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而练,才能真练。

“松”是太极拳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对我们来说,松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松升升阳才是目的。 要努力地“大松特松”,在松字上下大功夫。 这个放松功夫, 不仅要有静态下放松的能力, 还要有动态下放松的能力, 更重要的, 要能够在有干扰和有对抗的环境下具有放松的能力。
如何“松”得干净
在太极拳里,
大松特松就是首先要求松得干干净净。
什么叫干净?
干净是指松到心上一丝不挂,身上一丝不牵,这样就不僵了。
僵是僵硬,表现为身子是个板,腿是个棒,手和胳膊是个棍。
僵了,还能谈得上干净吗?差远了。
一丝不挂,指脑袋里面一丝不挂。
挂什么?
挂我的功夫比你好,我得克你,我得把你打出去等念头。
这不能挂!
一丝杂念都不能挂。
身上呢,一丝都不能牵,甚至连一点点的牵连都不能有,用一丝劲都不行,更别说僵劲儿了。
用力用劲儿不行,全身用劲不行,局部用劲也不行,平常想都不想,这才叫干净。
有些高手,身上有多个劲源,
比如说,夹脊有个劲源,腰有个劲源,胯有个劲源。
他可以用腰打你,用背打你,用胯打你,这个叫腰打、背打、胯打。
这样对不对呢?对。
这是太极武术的高峰,但我们不提倡这样用。我们想修“整”,求“得一”和“神气转换。
也 就是说,对修炼者而言,这些点都不能去追。
不追而练,才能真练。
不要执着于这些。
有人说我就要练内劲、用内劲,这也是执着,一执着就偏,一偏就松不干净、松不透了。我们提倡“不劲劲”。
就拿水来说吧,有污浊的水,有清澈到底的水。
清澈透明,没有杂质,就叫干净。
要是混杂着沙子、泥浆或其他浊污的东西时,就不清澈了,这叫不干净。
道家有句口诀:“浊阴不降,清阳不升”。
只有浊阴降了,清阳才能升起。
浊阴降后就清澈了,干净了。
浊阴降是手段,只有浊阴降了才能得干净,干净后就清澈通畅,清阳之气才能升起。
《道德经》讲“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只有静下来,浊阴降了,才会徐徐化清而清阳升。
历史上的修道者,如吕纯阳、张紫阳、魏伯阳、王重阳等,名字中都用“阳”字,都是用“阳”表示得阳能长生。
练阴化阳就是生命大道的原理。
《周易参同契》中讲:“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指出首先要排阴邪,然后才能立正阳。
就是说,
首先要松沉,降浊阴,松干净,松清澈,松透明,像清澈泉水一样,清澈透明,这个“透”,就是松透。
这样一来,浊阴就会下降,浊阴降下去后,清阳就升上来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跑到山边清澈的湖边,拿一个石头放在手中,然后将手置于湖面上,把手一移开,这个石头就会掉下去,从清澈的湖面,一沉到底,这就似浊阴下降。
然后清阳水汽上升到湖面,产生波荡,这个波层层传播开去。
水质越清澈,波便传得越远。
波传得越远,说明水的介质越纯、越干净。
若水里掺杂有其他东西,水很浑浊,那么波就不能够传得很远。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明白,有质有浊的东西下沉后,清阳的水汽上升产生波,慢慢地散播出去。
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现象。
道法自然。
我们人也是一样的,宇宙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
乾是天,坤是地,
小天地的顶(百会穴)是天,称乾顶,
脚底涌泉穴是坤地。
从乾顶到坤地,要松到像水一样清澈,这叫松的干净
。
浊阴的能量下去了,
清阳的能量才能上升,这叫松升。
升到哪儿?到泥丸百会。
这个松练过程可归于“炼气化神”阶段,化神得(阳)神,就可用神,继而就可以炼神还虚了。
水波的散开,好似佛家所说的“佛光普照”,又好似道家所讲的元神之波即“神波”。
儒家圣人孔子说“神无方”,也是这个意思。
由此可知,
修炼松身时,首先要松沉,
使这个浊阴能降下去,降到涌泉,这就是一松到底。松到涌泉,身上要松得像澄澈的水一样干净。
还要松得纯,就像现在科学上讲的超导体那样,身体像内部能量通过没有阻力、没有损失的管道那样。
松到身体上没有阻力,这叫松空
。
能量无消耗地上升到顶,这叫松通
。
能量到顶,在泥丸化神。
神与天合,浊阴与地合,这就是浊阴下降,清阳上升而化神,化神产阳神,阳是升的,叫升阳,升阳有助于缥空。
张三丰祖师讲敛神聚气,
修炼要敛神,神要敛,气要聚
。
神一敛气一聚,神气相合,即是丹。
什么叫丹?阴阳相合谓之丹,精气神相合谓之丹。把神收回来,把气聚在丹田。可以先在腹丹田聚能,然后转移到涌泉成丹聚能。一旦聚能到一定程度,得丹元能,丹能就要运转,其运转的过程,称河车运行。
一松到顶需要冲三关。
三关指尾闾、夹脊、玉枕。
先把尾闾关冲开,然后才能开后面的。
尾闾关最难松开,但很重要,尾闾不开,堵在那里就不能上下贯通。
打坐时会阴关很重要,会阴关闯过了,才能通第一关尾闾。
当然夹脊、玉枕都不容易开,都冲开过后就到顶了。
这叫一松到顶。
对人体而言,
松沉到底后,像水一样清澈,干干净净。
然后松升打开三关,三关松开,
在道家叫开关展窍。
很多未修道者不懂,以为松沉就是一松到底,松降就是一降到底。能够松到底,松沉功夫便已很好了。
松沉愈好,根基愈深,愈稳。
有了稳才能轻灵,才能得轻灵功夫
。
在武术层面,能达到这个地步已经不错了。
但是,对我们来说,
松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松升升阳才是目的。
我们讲了,要努力地“大松特松”,在松字上下大功夫。
这个放松功夫,
不仅要有静态下放松的能力,
还要有动态下放松的能力,
更重要的,
要能够在有干扰和有对抗的环境下具有放松的能力。
站静桩是练松的过程,
松功、操功、打拳和推手都是练松的过程,
一定要贯彻七松八松、七练八练的全方位放松。
何谓七松八松、七练八练?
首先,
神松
,
神松就是
心松
。
指心里松、精神松、意识松,
这是
最根本
的。
其次,
上松下松,
指上体松和下体松,
还有往上松和往下松。
只知道往下松,
不知道往上松,就是不懂得修炼。
下松是手段,上松是目的
。
上松三关打不开,清阳就升不上去。
所以每个关节都要开,尾闾开,夹脊开,脊柱开,颈椎开,清阳才能到泥丸。
还有前松后松,左松右松,里松外松,外松筋骨皮,里松五脏经络、气道、脉道。
再就是进松退松、顺松逆松、顶松底松。
这样的七松八松,七练八练,才能松得全面,松得透,松得干净,松得彻底,才能松透。
在太极拳修炼中,
顶松
和
底松
是极其重要的,
是关系到“灵”和“悟”的基本概念。
太极拳的灵,指神灵。
太极拳的灵魂在于灵。
吴图南大师常说:“不丢顶,神虚灵。”
这即是指精神不败。
悟指开悟 。
我们常说太极拳修炼,“ 悟在自己脚下”。
练太极拳,离不开“开悟”二字,
如能够悟到了自己脚底,
理解了脚底“满”“虚”“化”“返”,
就离登堂入室不远了。
顶松,指头顶松。
头顶松,要颈竖直,展眉中,安舒元神,
使泥丸、百会神虚领(灵)。
底松,指脚底板松开。
脚底板的脚趾头要松舒安放,不能十指抓地
。
脚跟要松到能轻灵虚腾而不沉重,整个脚底板要松柔到能感受到面、线、 点,要松到能感受到分毫之别。
所以,大松特松、左松右松、上松下松、里松外松等这一套松功,
是
用来练松得松的功夫
,
最终目的是要松得干净
。
作者简介
黄震寰,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十四岁起先后师从田兆麟、吴图南、石明三位太极拳大师学习太极拳。 退休后致力于道家丹道理论和太极拳研究实践,倡导太极修炼从武修到道修的升华,提出并实践“内修丹道、外示太极” 的道修原则,创立了大道大极修炼理论和功法体系。 先生治学严谨,历年来发表论文约20万字,并于2003 年出版《大道太极:太极拳修炼理论与实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