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派原体卫队:战锤名词考据总集篇(九)

第三军团
在荷鲁斯之乱系列开始连载后,帝皇之子就开始和腓尼基文化连接起来,自然他们的原体卫队也不例外。凤凰卫队,确切来说指的是不死鸟菲尼克斯(Phoenix),而不是东方文化里的百鸟之王。菲尼克斯这个词与腓尼基(Phoenicia)使用同一个词根,因此本意可能指的是“腓尼基鸟”或“紫红色的鸟”。
最早提及菲尼克斯的地方,是疑似“希腊教训诗之父”赫西俄德(Hesiod)的作品《喀戎的训诫(Precepts of Chiron)》,在乌鸦和宁芙(Nymph)寿命的对比中提到:“一只叫喳喳的乌鸦能活过九代的老人,一头雄鹿有着乌鸦四倍的年岁,渡鸦足以见证三头雄鹿老去,而菲尼克斯的寿命却比九只渡鸦还长。但我们,有着一头秀发的宁芙,‘持盾者’宙斯的女儿,却比十代菲尼克斯活得还要长久”。换句话说,菲尼克斯有着人类972倍的寿命。

而在更早之前,希罗多德描述了一种来自埃及的菲尼克斯,根据赫利奥波利斯人的说法,每500年老一代的菲尼克斯便会死去,新一代的鸟会显现于世,其大小同鹰差不多,羽毛主要以红色为主部分呈金色。起初这段描写被认为和希罗多德大部分著作一样,属于讲故事而不是确切的史实记载,直到19世纪后对赫利奥波利斯考古活动中,发掘出了一种名为贝努(Bennu)的神鸟。
贝努鸟在赫利奥波利斯被作为太阳神的象征,绘制在各类文本中。新王国时期将贝努描绘成一种苍鹭,头顶太阳圆盘或阿特夫王冠(Atef),栖息在奔奔石和柳树上,代表着太阳神拉和冥王奥西里斯。
也许是因为与埃及相互映衬的关系,菲尼克斯和太阳、火焰、木柴等联系起来,如同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那样头顶光环。在早期基督教的一些文献中,还将菲尼克斯死后复生的特性与基督复活联系起来。

第四军团
铁环(Iron Circle)没有什么可说的,主要是僭主卫队(Tyranthikos)。这支部队表面上只是指代佩特拉博的卫队,不过在佩特拉博个人小说里有提到,Tyranthikos原本是指统治奥林匹亚的12位僭主团体,这就很有说头了,因为这又得扯到铁勇的死对头帝拳。
十二僭主这个组织,应该是取自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由斯巴达在设立雅典的傀儡政权三十僭主政府(Thirty Tyrants)。之所以说到这件事和帝拳有关系,是因为帝拳现任战团长达纳特·莱山德(Danarth Lysander),正是取自三十僭主政府的直接缔造者兼斯巴达斯巴达著名领袖莱山德。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莱山德可以说是为斯巴达赢得最终胜利的功臣。公元前405年,他在伊哥斯波塔米战役(Battle of Aegospotami)中一举歼灭所有雅典海军,令雅典城失去来自外部的谷物等物资补给。在雅典陷入困境的同时,莱山德也在爱琴海巡回,劝降所有雅典海外领土并将所有人驱逐回雅典,进一步加剧饥荒。
公元前404年的夏天,随着雅典最后一个盟友萨摩斯(Samos)的投降以及雅典寡头派的里应外合,莱山德的部队于萨拉米斯海战纪念日驶入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在莱山德的命令下,雅典的城墙被拆毁和夷平,所有剩余舰队被焚毁,接着在后续的会议上废除雅典民主制度,以三十名寡头组成的理事会取代,即三十僭主政府。

三十僭主统治期间,他们任命了一个新的500人议事会来履行原来的司法职能,在剥夺大多数原雅典公民权利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出3000人参与政府议事,只有这些人有权力携带武器、接受陪审团审判和在城区居住。当然这些只是装模作样,三十僭主统治的主要方式还是各种恐怖手段。
在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都有提到,三十僭主未经审判就处决了多达1500人,其中领头的克里提亚斯(Critias)更是被认为是个“为终结民主不惜人力”的暴徒。根据文史学家色诺芬(Xenophon)的说法,连作为温和派的寡头支持者塞拉美尼斯(Theramenes),在顶撞三十僭主政府后,都被克里提亚斯以阴谋叛国的罪名赐铁杉汁处决。有些富有公民更是以莫须有的名义被处决后,其财产被没收并重新分给三十僭主及其支持者。
随着暴政和腐败加剧,许多雅典人开始自谋出路,其中维奥蒂亚(Boeotia)和科林斯(Corinth)不顾斯巴达的反对接纳了这些雅典流亡者。在底比斯,原雅典将军色拉西布洛斯(Thrasybulus)纠集起一支70人的队伍重返雅典,在费勒战役(Battle of Phyle)中击垮斯巴达驻军和三十僭主恢复雅典民主政治。

虽然三十僭主被推翻,但后续的清算却没有结束,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苏格拉底。教科书上虽然写着,苏格拉底是因为什么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罪名被处决,但根本上来说还是政治迫害的牺牲品,可以说无论是在民主政府还是寡头政府,苏格拉底都是如履薄冰。
早些年,苏格拉底与亚西比德(Alcibiades)的关系非常要好,但是后者强烈支持后来惨淡收场的西西里远征,并在远征中途叛逃斯巴达,让许多人迁怒与苏格拉底。到了三十僭主时期,因为克里提亚斯自己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因为上台后苏格拉底依旧能在城区居住,让其他公民认为,苏格拉底就是僭主派的背后支持者。
但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申辩(Apology)》中却提到,苏格拉底曾因为拒绝三十僭主对萨拉米斯的莱昂(Leon of Salamis)施行死刑,而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中,如果不是倒台或许自己也将成为受迫害的目标。苏格拉底自己支持的“正确决策不在于大多数,而在于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观点,让他被打为寡头派支持者,并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那杯铁杉汁。

第十四军团
死亡寿衣这个主要是集中在译名的问题上,许多人翻译的时候不论语境,一律将Shroud全部翻译成东方文化下的寿衣,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其实在葬礼中,裹尸布和寿衣是两种概念,裹尸布更多的是一种宗教传统,以及旧时代物质匮乏的妥协产物。真正死者穿在身上,一同随着棺材下葬的服装其实应该叫Burial clothes葬礼服。

裹尸布的质地有一定讲究,一般是由白色棉花、羊毛或亚麻制成,像犹太教传统下葬时会裹上亚麻制作的塔赫里希姆(Tachrichim),穆斯林则会使用棉花纺织的卡凡(Kaffan),宽泛一点的能够使用任何天然纤维制作裹尸布,唯独禁止人造纤维和混合纤维。
基督教世界中,大多数贵族使用亚麻制成的蜡布(cerecloths)作为裹尸布,这种织物会浸透或涂上蜂蜡使其能紧贴死者皮肤,接着用另一种圣帕(sudarium)去覆盖死者的面部,像是在对英王“长腿”爱德华一世进行开棺时就有记述,说覆盖爱德华的织物是非常细腻的亚麻布,并且紧贴着死者每一寸皮肤。有些特别尊贵的死者,其裹尸布还会用到特别的装饰和质地,像查理曼的裹尸布用的就是深红色丝绸,在君士但丁堡定做,上面绘有四马战车。
一直到文艺复兴之前,裹尸布都算是一种奢侈品,大多数穷苦家庭根本买不起棺材,只能用粗制亚麻布去包裹死者草草下葬。像英国颁布的《1699年羊毛法案(Wool Act 1699)》,要求所有人用羊毛制裹尸布,除了死于瘟疫或极度贫困的人,他们会被标记为“全裸下葬(naked)”。

第十五军团
作为埃及风格的军团,圣甲虫神秘学派(Scarab Occult)同样是取自埃及文化中最经典的元素之一。按照近代生物学的研究,作为圣甲虫原型的物种学名叫神圣粪金龟(Scarabaeus sacer),这种生物在环地中海的各个沙漠和沼泽中都能找到。
神圣粪金龟最大的特点是它们头部的6个凸出和前爪的4对凸出,从功能上来说这是用来发掘地道和塑形粪便。每次来到地面后,粪金龟会四处搜集粪便聚集成球,接着挖出一个地下室储藏粪球并食用,整个过程大概会持续数日。雌性粪金龟在繁殖期会特别制作细腻的粪球,并发掘出更大的地下室,接着将粪球雕成梨形,在将连接处挖空产下卵,接着再去其他地方繁殖。每只雌性粪金龟一生只会产下6个左右的幼崽,孵化出的幼崽将会以母亲准备的粪球为食。

埃及崇拜圣甲虫,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王国时期到中王国时期之间的第一中间期(公元前 2181-2055 年),当时埃及人将滚筒印章(Cylinder seal)雕刻成粪金龟的形状,并刻上法老或其他皇室成员的名字。在正式步入中王国时期后,圣甲虫印章开始雕上官员们的姓名和头衔,作为官方公证印章使用。
到了新王国时期,特别是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统治时期,圣甲虫开始真正的神圣化,仅现代出土的就有多大200余个圣甲虫文物,基本都是由滑石加工而成作为朝阳之神凯布利(Khepri)的象征。同时期,圣甲虫装饰也开始应用到丧葬中,许多木乃伊的棺椁上都会刻上圣甲虫装饰。

作为以圣甲虫为形象的神,凯布利经常被描绘成高举太阳的圣甲虫,或是虫头人身的神明,一手持权杖一手持安卡十字架。或许是因为观察到粪金龟幼虫从粪球中诞生的过程,埃及人给凯布利的象征是“无中生有”。每当太阳升起时,凯布利就会想粪金龟一样将新生的太阳推向天空,成为朝阳的象征。

第二十军团
勒拿卫队取自九头蛇许德拉的故乡勒拿沼泽(Lerna)。其实在希腊神话中,出现过许多只九头蛇,而最出名的同时也是被赫拉克勒斯斩杀的那只,一般被叫做勒拿九头蛇(Lernaean Hydra)。勒拿在现实中是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大概位于伯罗奔尼撒东南海岸,大多数都是沼泽,位于阿尔戈利斯(Argolis)前往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路径要道上。
在传说故事中,勒拿的喀斯特泉是波塞冬给利比亚公主阿密摩涅(Amymone)的礼物,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认为这口泉水有着净化和治愈的作用。而另一边的阿尔西奥尼亚湖(Alcyonian)是一口无底湖,往来的英雄们可以借助这口湖进入冥界,这里还是为农神德墨忒尔准备的圣地,而这口无底湖的守护者正是九头蛇。

在现实中,勒拿则是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重要发掘地。根据考古发掘,勒拿是在迈锡尼时代比阿尔戈斯城更早的圣地,坐落着希腊最大的史前古墓群,并且还曾建造过双层防御墙保卫其安全。勒拿最出名古迹是一个被称为“瓦屋(House of the Tiles)”的地方,这里被认为是一处科拉库文化(Korakou culture,公元前 2650-2200 年)遗迹,原本可能是宫殿或某种行政建筑,在公元前22世纪作用可能因为外部入侵而毁于大火。
“瓦屋”被毁后,后来者在其废墟上建造起古墓,将整个勒拿地区作为墓园使用。根据对古墓的发掘,此地发现了大量同时期但来自不同地区的陶器,其中既有和特洛伊遗址类似的带翼陶罐,也有来自米诺斯文明的进口陶器。公元前1250 年左右,勒拿被彻底废弃。到了19世纪,勒拿标志性的阿尔西奥尼亚湖也逐渐缩小为泻湖,直到今天已经完全消失。

最后剩余各个军团,荷鲁斯之子的加斯塔林应该是有典故,但我只找到一个叫加斯塔(Justa)的人,他是484年撒玛利亚人起义中被推举出来的国王,感觉和荷子不是很搭;午夜领主的黑甲卫就是直译,词根Atrament意思就是涂黑或黑色墨水;怀言者的受祝之子Gal Vorbak感觉也是有来源的,但我没有找到,有人知道的话我会补充;吞世者和午夜领主一样没什么可说的,Devourers就是吞噬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