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佑回忆九一八后关外东北军各部动向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理水
九一八后东北军关外部队各部的动向在网络上往往被以“十七万大军不发一枪撤退入关”概括,考之史实,则相去甚远。事变后集中锦州地区的四个旅于31年底在日军进攻锦州,抵抗半个月后主动撤退入关。其余大部分部队均参加抗日,直接附逆的部队也有若干,但不是主流。可惜彼时国府仍然视日本为重要友邻,一方面并不宣战,另一方面压制抗日运动。最终不少部队在抗日受挫后投降,坚不投降的部队也最终在1932年底被迫撤退入关或者退入苏境。
1954年5月17日,九一八后出任宾县吉林抗日政府省委委员兼警务处长,一度代理东北边防军吉林副司令的王之佑(哈尔滨沦陷、宾县政府失败后于1932年5月附逆),在笔供中集中回忆了九一八后他所知道的关外东北军各部的动向,颇具史料价值。
按各部抗日与否的动向,将其整理如下:
一、辽西地区31年底前撤退入关
1、张廷枢旅
步兵三个团,驻锦州地区,与日寇接战后退热河。
【按:独立十二旅】
2、张德荃旅
步兵三个团,驻打虎山地区,与日寇接战后退热河,一九三三年在热河陷落后去北京。
【按:似有误。按其他资料,张旅为独立十九旅,九一八前讨石入关。在东北的是独立二十旅常经武部】
3、骑兵三旅
这个旅的编制不明,驻通辽县,其后的行动也不明。
【按:张树森部】
4、王以哲旅
步兵三团,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被日寇袭击,其后由热河退北京。
【按:独立第七旅】
二、坚持抗日
1、东边镇守使于芷山部唐聚五团
东边镇守使于芷山,他是张作霖匪系,部下四个团、一个卫队营。姜全我团驻凤城、通化,“九・一八”凤城县被占领,姜逃走,中校团附唐聚五,率两营在通化反于抗日,失败后去北京。
【按:即省防一旅】
2、邢占清旅
步兵三个团,驻哈尔滨、一面坡、石头河子,全部参加抗日,最后退入苏联,转入新疆。
【按:独立二十六旅】
3、冯占海卫队团
驻吉林,熙治欢迎日寇入吉林时,退出省城,其后扩充成旅。在珠河抗日失败后,退入农安转去热河,归入张学良统率。
4、吉长镇守使李桂林部宋营
李桂林部三个团,驻长春、伊通、桦甸。长春部队在宽城子受到袭击,死营长以下数十人,盘石的宋营长抗日,其余由熙洽编为吉林第三旅,旅长马锡麟。
5、延吉镇守使吉兴部王德林营
吉兴部三个团,驻珲春、延吉、敦化。除王营长德林所部抗日外,其余均降敌。
6、依兰镇守使李杜部
三个团,驻依兰、富锦、虎林。全部抗日。(哈尔滨作战时参加的是陈、马两团)。一九三三年春,抗日失败后全部由虎林入苏联,再转去新疆。同时同行的,还有总指挥杨公衡率领的一部。
【按:独立二十四旅】
7、绥宁镇守使赵芷香部
三个团,驻宁安、东京城、牡丹江、绥芬河。他本人自退,团营、连长,大部抗日,与李杜合作,最后大部也退入苏联,同去新疆;小部由熙洽收编,成为伪第六军管区兵力的一部。
【按:独立二十一旅,张治邦接任】
8、苏炳文混一旅
步骑各一团,驻海拉尔,兼东铁护路,未降敌。抗日失败后,退入苏联,转赴新疆。
【按:省防步一旅】
9、张殿九混二旅
步骑各一团,驻扎兰屯,兼东铁护路。同苏炳文抗日,失败后大部退入苏联转赴新疆,营以下有降入伪军的。
【按:省防步二旅】
10、马占山混三旅
步骑各一团,因马是黑河镇守使,部队就驻黑河,发表马占山任黑龙江主席后,全部来齐齐哈尔,参加江桥抗战,马占山二次抗战失败后部队零散,由张文铸收编降伪。
【按:省防骑三旅】
三、初期抗日,失败后附逆
1、滨江镇守使丁超兼东铁护路军总司令
指挥哈满、哈长、哈绥三条铁路线上的部队护路和滨江地区的治安。他的部队有三个团,均驻在铁路线上哈尔滨、阿城、横道河子。抗日后,团长白文清倒了他的戈,所以后来把张作舟旅的一团补充给他了。一九三三年春被俘投降敌伪。
【按:独立二十八旅】
2、张作舟旅任团
步兵三个团,任团驻长春,受日寇袭击后归入丁超部下,刘、夏两团附逆。
【按:独立二十五旅】
3、苏德臣旅:
步兵三个团,驻双城、老少沟、蛟河。蛟河的团一部随冯占海抗日,一部被熙洽收编,其余两团,在新任旅长赵毅率领下参加抗日,其后在一面坡失败后,赵毅出走,赴北京。由陈德才率领投降改第七旅。
【按:独立二十二旅】
4、常尧臣骑兵旅
三个团,驻农安各县,这是原东北骑兵十六师缩编而成的,原师长于琛澄因而辞职,该旅在先是抗日,由哈尔滨陷落后,降敌从伪。
【按:骑兵第四旅】
5、吉林山林警备队
统带宋某某,三个营,驻延寿、苇河、方正,是山林警察编成的,归吉林省保卫团管理处总办王之佑指挥。初而抗日,一九三二年五六月后,由于琛澄收编了,成一个旅,驻依兰。
【按:一说领导为赵维祥】
6、屯垦军苑崇谷旅
是步、骑、炮混成部队,兵力约等于旅,日寇借以为名实行侵略的“中村大尉事件”就出于该旅,参加江桥抗战后,剩存的部队归入伪三军管区。
7、程志远骑兵旅
三个团(团长涂全胜、周作采、朱凤阳),驻满洲里,江桥抗战时调回来的。马占山由齐齐哈尔走后,程志远接警备司令官,部下团长皆扩充成旅,是其后伪三军管区兵力主要成分。
【按:独立骑兵第二旅】
8、徐宝珍团
是万福麟的卫队团,参加过江桥抗战投降后改编了。
【按:边防军公署卫队团】
9、吴松林骑一旅
三个团,驻呼兰地区,全部参加江桥抗战,九三二年三月随马占山降伪满,王克镇的骑兵一旅就由这旅改编的。
【按:一说为省防骑二旅】
10、田奎生骑兵团
原驻拜泉县,参加江桥抗战、海绥抗战,马占山失败后,由石兰斌率领投降。
三、事变后溃散
1、周濂主办的讲武堂、汲绐纲主办的学生队:
共约两千人,溃散一部,其余去北京。
2、穆纯昌炮兵团
驻长春,受日寇袭击后,大部分散了。
四、附逆
1、东边镇守使于芷山部(除唐聚五团)
他是张作霖匪系,部下四个团、一个卫队营,降日寇后任伪奉天省警备军司令官,成为伪满第一军管区伪军的兵力主要成分。
姜全我团驻凤城、通化,“九・一八”凤城县被占领姜逃走,中校团附唐聚五,率两营在通化反于抗日,失败后去北京。
廖弼宸团,驻桓仁、临江、长白,投降后编旅长。田德胜团,驻朝阳镇柳河,投降后编旅长。曹秉森骑兵团,驻西丰、东丰、西安,投降后充参谋长。王学阳卫队营,驻山城镇,其后成为第一教导队。
【按:省防一旅】
2、洮辽镇守使张海鹏部
他是东北有名的大胡子头,充当过十八师旅长,倒过张作霖的戈。一九一七年帮助张勋复辟失败后,回东北,由吴俊升担保,又充任洮辽镇守使。“九・一八”后,日寇用他去抢黑龙江地盘,未成。一九三三年又利用他去占领热河省,任伪热河省警备军司令官,成为伪满第五军管区兵力的主要成分。当时他的隶下四个骑兵团。
【按:省防二旅】
3、张作舟旅刘、夏两团
步兵三个团,任团驻长春,受日寇袭击后归入丁超部下,刘、夏两团,驻吉林,由熙洽改编为吉林第一旅(旅长刘宝麟)。
4、吉长镇守使李桂林部(除盘石宋营)
三个团,驻长春、伊通、桦甸。长春部队在宽城子受到袭击,死营长以下数十人,盘石的宋营长抗日,其余由熙洽编为吉林第三旅,旅长马锡麟。
5、延吉镇守使吉兴部(除王德林营)
吉兴部三个团,驻珲春、延吉、敦化。除王营长德林所部抗日外,其余均降敌,吉兴继任吉林省警备军司令官,后改为伪满第二军管区司令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