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重点啦!阅读理解小能手必备!专题训练之记叙文阅读
1.概念:广义的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线索:
物线——《猫》以“猫”为线索组织文章
事线——《社戏》以“社戏”为线索,再现儿时的美好生活
人物线——《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地点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时间线——《伟大的悲剧》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情感线——《紫藤萝瀑布》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情感变化来结构全篇
见闻线——《孔乙己》中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4.记叙顺序

5.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叙事主人公是“我”,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主管意识;增强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叙事主人公是“你”,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作用。
第三人称,叙事主人公是“他”或人物姓名,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6.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7.常见题型
1)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图表。
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的经过。
3)…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4)…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5)用一句话(简洁的语言不超过××字)概括文章内容。
8.解题方法
(1)从文章线索入手。
①看标题 ②看写作对象
③看地点 ④看时间
⑤看中心事件 ⑥看感情
(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
①梳理全文思路,分析每段意思,再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②梳理文章局部思路,分析局部句意,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从标志词入手。
①时间标志词。
②地点标志词。
③逻辑关系标志词。(“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而且”“因此、所以”……)
(4)从关键句入手。
①段首、句末的关键句、中心句。
②过渡句。承上启下的句子暗示行文思路。
③议论句、抒情句。升华主旨、突出中心。
(5)从内容入手。
①抓情节转移(开端—发展—高潮一结局/起因一经过一结果)
②抓作者情感变化。
(6)巧妙抓标题。
①若标题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文章记叙内容都围绕标题展开,那么标题一般体现文章主旨。
②分析标题传达的信息,捕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倾向。
(7)捕捉关键句。
①抓文中结尾的抒情句和议论句。
②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
(8)精读重点段落。
①首段、末段重点研读,从中概括主旨。
②串联段意,汇总每段中心句。
(9)综合分析归纳。
①厘清文章具体叙述了哪些事、表现了什么共同的主题。
②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连贯文章大意并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10)结合背景,赋予时代意义。
注意不同文章的着眼点:
①写人的文章从分析人物入手,看作者是赞扬还是批判。
②记事类的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点明了事件的意义,一般为主旨
③托物言志类文章,要先找到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作者情感态度归纳主旨。
④写景抒情类文章主要看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表达的感情。
⑤小说往往要将人物和事件放在社会、时代中来分析意义。
9.常见题型
1)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
2)请梳理文章(第×段)的......变化历程。
3)整体感知全文,请简要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解题思路:
(1)抓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情感变化的词句。
(2)抓表层次的关键词句。如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还有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
10.解题技巧
(1)直接提取法
(2)概括引用法
(3)概括组合法:先提取关键句,再进行概括总结,将总结好的内容按照一定逻辑组合一起
(4)分析组合法:提取关键句,分析含义和作用,结合主旨或写作目的,进行组合表达。
11.阅读题答题“三个意识”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
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回答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