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岑宁儿出城记

2018-01-12 18:21 作者:邹小樱  | 我要投稿

岑宁儿是特别的存在。

作为星二代的她,有着旁人羡慕不已的资源:游学时结识李宗盛,大哥的匠心从此在她心里播了种;表哥Jerald陈哲庐是香港最优秀的音乐人之一,不仅帮助岑宁儿找到属于她的节奏,更把她引荐给好友陈奕迅;在Eason的《DUO》演唱会上,她担任和声,并在一道光束下独唱《The End of The World》,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美妙的登场方式了——哦不对,早在2008年卢冠廷《2050》演唱会上,她就已经上台合唱《一生所爱》了。

当我们搬好小板凳、准备见证又一位美丽的Singer-Songwriter冉冉升起时,岑宁儿却选择了下潜。她来到文艺气息更浓厚的台北,从诚品信义音乐馆到Legacy Taipei,她在一场场小型演出中把自己打磨得通透;除了陈奕迅之外,她还出现在林忆莲、容祖儿、方大同等前辈的演唱会合音团位置上,常会看到有网友给她留言:你别给人家唱和声了,赶紧发自己的唱片啊!

可这一种“”,恰恰是岑宁儿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她在《不完美》唱:“因为我不完美,也不会完美,伸手不及的爱恨高低,我在原地一直追。”既然是“追”为何要在“原地”?这就是岑宁儿的体质,她始终让自己保持在流动的状态。

但“原地”并不代表没有变化,只是她不想跟随他人的方向行走,只想扎根于自我。从2011年的EP《4-6PM》到2015年首张个人专辑《Here》(前阵子张柏芝为了找这张专辑,在ins上还发布了一则寻碟启事),再到这一两年《戒口》、《刹那的乌托邦》等新作,岑宁儿在原地旋转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去年的那首《追光者》,成为各家饭圈为自家爱豆剪辑饭制视频、表达永不离弃之爱恋时的指定主题曲,它的大受欢迎也终于让岑宁儿浮现在主流乐坛乐迷眼前。

紧接着,便是去年夏末这场水到渠成的《Late Night Tales床边故事》Mini Concert。上月,现场录音专辑《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正式配信,作为不在场的乐迷,我们得以从中听到那一夜空气中弥漫的音符与悸动。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把这张现场比作是岑宁儿的“出城记”。她终于离开了自己的城池,开始飞驰啦。

演出所在地Blue Note是一个血统纯正的Jazz Club,岑宁儿以Unplugged应对,这和她专辑里的本来面貌相去不远。相比于唱片里的素雅,现场录音专辑自然增添了更鲜活的氛围,为了让这些歌更适合表演,由吉他手、贝斯手、鼓手、键盘/Program、和声团组成的不插电乐队为岑宁儿架构了一个更立体的声场和节奏形态。如《空隙》,曾收录在《Here》中的一曲,原版为简单的木吉他弹唱,素面朝天;这里则披上了一件崭新的衣裳,标准的Unplugged编排,一上来就是原声吉他轻轻勾勒歌曲的形状,铃鼓、木贝司、钢琴让歌曲变得丰腴(而非油腻),在节奏的簇拥下,岑宁儿一改原本略带神经质的演唱方式,她的语感和情绪依然充沛,但变得更游刃有余,我喜欢这个新版本。

而像天后王菲的《光之翼》,早前收录在《Here》中时便被改编成了一首带着巴伐利亚色彩的异国小调,此番的舞台依然是在欧陆流淌,加入的不仅是木吉他,还有从第二段主歌开始逐渐升温的歌剧感,估计原曲作者梁翘柏又一次被吓到了。当然,像《You & I》这样编曲并没有多大调整的,岑宁儿也唱出了和两年前刚发第一张大碟完全不同的状态。如果你再找回之前的唱片来听,你一定会认可,岑宁儿的“慢”是值得的。过去我对她在节奏感的单薄上也有直截了当的批评,可你听她的《墙》,她把歌里的摇曳感拿捏的是那么准确,在Jazz Club里就是要Swing,没错的。

Youtube上有许多岑宁儿这些年在各种演出上的Bootleg,其中不乏未正式发表的创作,在《Live at Blue Note Beijing》中,她留下了数首让粉丝们解渴的live版。如她的新作《完整》:

就像是一部电影

我们必须相信

所有的镜头都有它的意义

虽然现在看不清


虽然不明白

虽然想放弃的念头还在

但我决定不愉快

都有理由存在


虽然想遗忘

虽然被背叛的影子还在

但我决定跟他们干脆坐在一起

在一起发呆

在之前的采访中,岑宁儿谈起她在北京的生活,面对巨兽一般的城市,她也有过踌躇和迷茫。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完整》,提醒自己生活里不可能都只有蜜饯,必定也会有悲伤,Sweat & Tears才是“有练”的人生。以及前面提到的那首《不完美》,这是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没有之一),岑宁儿交出了她当晚最佳的人声表现,在这首小步舞曲里,她闭眼垂眉,让音符在身体各处通电,呼应着贝斯和打击乐,她在“伸手不及的爱恨高低”所展现的演唱技巧,这样的灵光一闪,真乃有如神助。如果觉得意犹未尽的,还可以去找下她在另一个节目《Stage》里,在中环砵典乍街,对的,就是常在香港电影里出现的那条石板街上,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演绎的版本。末了还翻唱巴奈的《你知道你自己是谁吗》,我还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心脏像重重地挨了一下,又一下,巴奈用她的玄铁剑直接就把我打趴在地上。在这个几乎无法超越的前辈面前,岑宁儿用她的谦卑、诚挚、不输给任何人的倔强,留下了属于她的版本,电吉他与合成器的幽幽唱和让这首歌显露了Bob Dylan《Knockin' On Heaven's Door》式的美感。

如果说岑宁儿过去都是“收收埋埋”,她现在终于出城了。哪怕她在《墙》里俏皮地打趣到:“你在每一天里,会不会平凡如我一样,也担心不分享会被遗忘。”Say What?不存在的。


岑宁儿出城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