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下核弹了!大胆向暗恋的女生表白!结果……
2018年1月13日早上8点,美国夏威夷紧急事务管理局的一名员工,开始了当日份的996套餐。
他于8点05分开始例行测试导弹预警系统,但因操作失误,他没有选择“测试导弹警报”,而是按下了“发出导弹警报”。
2分钟后,夏威夷民众收到了下面这条紧急通知:


夏威夷受到弹道导弹威胁
尽快寻找紧急避难所,这不是演习
夏威夷地处太平洋中部,由132个岛屿组成,常年面临火山喷发、海啸、地震和台风的威胁,因此当地政府经常进行灾害预警演习,民众也对此习以为常。
不过导弹警报被拉响,那可是第一次遇见。
乌龙警报一经发出,可把夏威夷的老百姓吓个半死。
有些人往地下室钻,有些则认为自己逃过核弹的轰炸,干脆爬上房顶,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见证那足以毁灭一切的绚丽烟火。
还有人不想留下遗憾,大胆向暗恋的女生表白,只可惜结局比假警报还要狗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核弹真的要来,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幸存下来吗?
从发射到命中,我有多长时间逃生?
严格来说,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砸向自己的核弹会从哪里发射,从什么平台发射。

核弹投下来,已经没啥反应时间了
没有固定的相对距离,再加上不同的导弹有不同的飞行速度,我们很难确定具体时间。
所以今天我们只能用比较典型的导弹型号,估算出预警时间的大致基准,这里胖兵就以美国的民兵-3为例。


美国试射了一枚陆基民兵-3导弹
根据美国公开过得2018年民兵-3试射视频判断,该导弹在点火指令下达三分钟后,三级固体发动机会将弹头推至15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此时弹头已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约7公里/秒。
进入大气层外飞行阶段(中段)后,弹头会沿着椭圆形轨道以240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25分钟左右,一旦到达目标上空,制导系统就会开始再入轨程序,姿控发动机点火,弹头自旋并径直砸向目标。

如果按照民兵-3近13000公里的最大射程计算,从点火到爆炸差不多需要30分钟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预警时间要比整个打击用时更短,因为反导系统确认目标并发出警报也需要时间,这里我们仍以美国为例进行推演。
天基红外预警系统(SBIRS)是美国最重要的洲际导弹预警系统,它由覆盖全球的静止轨道卫星(GEO)和监视南北极的椭圆高轨道卫星(HEO)组成。


北美防空司令部宣称,SBIRS可在洲际弹道导弹点火升空的1分钟内予以发现,并确认朝向和发射坐标,10-20秒内将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3分钟即可完成警报消息的发送。
也就是说,民众从收到警报到进入掩体的逃生窗口,只有27分钟左右。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感觉到预警时间会有较大范围的波动,当年夏威夷留给老百姓的逃生时间是15分钟。
因为相比美国本土,它距离俄罗斯远东和朝鲜更近,所以逃生时间非常紧张
所以,总结如下,如果是普通洲际导弹打过来,你大概有十来分钟的逃命时间。
如果是轰炸机骑脸、核潜艇堵门这种情况,建议欣赏一下爆炸的美景。
当然无论那种情况,你都有足够的时间问候核弹家人。
核弹爆炸后,会发生什么事?
核爆虽然恐怖,但并非绝无生还之可能。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给国民进行过大量逃生训练和知识科普。
当时的观念认为,如果你运气足够好,又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恰当的避难措施,你的生还概率可以提高……呃……
3%左右。
别嫌弃,已经很高了。


如果爆炸时你恰好在这里……还没躲进掩体,那就省省吧,跑不掉的。
虽说逃命是没机会了,但如果一定要因为核爆而死亡,这种死法可能是最痛快的。

广岛被轰炸后,墙上、地面出现了很多黑色影子

这些都是被高温气化的人
数秒后,冲击波已经席卷到爆心外6-9公里左右的中部区域。
这时的冲击波会形成一阵比台风还强的火风暴,足以把人吹上十数米的空中,并点燃一切可燃物。
直接暴露在火风暴下的生命可能是最惨的,要么被巨大的冲击力吹飞到墙上撞个稀碎,要么身体组织被炙烤、所有水分蒸发,成为名副其实的“脱水肉干”(粗糙品质)。
而距离爆心9公里以上的外部区域,高温和冲击波逐渐减弱,这里的人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对人体细胞产生永久损伤的γ射线、辐射尘埃及污染物。
美国在上世纪的试验数据表明,如果核弹在空中引爆,则该地区50%-90%的人会在未经医疗的情况下死于辐射,其杀伤率远高于气化或烧焦,而且这个死亡过程非常痛苦和漫长,期间伴随着组织溃烂、极高的致癌率甚至畸形,生不如死。
什么样的掩体可以避难?
在毁灭前的最后几十分钟里,有没有可供我们躲过核打击的掩体并躲入其中才是关键。
在核威慑体系捆绑全球的背景下,长期被核弹瞄准的目标有上千个之多,一般以人口较为稠密、工业能力较强、拥有核反击能力的城市和军事、工业设施为主,如果战略价值很高,还可能被轰炸多次。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土安全部和国家科学院,从很早就开始制订面向大众的紧急核避难手册,其中有许多如何快速筛选和寻找掩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借镜观形参详一番。
选择掩体时,应尽量寻找混凝土结构的大型建筑或躲入地下,以获得最高的生存概率。
而最佳的避难掩体就是地铁系统,许多国家的地铁在建设之初就有考虑到核避难的功能。
老式砖墙建筑在核爆面前形如枯槁,一吹就散
比如号称全世界防核能力最强的平壤地铁,最深处位于地下200米,人员乘坐扶梯需要3分钟才能到达地面,力求将冲击波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如果我们运气足够好,躲入掩体后就有一定机会逃过直接杀伤。
当核爆基本过去后,只要饮用水、食品、药品等物资及时支援到位,我们就算是成功死里逃生了。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基于过往实验数据和珍稀案例而推导出的假设,倘若真有那么一天,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听天由命。

但我们也应当庆幸,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核战的预想都没有发生,一触即发的全灭结局制约着核大国的死亡按钮,这柄悬在人类头顶的核之剑,无形中成了总体和平的守护神。
衷心希望核战争永远不会爆发,只要烧尽一切的火焰蘑菇还在封印之中,再尖锐的问题就都有回旋的余地,人类就还能延续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和平时期畅想末世,我们已经足够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