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睡前消息第568期后有感而致睡前消息编辑部的一封信
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各位,
祝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我是一个从第一期追到最新一期睡前消息一期不漏的观众。看了第568期的节目,有一些想法想听听编辑部的各位,尤其是督公是怎么看的。我只是一股脑的说出了我按捺不住的心中所想,甚至对于自己的中心也不甚明了,所以请自由解读。
我个人生于99年12月,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现在正在美国读研究生。家中父母是外企雇员。这是我的经济背景。在观看了568期的节目后,我又看到评论区的大意为“棒棒应该能穿着外骨骼工作”,让我想起一些过往的思考的碎片。正如同督公说一些低效但是对于决策者来说简单的投资分走了真正能造福未来的投资一样,我认为对于房产以及其他一些产品的“畸形”的消费与投资也分走了中国人合理的消费升级的资金。而似乎当代年轻人又正在从这条歪路上扭头走回正道。
个人消费的升级和社会生产的升级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去几十年,机动车,彩电,电脑,智能手机,等等等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消费品的需求也是一步步上升的,而这种需求创造的市场又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但是我认为,我们实际上还有很多实打实的会提升人生活的品质的商品处在一种相对小众商品的状态,且即使考虑到个人需求的不同仍然如此。这些商品相比房价可谓是廉价至极。小到几十几百,大到几千几万。当然,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同,我前面提到的一些数字对于相对低收入地区来说是个很大很大的数字。我个人也曾前往一些我国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和一年工作收入只有一百元出头的老人并坐而谈。因为我认为作为一个幸运的生在发达地区的孩子,我有义务看看那些没我幸运的人的生活(顺带一提这段经历也让我进一步确认了督公说的废村并居思路的正确性)。但是我认为货币的不足并不代表物质就应当是不足的。我们有这么厉害的生产力,一旦有先发地区的消费拉高需求数量,我们能把什么都做成白菜价。甚至于退一步说,把一些无用的投资直接用于进行政府采购,直接发产品给人们也是可能的。这些产品提升的生活质量,节省的时间成本,也能对社会的生产起间接的促进作用。最少最少说,至少也是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我个人也认为既然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来就是目的之一,那即使它不能成为其他目的的手段,也应当适当的去做。
我认为从个人的角度说,挣钱最后还是为了提升物质生活。如果薪酬没有转化为物质生活的提升,那本就是一种反常理。我曾经在高中花了一个暑假的半个月同父母一起在欧洲旅行,行程涉及多国。在英国的某个旅游业发达的村庄,我注意到一件事:尽管当地的货币不多(物价相比此行经过的其他地方居然相对较低),人们的物质生活却非常丰富。从家具到房屋,到各种小电器,到食物和消耗品,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优质的,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联想到世界上的资本家再怎么通过金融方式打压资产价格,最后的最后也是为了收购优质资产,我不禁感叹货币终究是一个数字,它所能兑换的实物的资产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也想起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人们没有货币,但却有丰富的物质。然后我就疑惑,其实现在人们也不是没有钱去买一些特定的商品,但是为什么很多都存着了呢?这不能只用中国人的储蓄习惯来解释吧。答案可能是为了“未来”,是为了房,为了医疗,为了子女教育。那如果这些货币被解放出来,投入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将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能拉动多少的产业呢?
当我看到一些曾经小众的产品变得愈发大众(包括看到睡前消息带货的产品中出现一些按摩仪,特殊的枕头之类的商品)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我觉得当代年轻人正在回到用货币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正道上来。人们应该对新的商品保持包容,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水平的合理期待越来越高。我觉得或许中国经济的未来就在把“外骨骼”当作“棒棒”和其他体力劳动者如同安全帽一样的普通配置,把货运无人机当成货运卡车一样司空见惯的东西,把各种现在被视为小众的,奇技淫巧,“智商税”的商品当成普通的平价日用品的状态中(如果前面的例子有点科幻成分,我可以拿电动牙刷,干衣机,3d打印机这些实用但是曾经不受待见的东西举例)。我认为这绝不是落入消费主义陷阱,而是基于实用的,不基于攀比的,积极追求提升自身物质生活的正确心态。
无论这则信息是否得到回复,无论回复如何,我以后都会继续支持睡前消息。顺带一提这期偶然想起,就在微信平台打了100元以提供一些微小的支持。另外我稍微有点好奇睡前消息会考虑偶尔公布一下收入的用途吗?能保持产出节目已经算足够的答卷,但我仍然好奇工作室的资金分配方式。我相信你们会把资金花在刀刃上,而这恰让我更加好奇,对于你们这样的工作室,这“刀刃”是什么呢?
202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