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主动性、大他者、符号和叙拉古人的一些随想
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没有真切实际地理解“主动”这个词的真正含义,而在本能无意识的驱使下一味地趋外去移情自己的需求再而转移自身的矛盾——即便你认为你自身内耗严重,那也是你自身的选择——一旦你是“主动”的,即便你失败你也一样能够获得自我价值认同,而不会再对自身已然滥觞的“防御机制”去进行一旦开始就永无止境的反思,并痛苦地沉沦于对自身能指的建构和对所指的定义中,一边嫉恶如仇:阉割了自身之于符号系统的多样性以及“你之所以是你”的独立性,同时使你犯下“本质先于存在”的实证行为主义倒错而消解寓于运动中的变化的可能性的,且又导致了自身精神卫生程度上感知到无尽痛苦、激烈矛盾、无色的世界的最大根源之一即大他者规训;一边又出于这种接收到一些长期存在自身历史溯源的人格贬低以及危机主义教育且长期被置于高压力环境下而进行的自我符号阉割,同时在一边痛斥且弃绝的同时出于对自身之于社会之于周遭之于符号——即唯一的价值获取途径的最大“广场”——而反过去匪夷所思地成为了大他者规训符号系统的帮凶,去进行自我阉割,这才是内耗的运作逻辑,它不是单纯的在内化或放大一个存在之于环境的矛盾,而在于他无法接受一边弃绝一边又加害自身这个矛盾的事实 有的人在怀疑意义,有的人在思考进入荒野的拉普兰德会以何种方式去存活来自洽自身存在的事实,在读黑塞的荒原狼时那个人已经死了,在读村上春树的卡夫卡时那个人也已经死了,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很好地去面对自身最大那部分捕风捉影一般的不真实,他们的意识和社会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搏斗以找寻一种感性认同和符号理性的秩序和平衡;潜意识里,感性的欲望和生本能又在作祟,迫使他们回归这种他们厌恶至极嫉恶如仇的秩序,但每一个厌恶秩序被秩序所害的存在,最终势必要回归这种他们自身厌恶的状态,因为潜意识里他们是归属于符号的,唯有那些脆弱的夜晚和脆弱的灵魂在这种尖锐的痛苦,后斗争下的无力和彻底的绝望之后,无可奈何而最后一次勇猛精进地选择弃绝符号,背反符号去自我了结,去验证社会秩序的荒谬和大他者规训的无趣 ——当然,其中更有感性的忽视和自我认同过程的打断 所以我们对大体上心理问题的阐释及其解决方案在于一个一级结论:“这些人很显然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这个社会的症结所在,而他们厌世甚至避世乃至发展出边缘人格反社会人格的根本原因只在于自身期望之于社会秩序所要求的那部分存在一个彻底的裂解与鸿沟”,导致这个结果的过程可以很简单亦或复杂,这取决于存在个体的心理、精神、意识层面的健康情况以及接受程度 其次对其进行弗-拉康精神分析,最简单去套用马斯洛行为主义观察法去机械分析——虽然我的自我分析已经到了已经不需要这么做的程度——去剖析其癔症和刻板行为强迫行为的症结 其次告诉其秉持萨特存在主义纲要,去告诉他“存在永远先于本质”,你之于符号秩序大他者规训的社会运作基底出于对自我价值认同,那种先验的经验主义机械唯物的错误的理性,过度的理性,畏缩和静止只会导致你任何意义上的“可能性”变得愈发减少 ——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要确定这个个体的痛苦来自于其自身之于秩序不自洽的矛盾——就像某些指导手册里说的一样:“如果一个人真的下定决心一心求死,他对所有事情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在这里就意味着对符号所指的彻底弃绝,对大他者规训对他自身的阉割彻底失望——于是才能确定其有的是生本能而非死本能,其仍存在救赎的机会 最后,回到开头,让这些个体理解“主动”的真实含义 什么是主动? “主动”是一种全局性的定义,反例而言,其可以简单被阐释为一种学习模式的异质化,例如你无法认为课堂笔记是一种你自己“主动”去做的行为——即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提醒你“应该”做笔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是“思考的主动”,是排除符号阉割的褒义的反思行为,主动的学习模式应该是一种你的异质性和固有常识的一种特殊结合,就其内容和做法而言是只适用于某个个体的,真正的主动是一种课后的反思和自身意识与知识和结合,而非“主动地”去“做了”某些未被提及的事,这不是功利的而是特殊的,是意识的 ——所以这是一种“思维的主动”,这进一步说明,精神疾患,至少心理疾患的解决途径“唯有”(如果这里可以有下划线的话)通过发挥意识的“主动”,这是个体对抗“本我”的武器,而不是受“本我”和大他者规训阉割的双重迫害积压这些矛盾,最后再落到一个他人作为符号代行者对你进行的一个定义行为,例如告诉你“矫揉造作,为什么不往前看?为什么不想少点?”之类的暴论,去践踏你已然几乎不存在的自我认同和本能的感性诉求,使你彻底绝望乃至产生自杀倾向——唯有个体本身才可以解决其自身的问题和矛盾 同时,因为返回符号是一种必然,在过程上必须予以积极反馈,否则很大可能或使得个体努力前功尽弃——这点尤为重要——但在现有环境下过于苛刻,条件恶劣,这是应当予以指出的 最后,药物解决不了你的不平衡,辅导解决不了你的不自洽,就像kendrick在歌里写的一样,kendrick make u think but he's not ur savior,你依旧可以憎恶符号,但为了生存,至少为了钱你不得不离开你潜意识建构的象征界去进入实在界——即便它是一种悲哀,但同样也是一种事实——改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自身手中 鉴于已经超幅,有关我对于我自身的精神分析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故事可以用以代指,这个故事我也讲过很多遍,我也不想重复西西弗斯神话,因为对我来说比较极端且扯淡 拉普兰德和德克萨斯 除了单纯出于对角色的一些性本能以外,德克萨斯的过去可以代指,我出于始终偏差性的非常规的,以对过去来自童年的坏的家庭教育模式氛围的憎恶,和来自少年时期好的初中生活的执念,而赖忿恨为目标和动力的做事逻辑,且做得很成功的高中前段,以及而后因为显然的原因导致巴别塔倒塌后的一蹶不振,陷入严重自我价值怀疑精神危机以至于低声下气畏缩至今的人生 拉普兰德意味着我对于这种过去寻仇的迫切,过去成功的追寻,曾经勇猛精进的复制,每当我尝试回溯一些过往的人生,我并没有发现任何一件事是在为了自己而做,没有一天在为了自身而活,当我发现我已经脱离体系被丢入大学这座染缸的时候我并没有获得所谓的自由,反之出于这种惯性让我活在价值评价里,困在自身构建的牢笼中,去嫉恶如仇大他者规训的同时却用符号去规训自身,这种矛盾让我感到巨大的痛苦,巨大的内耗,巨大的人格裂解感,迫使我长期离开符号实在界,在自身的象征界中假想一种夙愿去实现,一种敌视去攻击,一种同实在界不同的拥有一定色彩但并不那么多的世界,封闭自身,表征于同过去完全不同的沉默寡言,独断专行,栉风沐雨独立而孤独地做事,同时仍旧抱有一点希望,尝试勇猛精进但无动于衷,在自身精神的safehouse里享受极小的不足以支撑存活的宁静里逐渐放弃斗争,逐渐进入一种几乎要对一切无所吊谓的道路中,走向一种灭亡 我不知道叙拉古人最后拉普兰德所谓的“走向荒野”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文案读过几页黑塞荒原狼;显然这句话趋向于德克萨斯同自身过去和解后,拉普兰德发现自身存活的唯一目的即“追寻过去勇猛精进的德克萨斯”不复存在,选择了弃绝符号走向“不属于符号秩序”的“荒野”,所以我完全理解最后那场拉德你死我活的互殴目的在哪里——活动一结束我就发了专栏长文——因为当你弃绝了符号,不将自身纳入符号这根常规的所有人都用的尺子去度量自身存在主义意义下的价值,你和死亡就没有区别了,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无所谓导致了他一味地想要求死,以解脱这种和秩序的矛盾,同时也就是村上春树在卡夫卡里对那位老人的描述:“他的影子比别人都要淡半截”,在这里是很形象的描述 但荒野里有什么? 一个人离开了符号他是什么? 这样就没有一种符号语言可以予以定义,陷入了一种奇幻的虚无主义的论调 叙拉古人终究是虚构的,是理想主义的阐释,因为你只需要动动手指拉普兰德就可以立马比马斯克更富有,但叙拉古人从拉普兰德进入荒野以后,在现实意义上拉普兰德就像我刚说的一样,已经死亡了,有些激推这个时候就会骂我你怎么能说她现在就死了,但这就是符号死亡,比社会死亡更加彻底,所以接下来二期写到拉普兰德会如何推进,在理想主义论调下总归是合理的,因为故事从此刻开始已经和现实不存在太大干系了,你可以写拉普兰德自进入荒野同扎罗交欢后涅槃重生,你也可以写拉普兰德超现实主义一般地同超体一样融入自然然后德克萨斯从手机里看到一条消息“I'm everywhere.”但对我来说叙拉古人已经结束了,德克萨斯可以开启新生因为她勇敢地断绝了自身过去以一张白纸步入新生,而那个以德克萨斯过去作为自身未来的拉普兰德在步入荒野的那一刻就已经符号死亡了 在某条拉普兰德视频下我曾评论过一句至今都有消息提示我有人点赞的句子,我说她根本就不疯,她只是不想清醒着堕落,那会活动还没有开始,我只是以个人生活经验作为一种嬉笑怒骂的谈资,但最后turn out to be是完全正确的且言简意赅的 也是悲哀的 甚至原石病只是生理机能上的“锦上添花”罢了 做法上,我无尽地钦佩德克萨斯的勇猛精进;而情感上,我无尽地怜悯拉普兰德的歇斯底里 一句话所言尽是,“你的恶意和善良都不够纯粹,所以痛苦”,更准确来说,我对大他者能指对我的阉割和符号规训的深重导致的悲恸的接纳和弃绝都不够彻底,所以痛苦 而我应该走向德克萨斯还是拉普兰德的道路,显然话已至此,自然是一目了然而不言而喻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