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前焦虑、学不进去、情绪焦躁?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帮孩子

2022-12-26 16:24 作者:医患有道  | 我要投稿

有些孩子在考前特别容易紧张、食欲下降、睡不着觉、精神过度亢奋或过度压抑,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腹泻、头疼、呕吐等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2年走向了尾声,孩子们一学期的努力付出也到了检验的时刻,最近有家长留言“我们家孩子平时学习挺认真的,学习表现挺不错的,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但是每次一到考试就挺紧张的,考试成绩也和实力有一定出入”,想了解是什么问题。

 

这种情况其实是孩子的心态问题,有些孩子在考前特别容易紧张、食欲下降、睡不着觉,精神过度亢奋或过度压抑,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腹泻、头疼、呕吐等情况。考试时又大脑一片空白,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到了考试当天也会忘个精光。

 

这类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考前焦虑症,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特征之外,这类孩子一遇到比较重要的场合或比赛时,还很容易情绪激动、手脚发冷、心跳加速等情况,考试什么知识点都想不起来也是因为考前焦虑症导致的记忆力障碍。

 

 

一.焦虑一定是不好的情绪吗?

有压力才会有焦虑,但有压力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压力,会安于现状,失去向前的动力,止步不前,一直在原地踏步,看不到进步。而压力过度又会使焦虑不断叠加,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只有适当程度的压力,才能激发潜能,将压力变成动力。

 

有些孩子可以调节自己的压力,排解焦虑情绪,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应对到来的重要考试或比赛,而有些孩子就很难进行自我调节,甚至会过度放大压力,导致身体和心理不适。如果你的孩子也属于这类情况,当察觉到孩子压力过大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但不要打击孩子,要保留他的积极性

 

 

二.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焦虑?

其实形成焦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恐惧、忧愁、紧张、慌乱等原因,家长可以多观察观察孩子的周围环境环境和自身情况来分析,造成孩子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外部环境

父母的严苛教育,对孩子寄予厚望,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的很重,不允许孩子不完美,不允许孩子退步,导致孩子每次考试害怕自己出错,心理压力很大。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同学之间竞争激烈,老师的不恰当教育方式,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将学霸和学渣区别对待。过于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自己成绩出现退步就会产生羞耻感,或者对自己要求太高,不允许自己出错。

 

2.个人因素

有些孩子学习计划紊乱,不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到了最后关头才开始努力,考前几天开始加班加点的复习,结果时间不充足,睡眠时间减少,反而影响了大脑的正常运转,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陷入阻滞状态
 

3.过度放大焦虑

考前紧张属于正常情况,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焦虑,但有的同学会自己过度放大焦虑,幻想不存在的事情,或者夸大事情后果,自寻烦恼,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焦虑。

 


三.面对考前焦虑该怎么办?

现在各位家长和同学已经了解了焦虑形成的原因,但是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克服,接下来就教大家几个化解焦虑的小妙招

 

1.放平心态

压力很容易影响情绪,不仅是孩子需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家长也需要,尤其是平时情绪起伏很大的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孩子,所以家长想要让孩子减压,首先就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将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孩子

 

2.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不要指望临时抱佛脚,知识都是一天天积累出来的,如果孩子学习比较紊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出一个学习计划,比如每天复习多少内容,制定了学习计划就要督促孩子去认真执行,只有复习的好,考前才会有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3.多和孩子交流

释放压力有很多种方式,家长不妨多和孩子交流交流,了解孩子的压力从何而来,帮助孩子化解压力。

 

4.别抱有太高期望

家长对孩子注入太高期望,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孩子觉得自己如果没有发挥好会辜负家长,对不起爸妈,过度压力下孩子就容易紧张焦虑,因此家长还是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别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的太重,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5.转移注意力

当家长发现孩子情绪变得低落和烦躁时,基本上无心学习的时候,可以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听听音乐,吃点水果转换一下心情,或者带着孩子去跑跑步,散散心,让孩子从焦虑情绪中抽离出来。

 

焦虑并不是什么坏事,重要的是别让焦虑影响到自己,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焦虑情绪已经严重到无法开导,影响生活、学习和交友时,家长就要重视起来,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可能出现问题,要及时带孩子检查,趁早干预治疗。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考前焦虑、学不进去、情绪焦躁?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帮孩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