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评测】十万级的台式一体机——dCS BARTÓK巴托克使用有感

2021-12-29 00:11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一、序·好声

好听的声音总是相似的,而不好听的声音却各有不同。

所谓的HiFi旅程就是这样,我们虽然来自于各不相同的方向,从各自“不好的声音”一路走来,最终还是在“好的声音”上殊途同归。

每个人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声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幻想——还原党自然希望声音如现场一般的真实、听感派也追求音乐具有撩拨心弦的味道。这些都没有错,但我把对器材的鉴赏,更加看作是一种交流,器材绝不仅仅是传声导电的机器,而是我们与设计者关于音乐交流、探讨的媒介。

我们在好的器材、好的声音里,听见设计者对于声音、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应该才是更加具有内容的HiFi吧。

碰巧最近我借来了这一台dCS BARTÓK解码。对于我来讲也确实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这样的设备,或许我们这一次对于好声音的理解和交流,就可以从这里展开……

二、聆听

dCS品牌对于随身玩家来讲,可能稍显陌生,但是在音响领域绝对是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个来自英国的品牌,在其数十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顶级数字音频品牌的角色,尤其以高端产品的品质和音质著称于世。

对于BARTÓK这样的设备,任何其它方面的过多关注和描述都并不必要,因此这篇分享的开头,我想直接从音乐的角度展开。

首先以我们所熟悉的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前两个乐章作为试听曲目。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乐章的主题带有浓烈的具象化元素。第一乐章的提琴组以急剧、冷峻的声音线条展开,宛如素描一般在我们脑海中的画卷上勾勒出维谢赫拉德城堡伟岸的轮廓和铿锵的风骨,尾段以竖琴反复,把我们的思绪再拉回到个人的感受之中,再一次让景物与人的心绪交汇,引人入胜。这一段里,BARTÓK搭配拜雅T1的表现尤为出色,绝不仅仅是表现出了弦乐的精准音色和味道,也勾勒出了声音线条的那种极致的顺畅感和力道,而且BARTÓK所呈现给我们的力道,是那种引而不发的韧性和收敛,让我们在声音的那种张力中感受到了恰到好处和意犹未尽的声音画面。同时,BARTÓK的声场表现也非常优秀,声音的距离感和定位感极其精准地将声音的整体位置与感官中心拉开了距离,配以精准的结像构造,让我们可以完整地构建出这个由声音的线条光影所搭建起来的幻想城堡。同样,在第二乐章,我们最为熟悉的沃尔塔瓦河中,BARTÓK所表现出的管乐形态灵逸、生动,所营造出来的河流质感是极其鲜活且通透的,普通设备所演绎的沃尔塔瓦河是由汩汩蜿蜒到波澜壮阔,形态仅限于水面的宽窄与起伏;而BARTÓK所演绎的沃尔塔瓦河的音乐形态则更加丰满,也更具层次感和纵深感。我们听到的是不断迸发着细细水花的溪流一路蜿蜒、层层递进,最终逐渐汇聚成为遒劲奔流,河流的观感印象就不仅仅浮于水面的波光潋滟,而更来源于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和磅礴气势。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流行音乐方面的情况——周华健1996年歌曲《难念的经》。

之前我总觉得慢歌听旋律、快歌听节奏与氛围就可以了。所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从磁带到电视机,我在听这首歌总是不求甚解地感受一下那动人心魄的节奏和充满玄机的歌词也就罢了,甚至总觉得这首歌就应该是一边扛着蓝牙音箱一边打架饮酒的时候听起来才够味。但这一次着实让我大吃一惊,BARTÓK不但推出了声场的纵深,让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歌手与器乐之间的那种递进关系,同时也让我那对“监听音箱”展现出了更加丰厚、温情的一面。歌手快节奏的唱词中,完全不乏独有的音色与质感,让高速弹射出来的人声也能够像周华健的经典慢歌一样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因而演唱者的情绪状态在快节奏的歌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李庭匡的吉他与郭宗韶的贝斯交相辉映,吉他的高亢亮丽代表了情绪的激奋、贝斯的低沉则代表了内心的坚毅。多种音乐元素汇集在一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魄和莽苍踏雪行的悲壮双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第三首测试曲目来源于窦唯的新民乐《东游记》。这首以箫和古琴为主旋律的曲目中,我们也可以具象化地认为箫声作为音乐线索,配以古琴、瑟、鼓,乃至于背景采样的水声和船工号子等元素,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卷和旅人踟蹰犹疑而又清高桀骜的神态。BARTÓK所演绎的《东游记》,具有更加真实、浓烈的氛围感,如果我之前所听到的这其中的山水情景还有些隐隐约约,那么BARTÓK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则显得明朗了许多,仿佛山际的线条在箫声的勾勒下沿着感官的两侧依次延展开去,人就在这山水的线条中乘船踏歌而去。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音乐中的真实的船工号子采样,这个单元虽然不是音乐的主题内容,在之前的设备中,我体会到的更多是符号化的搭配,而在BARTÓK的表现下,这个采样的细节和质感都凸立起来,那种极致状态下的人声中蕴含的力道和态势,是任何美妙的歌喉都无法演唱出来的。

另一首测试曲目来源于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这是一首充满了丰富音乐元素和幻想主义特色的音乐,虽然我不希望用“华丽摇滚”的标签来约束这位殿堂级歌手和他的音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首歌既很华丽、又很摇滚。这首以太空航行为主题的音乐,就是用简单的吉他、贝斯、鼓以及效果器配以人声,就表现出了浓烈的氛围感,所以这歌难就难在了要用简单的内容营造复杂的环境感。BARTÓK对于这首歌的演绎,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用较为硬朗的线条和宏大的动态,为我们编织出了一幅浩瀚的太空镜像。通常一般设备所呈现出来的这首歌,往往会偏于捉襟见肘,相对于David Bowie的音乐风格而言,大多数设备是很难在这样的音乐元素下,撑开整个场面感的。而BARTÓK呈现出来的味道,则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展现和氛围营造。听到这样的音乐,我们不得不感叹于音乐大师的创造力,那让人无限遐思的宇宙幻想,我们也只有在多年后的《天宫图》中才可以再次领略。


三、声音

作为一款顶级解码设备,BARTÓK声音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感和线条感足以让我拍案惊奇。这样内容感和信息量是我们之前在便携领域的认知维度下,根本无法臆测和感知的。而相比我们所能够经常接触的万元级台式解码设备,那提升感也是令人震惊的。

BARTÓK所提供出来的信息量远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完整”、“充沛”这样的词汇所能够表达,而是让我感受到了整个声音空间中的每一个角落、声音结像上的每一处细节,都由内而外地表现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密与通透。特别是在声音的纵深形态上,BARTÓK打造出的深度和线条更加是普通设备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说BARTÓK的声音内容是顶级制作的电影画面,那么很多其它的声音则也就是老电视里的带着雪花点的盗版录像带,甚至可能仿佛就是一帧一帧跳动的皮影戏了。

BARTÓK的耳放口也具有够用的驱动能力。我尝试搭配了手边几款大耳机和比较难推的耳塞,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BARTÓK的耳放可以很好地驱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耳机。而对于耳塞来讲,BARTÓK的表现则更加游刃有余,其驱动能力甚至让我对很多听了多年的耳塞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有些耳塞在BARTÓK的驱动下,展现出来的提升是脱胎换骨的。

此外,BARTÓK自身带有前级功放芯片,我们也可以用来连接后级功放或有源音箱。

从前级角度而言,BARTÓK给我的音箱也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感,此前的声场挤压、结像不稳的毛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非常整齐、明朗的声音格局,声音的整体框架也更为严谨、细致,让我觉得自己之前的搭配远远没有发挥出这对有源书架箱真正的实力。


四、综述

如果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自己不能够,也不必要去评价BARTÓK的声音,反而更多的是BARTÓK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拓展。特别是在声音的内容性的表现力上,BARTÓK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更多或者更清晰那么简单,而更多的是将庞杂的信息内容梳理得井然有序之后再呈现到我们的面前,而更加难得的是BARTÓK所营造出来强烈的对比感和反差感,浓郁与通透、扎实与宽松都在BARTÓK的演绎中做到了各自的极致。

当然,就BARTÓK的耳放部分而言,我觉得在推力与控制力上是能够做到物有所值的。但是,作为一款机载选配耳放,BARTÓK的耳放部分在声音的处理上显得比较干硬,同时也少了一些润色和涂抹,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耳放的耐听性和舒适感。如果说对于其自身价格,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使用BARTÓK解码的玩家而言,这个机载耳放是很难达到心理预期的。相对于其解码部分的表现水准,BARTÓK自带的耳机口更像是一个“附赠”的小玩具,可以满足玩家的基本需求,并体现出声音的整体水准与腔调。但如若希望驱动阻抗更高的台式大耳,或对系统整体的框架感有更高的要求,我还是建议大家另购独立的耳放与其搭配。

五、耳机搭配示例

在耳机搭配的问题上,在我搭配过的耳机中,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稍微暖色调一些的耳机,比如经典的森海塞尔HD600,在BARTÓK的驱动下,焕发出了惊人的光彩,声音保存了固有的“厅堂感”的同时,也在素质上大幅提升,恍惚间让我们感受到这款老旗舰重新回到了当初独领风骚的年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HD800更加让人喜爱。

同时,在BARTÓK的驱动下,天龙D9200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我们很多时候觉得D9200的声线稍显紧张,而BARTÓK驱动的D9200骤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声线倏地温润、自然起来。如果说之前听过的D9200就像其耳罩材质竹子那样,显得有那么点郊寒岛瘦,那么在BARTÓK的驱动下,其蕴藏的力道就展现了出来,而成为了颜筋柳骨的劲道质感。

如果搭配拜雅的耳机,无论是T1还是DT 1990 PRO,BARTÓK都能够很好地显现出拜雅传统的宽松通透、流畅舒展的声音味道,而且还能够让声底更加扎实、场面更加整齐、开阔。这样的搭配听大、小编制的纯音乐效果不错,而在流行类音乐上或许稍显得不够丰润了。

BARTÓK驱动FIR AUDIO M5,这款多单元旗舰级耳塞对控制力的要求较高,我们可以听到在BARTÓK驱动下的M5声音宽松、温和,线条感通透流畅。在BARTÓK的驱动下M5的音色会显得稍微明亮一些,且棱角感更强了些。整体而言,BARTÓK对M5的声音控制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顶级台机,去感受耳塞更加高级、更加丰富的声音状态。

六、HiFi是一种态度

这句话我们说了太多次,时间长了反而觉得有些敷衍。

很多时候,现在的我们更像是被设备牵着鼻子走,囿于设备所提供给我们的条条框框之中,亦或者是以个人视角来表达一种主观情绪。

比如我们评价一个声音,往往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喜好,无论姚黄魏紫、环肥燕瘦,全不顾这声音所蕴含的内核与层次,只是单纯地说好坏或喜恶。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态度,态度应该是一种具有更开阔视角、更深层维度、更具前瞻观念的思维,甚至是一种具有反馈方式的交流。

比如我们面对dCS的这个BARTÓK的时候,如果我们仅仅说它“声音真好”或者是“太贵、买不起”,这样的潦草论调是不够全面的。

或许dCS BARTÓK的价位确实超出了大多数烧友的预算范围,但是HiFi的本质难道仅仅是购买吗?当然不是。

在试听过程中,我抓紧每一点时间,让自己尽量多地去聆听BARTÓK的声音,更多地搭配不同的设备来体验各个耳机在BARTÓK驱动下的声音表现。一方面是因为BARTÓK确实是很好听,让我能够感受到更多的音乐美感;但更重要的是我在BARTÓK身上体验到了很多之前所不曾体验到的对声音理解的高度和深度。

古人说“开卷有益”,我觉得这段时间里,我就是“开声有益”。每一次听BARTÓK,我都会从中汲取更多的体验和智慧,来提高自己对于声音的认知水平。很多时候,BARTÓK甚至是我心中的一个老师,耳提面命地告诉我什么样的声音是更好的,更有内容的,也告诉我音乐中蕴藏的更多深层思想和情绪。

在这样逐渐地学习和积累中,我们也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收获和快乐。

所以,我觉得我们发烧友,对于器材的态度应当远远不只是购买和占有,而是在接触的过程中,真正用心去感受和交流。

就像我们面对dCS BARTÓK的时候,如果看看价格,一边自嘲或骂街,一边扬长而去,其实是背离了HiFi的实质,HiFi也就成了雕梁画栋上的假龙,我们也就成了叶公。

我们不如静下心来,真正聆听那些好的声音,给自己的思想“平五音、正六律”,让自己对好的声音更加了解,让自己更加懂得音乐、懂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有益吧。


【耳边评测】十万级的台式一体机——dCS BARTÓK巴托克使用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