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诵读经典作品 传承优秀文化

2023-08-11 20:10 作者:竹乡林华  | 我要投稿

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天晴

                        制作昔日经典诵读作品的感悟

                                 竹乡林华

     清晨,被凉风唤醒。起床后,就急匆匆地赶到三楼书房,继续做视频。这些视频是2016年5月18日在江南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录像。昨晚做了10余个节目,早上开始做中小学集体和个人参赛作品。

     我一边欣赏,一边剪辑和调试视频,因但是的舞台面光不足,人物的脸部曝光都不足,在加上现场录音,没有很好地采用机内录音,现场的噪音还是存在的。但是,有些现场噪音反而增添真实感,唤起我埋藏心中的记忆。

     我亲身参与、组织和协调的活动,如何转化我的精神财富?这些人生经历,对有的人来说已经微不足道的,但是对自己个人来说,不仅要珍惜,而且要从中汲取营养,对自己教育、生活以及家教有积极意义。我细想了两天,觉得以下方面入手修炼心性:
      第一,把握作品中的人性,唤醒内心的良知。经典作品分古今中外,每部经典传世的作品,不在于语言的藻丽、优美,而在于作者选择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对生命、人生的体验,传递自己在复杂、充满危机与生机的现实中,如何进行人性的淬炼,去恶扬善,保持家国情怀,以实现自己来到世界的使命:好好活着,好好培育后代。

    第二,感受学生生命活力,保持生命热情。与学生一起,虽然有时有点烦、累,但孩子的勃勃生机、旺盛的生命力,恰恰是给逐渐衰老的人的营养剂。观摩孩子的作品,体会他们如何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化作有声语言来感动自己,感染我们的。享受孩子的审美情感带来的快感,是我们加持生命能量的捷径。过去,我们往往用成年人的、所谓专业的标准和既定的审美观念来评判学生,造成评的多,赏的少,忽视和孩子的生命活动中创造文化的激情、动机和努力,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教育误区。

    第三,践行作品中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与子女偕行的生命常态。我们要坚持阅读、诵读经典作品,要传承文化,不是说教,也不是标榜。现今,很多所谓的专家在舞台上表演时,清纯高尚,背后行为实践却是另一番状态。作为文化人、教育者,尤其是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位老师,更是要教给孩子适应社会需要的本领、生存的智慧。智慧,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自己的生命体验,以快速、机智地应付越来越复杂变化的世界。

     下午,我把制作好的一些视频发到B站。我突然想到,这些作品的指导老师,花了很多心血,虽然学生已经毕业升入更高级学校学习,但是,这些文化的精神是否驻足他们的灵魂?我好奇之,也渴望得知。

    我认为指导老师有权力在七年后,继续看看当年辛勤指导的作品,回忆我们当时如何从零走向辉煌的经典诵读活动。如何辛勤搭建舞台,让孩子尽情诵读、表现少年的风采。

诵读经典作品 传承优秀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