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78,逆袭亚洲第1名校;八战托福,熬出头啦!

背景介绍
本科:河海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复旦大学环境工程
目标:转专业申请商业分析(人工智能方向)
GPA:本科 4.0/5.0;研究生:3.1/4.0
TOEFL:78
GRE:148+170
相关经历:两段实习,一段加州伯克利人工智能线上科研(【爱科研】项目)
Offer: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MSBA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SBA($10000)
去向: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MSBA
MSBA(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即商业分析硕士。最近几年年商业分析硕士火热,NUS的MSBA也是近些年成长起来的,项目成立于2013年,设在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下面,由两个学院共同教授课程,NUS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实力都是非常强劲。项目长度14个月,选修方向有5个Vertical,包括大数据和金融等最火热的数据相关方向,课程非常实在。NUS在QS大学排名上,2019、2020连续两年排名第11位,均居亚洲首位。
收到了NUS的offer后,我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因为我的背景真的是非常差,能有这个结果,世毕盟的全程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是研二上学期发现专业前景不好,找好工作无望,想着换一个专业,寒假回来签的世毕盟。签约时是2019.3,我做完所有实验,中期答辩结束,正式准备出国的所有事情是2019.5.15,当时我是一张白纸,GT甚至没概念,实习背景提升,文书申请统统没准备。而申请季一般10月份就到来了。从我报名到最后录取,培训师小姐姐给了我无数帮助,正是这些指导,才让我一步步攻坚克难走到最后。
关于三围:GPA、GT
GPA是所有前期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别是大一大二就准备出国的小伙伴,一定要在前三年稳住GPA,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学习,并且和老师搞好关系。因为GPA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选校的上限。3.8以上基本畅行无阻,3.5可以尝试TOP名校,3.3在有强大的背景加成的情况下约等于3.5。
我的本科确实没有意识到GPA重要性,后来经过几个月努力考研也来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学校。然后又犯了老毛病,以为高枕无忧,研究生发几篇好文章就好了。研一所有课程能过且过,最后GPA惨不忍睹。研二下学期才发现专业无望,准备出国的时候,才悔不当初。第一次和世毕盟老师聊天的时候,她就安慰我说,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补充背景,毕竟我的GPA已经定型了,我才稍微宽点心。
学弟学妹当以我为戒,好好学习所有课程,努力提升GPA。
TOEFL
一般TOEFL需要达到100(S23),105(S25)可以畅行无阻。以为GPA 3.1就完了?然而并没有,英语是我毕生之痛,高考折在英语,只上了一所211,考研折在英语,勉强录取。最后出国纯英语,还是没有躲过去(世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我英语基础极差,然后从准备出国到提交申请只有7个月时间,需要准备的事情又太多,其中还包含毕业sci论文的书写,确实有心无力,TOEFL考了很多次都没有提升。主要是基础太差、复习时间过少、心事太多等综合原因的结果。
考不出TOEFL的日子,真的是非常折磨,申请日期临近,我的TOEFL远远不达标,我只能抓住每一次考试的机会,疯狂考试,结果就是花费了太多心力,但成绩仍然不好。这个过程中,培训师小姐姐给了我很大动力,每次考不出来,她都安慰我并给我加油打气,让我平复心情,毕竟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最痛苦的日子,历历在目,目目惊心。
GRE
GRE一般应达到153+170+3,想要稳妥一点可以达到155+170+3.5。
我第一次GRE就考到了150+167,当时只背了一遍GRE 3000词。因为复习时间太少,托福又太差更需要提升,后面两次GRE分数也是和第一次相当,之后也没有再考。
我的三围差的几乎是无出其右,所以需要更专业的人来指导我,让我尽量少的走一些弯路,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点力气都使在了刀刃上。但还是真诚的建议学弟学妹,一定要尽力地把三围达标,GPA稳住,GT达标,这样申请学校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梦校折桂。
关于选校:项目选择、梦校、保底校选择
没有最好的选校,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校结果。
项目重要一点还是学校重要一点,大家见仁见智。于我而言,我倾向于学校优先项目,而且我建议,如果不是业内认可度非常高的项目,建议大家还是优先选择学校。
梦校、保底校选择,我的建议比例都是30%。梦校是自己只有一两成把握能上的学校(大神走开),或者自己倾慕已久的学校。这里有一个建议,如果确认自己连1%的机会都没有的话,还是别浪费这个钱了,毕竟学校多了,提交申请也是体力活。保底校是自己有八九成把握能去的学校。这里也有一个建议,一定要有一所100%能去的学校,在被选择时,永远要认为自己的运气是0。毕竟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背景差一点时,连收据信,一所学校都没被录取的感觉很可能让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倒在冲锋前。这一所保底校,就是定海神针,保你继续走下去(大神继续走开)。
对于选校和专业,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规划有个清晰的认识。最好能准确的说出自己十年内每一年的打算,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状态选校。选校第一原则当然是学校名气排名等,其次是项目符合度,比如课程设置等。这里还想补充一点,就是眼光放宽一点,一些学校的专业名称虽然不对口,但课程很对口,找起工作来也是比较轻松,这样的项目也要注意。之后才是考虑学费,地理位置等等。
世毕盟的申请课程,真的很有用,既可以让你了解所有专业各学校的特点和申请难度,还能让你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个清晰的认识。选校的时候mentor和培训师小姐姐真的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让我避免踩雷。
关于软背景:实习和科研
实习的话最好是Big name+专业对口,如果二者不能兼得,个人意见还是专业对口比较重要,毕竟面试时老师问到的问题都是你做了什么,从中有什么收获。即使你在一家小公司,只要工作内容比较充实,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有提升就很不错。我个人是转专业并且自学的编程,第一份实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投了上海所有的数据相关岗位,最终一家创业公司给了我机会,相关工作内容是使用sql。有了第一份实习经历,第二份经历去了一家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公司,相关工作内容是使用python。两份工作都比较基础,但是锻炼了我编程的能力,收获还是很大的。
科研的话,因为我确实没有相关经历,也不认识相关老师,所以在爱科研平台上申请的人工智能项目。我个人感觉就是靠着这段科研经历拿到了NUS面试机会。在NUS面试中,我破天荒地遇到了技术面,(转专业技术面,懂的都懂),对我来说,几乎是判了死刑,但是后来的问题让我松了一口气,几乎都在射程范围之内,即使老师问得特别细,连我用的库都问到了,但是我还是靠着充足的准备回答了所有问题。最终证明,这段科研经历是打开整个申请季最后一道门的钥匙,这道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门。
关于文书和申请
无论是背景强大,还是背景一般,抑或是我这种背景渣渣,文书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并且证明自己适合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考验功底的事情。文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如果能力和时间足够的话,可以针对特殊的项目专门写文书。我的mentor给我改文书的过程是比较尽心尽责的,基本很快就会有反馈,七八封文书也是十几遍不厌其烦。最后改到大家都满意,我基本也快改吐了,只有到这种程度,才真的是无可挑剔。世毕盟的润色人员也是非常的尽心尽责,48h就可以收到地道的英文润色版。
申请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几乎没有一个学校是能够一次结束的,总是会缺少各种材料,大家要不厌其烦的每天关注进度和查漏补缺,毕竟已经走到了申请这一步,临门一脚要踢好。
总结
最终拿到满意的录取,世毕盟培训师小姐姐的全程指导功不可没,在此特别实名制感谢我的世毕盟培训师小姐姐。没有她细致的解答和耐心的帮助,我不会顺利的完成项目,也不会拿到这么好的录取,很有可能我走到一半就倒在了路上。因为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同时做三四样工作,每一项都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回头看看,谢谢那个日夜拼搏的自己和扶我前行的世毕盟。
转专业道路确实艰难,学弟学妹谨慎选择,但是一旦认定希望坚持走下去,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多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