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大明用行动证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500年前,明朝人就说过了!公元1599年,明神宗万历皇帝平定倭寇,颁布一纸平倭诏,诏告天下,并以此一纸诏书,奠定了东亚300年安稳的局面。诏书之中先是详细说明了此战的由来以及过程,后又彰显了一番自己国家的武力,最后警告天下莫要轻举妄动,谁要敢动我明朝一根手指头就能把你捏碎!

虽然这样讲出来好像挺不严肃的,但是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百度搜一下《平倭诏》,全文用词非常严肃,而且颇有些“王ba之气”,尤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正义之师若发威,你们这群跳梁小丑,即便再强大,也必然得灭在我手里!

听这语气,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些什么呢?没错,从上映以来便颇有些争议之声的电影《战狼》,里面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且不论电影拍得如何,就冲这句话,小编觉得也应该给个好评。

这句话听起来颇有些像平倭诏的姊妹篇,用词不同,但是语意相同,语气相同,所传达的精神也是相同的。平倭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颁发的,在平倭诏颁发之前,明朝派军和日本打了整整六年的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出手援朝,中国史称万历朝鲜战争,属万历三大征之一。

万历20年,日本著名权臣丰臣秀吉命手下加藤正清、小西行长率军攻占釜山,后来又占领了首尔。当时的朝鲜国王,一心沉迷酒色,不理政事,不顾战局,军队群龙无首,只能节节败退。后来日本攻占了首尔,又打下了平壤,朝鲜大半落入日军之手。

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朝鲜向明朝提出请求,求明朝发兵协助,于是才有了万历朝鲜战争。战争初期由于对朝鲜形式不够了解,所派兵力又很弱,大败于日军之手。后来明朝重整旗鼓,又一次派兵,抗击日本侵略,从此之后,双方便开始了拉锯战,期间又数次议和,直熬到万历26年,丰臣秀吉因病去世,这才彻底扭转战局。

虽然赢得没那么彻底,若是丰臣秀吉继续活个十几年,还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可毕竟老天爷没给丰臣秀吉留那么多时间,明朝这场仗还是打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