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电影135:《乐土》

2023-06-02 15:50 作者:热咖呀  | 我要投稿

我们既追求自由,也向往快乐的地方。

 

电影一开始就说明这是巴基斯坦申请奥斯卡的电影,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在其中灌注的心血,不然谁又能那样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整体的感觉还是挺棒的,电影的关注点是在于社会大众化的女性以及一小部分有着极大意愿的‘新’女性,虽然我们的视角出发点更多是男性的方向,但电影真正想表达的还是在于现代人对社会制度以及传统家庭思维女性方面的反抗,其中的做法或许偏激,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的导火索又来源于何处呢?在国内的话,类似的主题有最近较火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其中的内涵可以多看看其它博主的分析)以及电影《气球》等,大家有时间的话也能多看看,多对比一下,看看谁能得到你的偏爱呢?

 

电影的背景故事相较于其它的话,属于是大众化视野中夹杂的一点点不一样,主要还是因为其中加入一些变性人的存在,而这种小众的变性之爱,在如今的大众看来还是有些违背伦理,但幸运的是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出现,真正被时代所接纳或许还需要一部分时间。

 

电影的开场一片祥和,让我们很难看清真正发生的一切,甚至嘈杂的人口会让我们以为这是在印度。随着剧情的进展,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不和谐,电影在展示重男轻女的社会观念,尽管这样的思想是不合理的,但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观念让女性无法选择,被压迫,无奈的沉默,一切的矛盾似乎都在蛰伏,爆发之日好像就要来了。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一个传统家庭里,最年长的父辈一心渴望有年轻的孙子子承父业,可无奈尽管子孙环膝而坐,却无一男性,女性似乎成了‘生殖机器’,再配上传统的观念,怎么能够接受婚外恋以及特殊的‘同性恋’呢?而且女性被迫接受家务,放弃自己想要追求的事业,这种无言的压迫让冲突变得日渐尖锐,更何况还有来自兄长的监督和威压,女性似乎正在放弃为自己发声,愤怒,癫狂,一切都坏起来了。在即将分娩之日,孕妇选择和自己的胎中的男孩,也是一个家庭未来的继承人一起离开了这人间,她们会去到那个没有歧视,没有压迫,能自由选择且充满快乐的乐土吗?这显然不得而知,但我希望她们能够抵达。

 

电影的结尾选择式的回忆年轻男女第一次相见时的场景,尽显羞涩,但却充满美好,这或许是电影真正想呈现的场景之一,有选择,有自由,可时过境迁,一切都不复存在,只剩男人孤独地走向大海,尽管在新版的《控方证人》也有类似的场景,但我始终无法理解这样场景得到塑造。或许大海是孤独的,仅剩的男人带着最后的清醒和忏悔,慢慢地走向未知,他和他们都祈求追寻过往,现实已无可能,死亡则象征着可能。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豆瓣

随着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思想也在不断成熟,每个人的出生是一种幸运,可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性别,大家都几乎选择了被迫接受,尽管也没什么不好。当个人的思想不断进化,思考和自我怀疑变得越发魔幻,同性恋慢慢变得见怪不怪了,除了无法生育,其它也没大多的不好,而变性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变成了可能,只是其中需要大量的手术和药品费用。女性受到的不公平也在被重视并加以解决,只是社会进步的脚步是沉重且缓慢的,个人的尝试总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乐土’的存在是偏执狂所坚信的,但其存在于何地?又该如何寻它?一切都是未知,只希望那些敢于尝试的人们能降低自己的期望,与社会的碰撞是在所难免的,适当的妥协也不是一件坏事,如果能用合理的方式尽早找到自己梦想中的‘圣地’,那我将会祝福他们。

 

(如果您能看到这,求关注,求点赞,您的每一个点赞都是创作者最大的鼓励!)

 


关于电影135:《乐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