是没量便就过去了,也没吃药。这之后我便只剩下头晕和咳嗽,这期间有两天嗓子很不舒服,没有吞刀片那么夸张,这种不舒服让我已经连续一周没早起。一直到今天,我味觉、嗅觉基本恢复原样了,只剩下咳嗽,不知道这战场要打扫到哪天才是个头……
老公在发完烧后嘴里起了泡、溃疡了,几乎无法张嘴说话,今天早晨才好一些。我妈没发烧一直咳嗽,可能是因为她一直是照顾我们的主力军,不停地洗菜、做饭才让咳嗽越来越严重。
与大人不同,家里的三个孩子,老大和侄儿发了高烧,最高是39.6摄氏度,但最多只烧两天就退了。属老大的症状最重,浑身疼痛,老小倒是奇葩得很,只咳嗽了几声,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其他症状,我甚至不知道他到底阳了没有,但愿他逃过了这一劫。
跟我家小弟一样挺进决赛圈的,还有一直与我们这群羊人日夜相处,还在外面与阳了的同事不断接触的我妹。只可惜她在昨天晚上也出现了症状,幸而不是很重,娃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外公都在我们之前就发烧了,幸好现在都已无碍。
3. 经验教训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一家人貌似安全着陆了,但我却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掉以轻心了。
我现在想方设法陪孩子们在家里做游戏、玩,也给他们多了一些看动画片的时间,晒太阳都只在阳台。真的再也不敢让他们出去玩了。现在,除了家里的狗偶尔会自己出去玩一圈,所有大人、小孩全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网络上的消息我们分辨不出真假,究竟是多少天才产生抗体?病毒究竟有多少亚型?会不会复阳?二次、三次、四次感染后症状究竟是更重还是更轻?目前这些疑问我统统没有答案,现在似乎只有一个选择——主动隔离。
看网络上的消息,似乎大家跟我们差不多。现在街上除了药房,其他店铺可怜的就像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
除了主动隔离之外,我现在也在想办法让孩子们爱上八段锦。这一轮下来我发现,药、口罩、消毒这些都不是必需品,但自身的免疫力却是必需品。我家老大练过跆拳道、打过篮球、学过轮滑,还在学校一年级跳绳比赛里拿过奖状,但这次症状却最重,尽管如此,对他来说这病毒来得快又猛,却也去得快,好得干净利索。
一直无忧无虑、野蛮生长的老二是唯一逃过第一轮感染的家伙,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细想之下,心理因素恐怕是重要原因。无论是从来不运动的老公,还是一直自诩身体壮如牛的我,成年人的压力其实都小不了。而我家老大,自从一年级后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偏只有老二他潇洒自由,没有作业,没有压力,无事可烦。
老大运动多,兴趣班也大多乐在其中,但一直以来忙忙碌碌,没有停歇,老二只学了个轮滑,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心没肺的他压力最小,最后是唯一安全着陆的人。
马上就来的2023年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愿下面几轮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最好永远别再来了。
当我们真的需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时,我才真正明白“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的一座山”的真正含义,唯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搜索公众号“积极微习惯”,实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