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等待上大学的两个月,你都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2018-08-26 14:59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 我要投稿

某个火烧云盘踞天空的傍晚,夕阳投向刚擦干净的书架,书架披着余晖显得格外耀眼,深红的通知书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架子上最显眼处。


上个月还在愁怎么处理的复习资料现在已经丢的丢,送的送,剩下寥寥数本散放在那抹深红边上。客厅里的母亲在看《延禧攻略》,魏璎珞的声音带着自信,沉稳笃定;父亲打着一通长长的电话,感谢亲朋好友们对孩子成长的支持。


手机上QQ图标不停地跳动着,群里素未谋面的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抓着群里那些耐心温柔的学长学姐……哦,不对……是师哥师姐,询问着宿舍床位的尺寸。


你放下手机,关上房门,趴在桌上,视线与寂静一起落回房间里最亮的书架。新生手册映着通知书反射的红,光辉下,卷边显得非常迷人——那个信封里关于大学准备的内容你都烂熟于心了,可是“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哎,不想了,该好好把握眼前,得把等待大学的这段时间过得有意义才行!



走出去

看看课本外的世界


旅行是假日的标配,很多人考后更是会安排一次毕业旅行,为他们的高中生涯画上一个精彩的句号。家在贵州的张晓莹终于盼来中国传媒大学的通知书后,迫不及待地拉着伙伴飞去了欧洲。

暑热与疲乏是她这次旅行最大的感受,所幸去的都是文化氛围浓厚,有着特定标志的国家,她得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旅程的人文风光上来,这给了她不同于过去十多年的生活的经历,让她耳目一新。

当高中学文科的张晓莹真的见到从前只存在于课本上画作和只在地图册里印着的山脉时,她非常激动。这次旅行后,她对于以往书本与叙述中的欧洲有了更深的理解。“古老与现代结合,给人以一种虽名属发达国家但也在尽力保护传统的温馨的感觉。”

晓莹翻着相片,如数家珍,“这是政府部门工作的楼,在塞纳河畔旁,巴黎很多政府工作点都是将古老的建筑利用起来,既可以把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又可以让巴黎人不忘传统。”



比起跟旅行团

我更愿意自己搞定


同样是旅游,成都姑娘刘雨菲别有一番体验。 在和同学一起去上海的毕业旅行中,她负责制定行程,管理财务,可以说是姐妹们的“小管家”。

这次旅途里的交通和住宿都是由她来安排,雨菲特别想做到井井有条。但是随着行程的推进,需要她关注的事情越来越多,工作变得繁琐起来。再加上同行的同学共有五人,相比于双人游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候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问题,这份责任并不轻松。


“我觉得最棘手的问题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问题,就是在定飞机票的时候,早上大家还不能把钱筹齐,有些人拿到钱了有些人没有,我们就不能订票。”雨菲回忆起购买返程票的事情,“到了晚上,(价格更实惠的)机票已经订完了,我们就只有换乘价格更高的机票,又需要再补一次钱。”

虽然心累,但她完成得很出色,旅行的氛围很和谐,大家伙儿玩得也很尽兴。“我觉得如果下次(外出旅行),比起跟旅行团我还是愿意自己搞定。”


追了三年的杂志

我终于也在上面了


不同于在暑假进行浪漫轻松的毕业旅行,已经收到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录取通知书快一个月的施可儿笑称自己暑假宛如“咸鱼”。


但她难掩内心的欣喜,告诉记者,“最大的惊喜就是知道自己的稿子被南周用了!”


稿子是八月初写的,因为在七月中旬,外婆家附近一位看着自己长大的老奶奶离开人世,这个温柔的浙江姑娘心里很难过, “有一天哭了很久醒了以后就想写下来,想让她在天之灵能知道,来世上走一遭,有人记得她。”


可儿爱看书,高中一直有看《南方人物周刊》的习惯,觉得自己写下的文字和《南周》的逝者专栏挺合适,就试探性地投了稿,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是《南周》啊!”但就在她以为自己的第一次投稿即将石沉大海时,编辑给了她回复。

看了三年的杂志,终于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印在上面了。“讲真我收录取通知书都没这么开心,可能暗恋很久的男孩子和我表白那种开心就跟这差不多了!”


采访临近结束,这姑娘反过来采访起记者,出于好奇问起自己未来学校的校园媒体。好奇是人的天性,是传媒人的特长。可儿说自己之所以想学传媒,“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一些人过着你这辈子都不可能经历的生活,有一些奇妙的多元的想法,我尽力客观,做内容的筛选,用文字的方式去传达一些,这是一种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留存方式。”


她的话语里透出一股子劲儿,“我想做一个好的传播者!”



静坐课桌前

别有一片风光


“坚持看美剧!”意大利语专业新生王颖的回答令人诧异。


从初二起,王颖每天都要看一个小时左右的英美剧或者欧美电影,而节假日这个时间可能会更长。“我想过这个习惯可能会给我日常学习其他科目带来的影响,尝试过中断,但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像一日三餐一样。”甚至到了初三高三,她都没有中断自己这一习惯。


王颖热爱语言,早在高一的时候就决定今后要专门学习语言,并从事相关的工作。虽然自己是意大利语专业,但她认为“自己对这门语言并不了解,怕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式事倍功半,还是开学再全心投入意大利语学习吧……一个小语种的学生学好本专业固然重要,但巩固自己的英语水平或者说保持英语优势也很重要。”

因此高考完的暑假,她并没外出旅行,倒是买了些托福资料堆在家里啃,读上面的文章,分析长难句,遇到问题问英语老师。每天背一定量的单词然后天天复习,又把之前买的四级翻译题找出来做。而看美剧则是她用来练习听力,顺便复习单词的秘法。没有旅途引人入胜的景致,王颖静坐桌前却也别有一片风光。



学而“实习”

也是一种成长


如果说王颖的暑假更倾向于“学”的话,香港姑娘陈家茵则更多在“习”上了。

“虽然放暑假是其中一个意义是让学生休息,但我妈妈好像不这样想。一听到要去內地实习一个月,就叫我快点去快点去,让你体验一下生活的不容易。朋友们就是觉得去实习不划算没钱收还浪费时间。但我们就不这样觉得,实习可以去一些有名,正规的公司工作,收获的知识、经验已经不是用前可衡量的了。”因此陈家茵参加了一个活动,被分配佛山工商银行担任大堂助理。


在大堂经理和保安叔叔的帮助下,陈家茵一点点学习大堂内接待的技巧,也了解到很多金融行业的知识。从最开始连打印对账簿都不会,到之后可以依靠观察判断不同客户的背景并调整相应的沟通方式。“对着老人家是要不停重覆,让他们明白安心;中年人士就直接说重点……”一个月又三个周的实习期,让陈家茵成长了许多。



大学之大,在于其开放包容。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正如你可以自由书写你这等待大学的两个月一样,未来四年的画卷乃至整个生命的版图也将由你自己点缀。


只愿我们都活得真实自在,不负时光。

 

九月,酷暑会如强弩之末,失去她的锋芒锐利,但北京东五环的一方院子里一定是一片生机。



转自中国传媒大学校报

编辑/梁晨阳 揭珊萌

学生主编/许茂楠 赵东宇

责编/阎玺


等待上大学的两个月,你都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