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CU的2020与2021:意法半导体志得意满,德州仪器黯然神伤

2021-05-11 11:31 作者:电堂科技  | 我要投稿

从去年延续到现在,乃至未来几年的半导体芯片缺货涨价潮,在全球掀起了轩然大波。而作为嵌入式系统核心器件的MCU,则成为这一热点中的焦点。

从去年到今年,整个MCU市场走势如何?各大玩家又是何种表现?听小编来扒一扒。

MCU市场“芯芯”向荣

受益于物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联网节点数量增长、汽车电子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工业4.0对自动化设备的旺盛需求等各产业升级因素影响,近五年全球MCU出货数量和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IC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全球MCU产品出货量从2015年的220亿颗增长至2020年的360亿颗,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207亿美元,MCU平均单价从2015年的0.72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0.78美元。

自去年3月以来,MCU产品报价持续上涨,整个半导体产业上演了一出缺货涨价潮,并将延续到今后几年。全球知名半导体市调机构IC Insight预计,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有望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

32位MCU独领风骚

IC Insights最近发布2021年版《麦克林报告》,对IC行业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公布了基于销售增长率的IC类别排名。32位MCU是今年增长最快的前十大IC之一。

随着物联网终端需求推进,未来汽车驾驶信息系统、油门控制系统、自动泊车、先进巡航控制、防撞系统等ADAS系统对32位MCU芯片需求量将大幅度提升。同时,随着开发环境不断提升,8位与32位MCU价差正逐步缩小。此外,由于32位MCU芯片工作频率大多在100-350MHz之间,低功耗成为32位MCU芯片核心竞争力。

从MCU终端应用市场分布来看,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19年全球MCU下游应用(以销售额计算)主要分布在汽车电子 (33%)、工控/医疗 (25%)、计算机 (23%) 和消费电子 (11%) 四大领域。据推测,车载和工控领域将是MCU行业未来在全球市场中开拓的主要目标市场。

同时,随着汽车电子、工控/医疗等领域对MCU计算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先进制程工艺带动32位MCU成本下降,MCU产品规格持续向16/32位迭代。

据摩根史丹利报告,MCU市场在2019年下降8%的基础上,于2020年下降了2%。但是,自去年的低谷以来,整个MCU市场业务已急剧反弹,预计2021年的增长率为17%,业界对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争论更大。而产能紧缺则是MCU面临的最大瓶颈。

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缺货与涨价好似双胞胎的存在,台系晶圆代工厂订单满产,2021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已被客户全部预订一空。国内中芯国际着手进行大规模扩产以应对这波缺货行情;华润微、华虹半导体等厂商均表示8寸晶圆产线全部满负荷运行。

今年以来,晶圆代工需求继续大爆发,产能极度短缺,除晶圆代工厂,许多半导体厂也相继扩大投资,如英特尔将重回晶圆代工产业,SK海力士也宣布将扩大投入晶圆代工业务,力积电在将部分内存产能转为逻辑制程的同时,也计划砸大笔资金建新厂。台积电认为,半导体产能短缺现象,2023 年前恐无法缓解。

“数”说MCU市场的2020和2021

摩根史丹利于近日发布了2020年全球MCU市场回顾及2021年市场展望报告。

受汽车销量下降10%的负面影响,MCU销售额在2020年下降了1.6%。 继去年下降16%之后,8位MCU市场再次下降了9%,现在已经连续3年下降,过去6年中有5年下降。同样,16位MCU在2019年下降14%之后下降了7%。32位MCU是一个亮点,同比增长3%,创造了新记录,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展望未来,估计2021年MCU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6.6%,反映出由于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疲软之后的大幅反弹。

意法半导体涨幅最大,而Microchip和Infineon相对持平,瑞萨,德州仪器和NXP市场份额缩减。

实际上,德州仪器的嵌入式业务连续9个季度同比下降,只在2020年第4季度略有增长。

据德州仪器财报, 2020第四季度,德州仪器的嵌入式业务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14%,贡献净利润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8%。

德州仪器2020年全年营收144.61亿美元,同比增长0.54%。毛利为92.69亿美元,毛利率约64%,净利润5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2%。这份成绩单,同2020年营收前10榜单上其他厂商赚得盘满钵满相比,实在有点相形见绌。

对于恩智浦而言,该公司的亏损是受到超大型汽车的影响,该市场在2020年进行了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英飞凌去年4月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的收购,而赛普拉斯在2019年占有5%的市场份额。

赛普拉斯的产品线对于英飞凌的互补性更强,因为前者强在MCU、存储和互连技术,而英飞凌的功率半导体独步天下。双方合并以后,在汽车、工业和消费类应用方面的实力会显著加强,特别是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汽车半导体市场有共同语言。

在8位MCU中,Microchip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再次创造市场份额连续增长的纪录。实际上,8位MCU市场收入已经连续3年下降,而最近6年中有5年都在下降。此外,意法半导体获得市场份额的小幅增长,而恩智浦和瑞萨市场份额都在缩减。

在16位MCU市场中,英飞凌以0.9%的市场份额增长拔得头筹,瑞萨,恩智浦和Microchip市场份额也有所增长。而德州仪器再次表现不佳,市场份额缩减了2.1%。 整个16位MCU市场面临挑战,继去年下降14%之后又下降了7%。

在32位MCU市场中,意法半导体尤其表现亮眼。ST和Microchip市场份额都增加不少。而瑞萨,德州仪器,英飞凌和恩智浦则都失去了部分领地。与8位和16位MCU市场都在2020年下降并且近年来面临巨大发展阻力的情况不同,32位MCU市场一直向好,2020年增长了3%。

据意法半导体2020年财报,汽车产品和微控制器需求推动Q4营收创新高2020年ST全年营收102.2亿美元(同比2019年度增长6.9%),毛利率为37.1%,营业利润率12.9%,净收入11.1亿美元。在IC行情全面暴涨的第四季度,ST季度营收创下历史新高的32.4亿美元(贡献约32%的全年营收),毛利率38.8%,营业利润率20.3%,净收入5.82亿美元(贡献约53%的全年净利润)。

意法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表示:个人电子产品执行的计划,以及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是汽车产品和微控制器的需求,是取得这一业绩的主要因素。

到2020年,工业用MCU同比增长1%(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消费类MCU增长6%(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车用MCU则下降10%(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

在工业领域,即使市场份额稍有减少,Microchip仍是最大的供应商。意法半导体份额增长2.5%,现在是第二大供应商,而德州仪器下跌2%,是跌幅最大的供应商。瑞萨和英飞凌的份额也有所下降,而恩智浦则增长 0.6%。

在消费类产品中,意法半导体和NXP份额增加,而Microchip和瑞萨份额减少。

在汽车行业,瑞萨仍是最大的供应商,但份额下降了40个基点,德州仪器和NXP份额也减少了。相比之下,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Microchip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

不难看出,2020年,意法半导体成为最大赢家,英飞凌、Microchip表现也不错,恩智浦和瑞萨则有得有失。而德州仪器,无论是以MCU产品类别来看,还是从终端应用市场角度衡量,整体表现欠佳。

诚然,作为模拟芯片老大,德州仪器业务75%以上来自模拟产品,其龙头地位有目共睹不可撼动,但在MCU业务上的全面溃败确实有点令人黯然神伤。毕竟,全球第一颗商用的MCU是德州仪器于1974年推出的TMS1000。除了MSP430,TI还曾经有过那么多丰富强大的MCU产品线。


MCU的2020与2021:意法半导体志得意满,德州仪器黯然神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