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迁碑》的两条经验,看如何避免隶书的庸俗化∣张骞广通


一、张

在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中,隶书通常被认为是对初学者最友好的一种。为什么隶书容易入门?
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隶书的笔势相对比较简单——横平竖直,不像惯于斜行扛肩的楷书那样,在空间结构上有许多复杂而微妙的讲究。
但是,隶书的这个横平竖直的特点稍不留神也会成为许多初学者的“陷阱”。
因为横平竖直太容易写,顺着这样的惯性一路写下去,我们的隶书很可能流为“俗书”。
什么是“俗”?清代学者段玉裁说,俗者,习也。引申为凡相效之谓。
译作白话,那就是按照大家能想到的套路去写,写不出一点儿出人意料的艺术构思,这就是俗。
而在隶书中最容易被人想到的写法,那可不就是横平竖直吗?
如何打破横平竖直的惯性思维,让我们的隶书摆脱庸俗的趣味?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合理地运用斜线。
事实上,《张迁碑》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就以“张”字为例。
《张迁碑》在这个字中运用斜线的方法,最显见的有两种。其一:

这是之前的日课中已经临写过的一个“张”字。它的特点是,在整字保持横平竖直的大框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局部线条的角度来制造斜线。
这是一种调整幅度较小,创作风险也相对较小的方案。
另一种更加激进的方案是:

和前一个“张”字相比,这个字除了最后的一笔波磔以外,其余的结构整个都被“抬”起来了,它们和最后的一笔波磔架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人”字形的稳定的结构。
在这个字当中,严格意义上的“横平”是没有的,但它仍不失隶书宽和稳健的风格特征。
最后,附上我临写的“张”字:

二、骞

三、广

四、通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