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oloy 800材料的相近牌号Incoloy 800抗拉强度是多少
上海闽钢tes:A1a3a1a6a6a3a6a8a1a9a9a
Incoloy 800
相近牌号
GB/T
UNS
Trademark
JIS
W.Nr
GH20
N08800
Incoloy800
NCF800
1.4876
Incoloy 800的化学成分:
合金
%
镍
铬
铁
碳
锰
硅
铜
硫
铝
钛
磷
Incoloy 800
小
30
19
余 量
0.15
0.15
大
35
23
0.10
1.5
1
0.75
0.015
0.60
0.60
0.03
Incoloy 800的物理性能:
密度
7.95 g/cm3
熔点
1357-1385℃
Incoloy 800在常温下合金的机械性能的小值:
状态
抗拉强度
Rm N/mm2
屈服强度
RP0.2 N/mm2
延伸率
As %
退火态
520
205
30
Incoloy 800合金具有以下特性:
为高强度镍铁铬合金,在高温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抗碳化作用,同时在许多有水的环境下具有抗腐蚀能力。
Incoloy 800应用范围应用领域:
热交换器和管道系统、汽化的装置和反应釜、熔炉零配件、电动射程加热元件护套、挤压油管乙烯和水蒸汽甲烷重整炉、氨氮废水冷却器。
微动运行的区域特性
在温度分别为 25、300 和 400℃ 条件下,微动摩擦力(Ft)、位移幅值(D)与循环次数(N)的三维曲线图(Ft—D—N),它记录了微动的动态运行过程。根据三维摩擦特性图(Ft—D—N)的曲线形状特征,可以将微动运行分为 3 个区域[15]:即部分滑移区、混合区和滑移区。当位移幅值 D≤5 µm 时,3 种温度下,Ft—D 曲线均呈一组封闭直线。这时微动处于部分滑移区,即出现接触边缘的环形微滑区和接触中心的圆形粘着区,其位移主要由接触表面的弹性变形来协调,摩擦力相对稳定;当位移幅值 D≥ 20 µm 时,3 种温度下,Ft—D 曲线完全打开,呈平行四边形,微动主要通过相对滑移来实现,此时微动运行于滑移区。当 D=10 µm 时,3 种温度下,Ft—D 曲线形状特征介于封闭直线与平行四边形二者之间,在微动运行初期,由于表面膜的存在,微动运行状态以滑移为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摩擦力的逐渐增大,几百次循环后 Ft—D 曲线趋于椭圆形,数千次循环后Ft—D 曲线逐渐打开,并呈平行四边形,2 种特征曲线可反复转变多次,最后逐渐趋于稳定,并多呈椭圆形,即微动运行于混合区。
在相同载荷与温度下,随位移幅值的增加,Incoloy800 合金微动运行经历从部分滑移区向混合区和滑移区的规律性的转变。试验结果表明,改变温度并未对微动运行区域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温度对微动摩擦因数的影响
3 个不同微动运行区,摩擦因数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在部分滑移区(D=5 µm),摩擦因数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可分为 3 个阶段:初始跑合期、上升期和稳定期。初始跑合期经历几次到几十次循环,随后进入上升期,在 103 次以后,摩擦因数进入稳定期。达到稳定期后,摩擦因数的数值常数,随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变化较小。
在混合区(D=10 µm)和滑移区(D=20 µm),摩擦因数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可以分为 5 个阶段:初始跑合期、上升期、峰值、下降期和稳定期。在曲线的不同阶段,摩擦因数值随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变化较为复杂。在初始跑合期,由于试件存在初始表面膜,摩擦系数较低;在上升期,因材料界面直接接触,摩擦因数上升;在下降期,磨屑逐渐形成并充当“第三体”保护层,磨屑参与承载,摩擦因数下降;在稳定期,磨屑连续不断形成和溢出,形成了动态平衡。
为不同温度下摩擦因数与位移幅值的关系。由图 4 可看出,当温度为 25 ℃时,稳态摩擦因数随位移幅值的变化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上升期和稳定期。随位移幅值的增加,稳态摩擦因数先持续增大,后逐渐稳定。
当温度为 300 ℃和 400 ℃时,稳态摩擦因数随位移幅值的变化曲线可以分为 4 个阶段:上升期、峰值、下降期和稳定期。在混合区和滑移区,由于摩擦状态的改变,随温度的升高,摩擦氧化作用加剧,有利于以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第三体”的形成,并发挥承载和减摩作用,使稳态摩擦因数降低。随位移幅值的进一步增加,微动进入滑移区的稳定期,稳态摩擦因数的变化趋缓。
结合图 3 和 4 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25 ℃、300 ℃和 400 ℃)下,当微动处于部分滑移区时,稳态摩擦因数接近,温度对稳态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小。在混合区和滑移区,稳态摩擦因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对稳态摩擦因数影响较大。温度升高虽然未对部分滑移区的稳态摩擦因数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混合区和滑移区,稳态摩擦因数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显示“第三体”容易在高温与摩擦作用下形成,并发挥承载和减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