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大收入来源,解构现代农民?

2023-07-27 14:59 作者:铁腿李寻乡  | 我要投稿

小农生产积极性陷阱

用一个词来浓缩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无奈,非常合适,那就是——勤劳致穷,也有人称做“小农生产积极性陷阱”。看似荒诞,背后却有着残酷的现实逻辑。

稻田劳动者

1990年以来,稻谷的价格由0.24元/斤上涨到了1.4元/斤,只上涨了6倍。而房价、医药费、学费上涨了数百倍,生产资料价格等上涨了数十倍,公务员工资也上涨了近百倍。种庄稼的农民90年以来的生产收入增量很小,相对收益大幅下降。如果农户不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性收入),绝大多数难以为继。

农民收入的来源都有哪些?

这个荒诞的乡村困境,有五条现实逻辑,对应这5个收入来源。

  • 农民生产性收入

90年代后,我们的农产品基本实现供求平衡,农业增产和增收并不同步,增产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成为一种常态。以柑橘为例:柑橘的价格弹性系数约为0.33,当供求平衡之后,柑橘产量增长1%,价格下降3%。

丰产减收

农村农业经常出现多品种的农产品增产减收、甚至水果蔬菜烂地里不收的局面。高度分散的小农,越是想增加收入,就越是想扩大生产(追求产量增长),越积极生产,农产品价格越低。

  • 农民劳务性收入

一直以来,农民家庭的收入增长靠的是什么?我们都很清楚,那就是“劳务性收入”。 90年以来农民家庭每增加100元收入,70元以上来自劳务性收入增长。但是,随着新增外出务工人数的下降,农民家庭劳务性收入的增长明显放缓。如果一个五口之家没有1-2个劳动力外出打工赚钱,这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极大。

进城农民工

2013年后,农村新增外出务工人数开始下降,农民家庭劳务性收入增长放缓,这个趋势在2019年之后更加严重,也将会一直持续。

  • 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民的根在乡村,所以在外打工赚来的钱一般都会用来盖房修院儿,把活钱变成资产,但村里的农房不像城里的房产,能够出租、交易、抵押贷款、升值,所以,活钱就变成了死钱。资产无法产生收益。

农民自建房
  • 农民经营性收入

90年代,乡镇企业改制以后,随着一系列“鼓励资本下乡开展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政策,资本逐渐接管了乡村服务业:定点屠宰、生产资料专营┄┄小农及小农组织的经营性收入江河日下。

乡村服务业集中化专营化
  • 农民政策性收入

中央财政对三农转移支付力度不小,全国农民生产收入却整体下降。曾经一度由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鼓励部分贫困农民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反而放大了“小农生产积极性陷阱”的负面作用。另外,财政资金大量补贴农业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美其名曰“公司+农户”带领农民增收,结果却是扶持私人企业老板控制了农业全产业链及各个关键节点,让农民沦落环节中农业产业链最不赚钱、风险最高的“长工”或“市场风险转嫁对象”。

年后养殖户倒奶杀牛(农民属于产业链的风险转嫁对象)

这样的政策性扶持对小农增收其实是负面的,年后多地奶牛养殖户杀牛卖肉,就是直接体现。这几年中央财政对三农转移支付力度每年以千亿级的数量增长。

我们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204.85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095.74亿元;支持扩大水利有效投资,通过水利发展资金、相关政府性基金等安排资金1178亿元;安排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301.46亿。

这些投入在农村要落实主体,才能发挥出更高的效能。这就是我们看好三变改革的原因,通过三变改革,可以把这些政策性资金落位到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的股金里,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使用。所以,我们始终认为,农业的现代化,前提和基础必须是农民组织的现代化。

结语

小农家庭经济要避免破产,唯一的实现路径就是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壮大集体经济,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或多层经营体制、进而发展更广更深的二产、三产。

这也是我们回过头来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根本原因!没有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必然无法长期扎根城市,也回不了乡村!

延申阅读

初心是什么?

从幼儿园到敬老院,从街头巷陌到高屋庙堂······这两年,我们经常听到“不忘初心“这个词!

当我们在谈“初心”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什么是“初心”呢?

评论区期待你的观点!感谢您的点赞关注和陪伴,我是铁腿李寻乡,关注我,跟你分享一个策划人的三农世界观,咱们下期再见!

五大收入来源,解构现代农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