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智能制造周大会论坛-上午

菲尼克斯中国25周年年会暨南京智能制造周大会论坛邀请了许多大佬演讲,这里记录一些。
上午
六问:中国离制造强国有多远?迈向制造强国的路在何方?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的良方么?在中国国情下如何推进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何在?企业如何迈向智能化制造?
中国制造业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率增长过慢、质量基础相对较弱、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首先是工业强基、接着优质制造、随后主攻智能制造、协同兼顾绿色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才能最终达到制造强国。其中的方法主要是创新和协同。
智能制造带来什么?
对制造业来说,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要求、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效率、提升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劳工作业环境。
对制造模式来说,带来了个性化、响应快、质量高、成本低、知识密集、服务至上、生产柔性、环境友好。
对新兴产业的带动,相关装备产业发展、相关智能制造产品发展、技术衍生品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制造业的国情:工业化尚未全面完成,企业间生产力水平差异极大、时间(代数)跨距相当大,相当一部分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且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总体来看处于工业2.0和3.0之间。与发达国家对比,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标准体系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们进行·并·行·战略推进智能制造(既推动工业3.0的企业向工业4.0发展,又兼顾2.0企业升级到3.0或4.0).对于没有达到工业2.0标准的企业进行“补课”,基本普及工业3.0标准,选取示范性企业进行工业4.0的引领建设。最后将示范性的4.0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移植到工业2.0和3.0的企业中。
制造系统的演进中,人力逐渐退出,制造系统中固化的人的知识经验逐渐增加。
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推荐的推进制造智能化进程步骤和每步特点: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包括设计、管理、控制、制造装备、生产工艺过程、管理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网络化的目的是借助网络充分利用制造资源,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结合,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反应和调整生产方式,全产业链的高效合作、供应链的充分交互、提升整体价值链,结合大数据和初级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制造系统的整体效率),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未来的方向,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基本要求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的制造活动)。
推进智能制造的方法:
1 紧跟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融入新技术,掌握核心技术
2 多层次多维度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3 紧贴市场,从企业实际出发,始终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
4 筑牢根基,做好基础管理和精益生产,抓痛点难点
5 构筑标准框架,基础标准现行,建立中国智能制造的的标准体系
6 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使之匹配智能制造推进速度
智能制造的层级:
单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自动化制造岛->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
对智能制造企业的调查发现:
生产效率大约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研发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率降低20%+,能耗降低10%+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原图:

(我真的尽力了,那个真看不清)
智能制造装备(装置)——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关键
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码、传感器、激光器、电子标签、激光扫描、光电器件、液压气动、执行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在线测量、激光加工、增材制造、智能工艺装备、智能仓储设备、智能物件运送系统、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激光跟踪测量设备、各类工业软件。
智能制造系统的目的和目标:
生产效率更高、资源消耗更少、产品品质更好、单件成本更低、市场响应更快、环境影响更小
自度量、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维护、自学习
传统制造企业在走向智能制造过程中应该:认准方向贯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
把握市场动向、认清发展趋势、打好管理基础、找准痛点难点、构建合身系统、突出效率效益、注重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