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MJ02(64)型防毒面具介绍

2020-10-05 21:32 作者:北海的塔  | 我要投稿

一、

解放前,我国防化器材主要依赖进口和外援;相关工厂解体,科研机构“应用化学研究所”撤离,专业人员和器材散失。抗美援朝期间,我军不得不收集修整各种遗留的防化装备以备急需。1953年下半年起,苏联提供化学兵装备陆续到达。1954和1955年,我国防毒面具的检测问题初步解决。1954年,由苏联援建的,我国首家防毒面具厂开始建设,此即国营第908厂。工厂于1958年试产出仿苏МО-4У的防毒面具,于1959年命名为FMJ01,59型防毒面具。

经历了万国造、翻修和仿制苏联装备,防化科研和装备建设以防化装备国产化为中心全面展开,64型防毒面具和65型防毒面具就是其成果之一。科研人员向著名人类学家吴定良教授学习,调查4.3万余人,测量头、面型的28个尺寸,制作出标准头像。防化研究院的高方、李家骅等数十位科研人员与防毒面具工厂合作,发明“111型炭—催化剂” (但有一网站称其发明于1965年)、“111型过滤纸”和通话器;再结合人头面型数据,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试制出“第二代国产带导管头带式面具”。1964年,这款面具被正式命名为64型防毒面具(注意不称64式),即FMJ02型防毒面具。

吴定良教授
高方(左)和李家骅(右)

二、

64型防毒面具是一整套系统,由面罩、滤毒罐、防毒面具包、保明片和附件等组成。

一整套灰嘴64型

1.面罩

64型防毒面具的面罩由天然橡胶为主的材料制成,有1、2、3 三种尺码,3号最大,号码突出于面罩下部系带处。固定的眼窗为两个独立的圆形玻璃片,视野为53%,可借助上面的保明片夹加装保明片。导气管上端与面罩固定不可拆卸、下端的螺纹接口可通用苏联滤毒罐。头带与面罩有5个固定点,这不利于受力平衡,到65型被改为6个。因不同的布局,虽然材质同样柔软,64型不如65型那样便于折叠。

多个视角

呼吸阀-通话器组件有“白嘴”和“灰嘴”两种。灰嘴可能是移植自65型防毒面具,还被FMJ05和FMJ08采用。64型的通话功效显著,根据实验,以 75 % 清晰度作为通话性能的可接受限度,它的有效通话距离为25. 0 米,接近M17A2的26. 9 米,“出乎意料地”超过FMJ05和FMJ08(毕竟构造简单还皮薄)。

白嘴采用了59型上苏式的呼气阀。灰嘴在护盖和罩体之间压有呼吸阀-通话器,一同心圆支架的内圆向里一侧撑起通话膜,说话时通话膜震动以放大声音。主呼吸阀套在支架内侧,同时包裹住通话膜边缘,呼出的气体经此绕开通话膜从两圆之间的环形空隙排出。支架外侧卡着一个薄环,可阻挡灰尘进入;若内部阀门漏气,吸气时薄环会贴住环形间隙以起到保障作用。

灰嘴结构之一
灰嘴结构之二

吸气时,经过滤的空气被下巴下方被一个隐藏的兼具固定面罩作用的U形导管引导分叉,分别从左视窗的左侧和右视窗的右侧溢出,冷却视窗以防结雾。呼气时,气体从呼气阀排出。

2.滤毒罐

FMJ02型防毒面具主要搭配标配的111型滤毒罐、专门防护一氧化碳的“氧化罐”和专门防护火箭推进剂的T1罐。111型滤毒罐可能仿自苏EO-16罐或GP-4y罐。该罐密封在未抽真空的塑料袋里,表面消光,质量约0.53kg,拿在手里也不显多重,滤毒效果优于前辈。

搭配64型的111型滤毒罐

有毒物质有蒸汽和气溶胶两种形态。蒸汽是分散于空气中的原子或分子,可被装填层吸除。装填层采用111型炭—催化剂,是细小的黑色柱状颗粒,由铜、铬、银金属氧化物的优质活性炭制成。其中的各种氧化物与毒剂发生化学反应,活性炭则吸附毒剂和反应产物,理论上发生物理变化。高方结合苏联Dubinin(杜比宁)和美国Klotz(克劳兹)吸附方程,发展了新的防毒时间计算方程,应用于滤毒罐设计。类似的理论在国际上于七八十年代首见公开报道。


苏联/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M.M.杜比宁

气溶胶是由多个分子、微尘集合成的微粒,活性炭层对这种比分子大得多的微粒没有吸附作用,因此需要滤烟层。111型过滤纸共三层,中层较厚,整体纵向折成成波纹状以增大表面积。它由兰石棉、纤维素、棉纤维、玻璃纤维、有机合成纤维等材料制成,这些物质纵横交错,构成无数细小的网络和弯曲的孔道。兰石棉,又称青石棉或紫石棉。石棉类物质若进入呼吸道可能引起严重疾病。有网友称70年代中石棉成分被取消。

111型滤毒罐为径流式滤毒罐,外界空气进入后,先沿着罐壁向上流动,再由外向内依次通过滤烟、装填层层和防止活性炭等异物被吸入的滤材。滤烟纸上下两端由胶和铁丝固定在一个布满圆孔的铁筒上。筒内侧是活性炭层,炭层的中轴处有一根粘滤棉的带孔金属管,收集洁净的空气。59型扁状的轴流式滤毒罐,染毒空气从下向上依次经过滤烟层和炭层,111型的径流式可增大过滤效率,减小吸气阻力。

若要防护一氧化碳,须在导气管和滤毒罐之间串联一个氧化罐。由于在普通罐集成除一氧化碳的滤料效率低,各国往往专门独自设置滤罐。氧化罐于1969年研发成功,至今还在生产。氧化罐内的药品是“霍查特”滤料,分为两层,上层是由60%二氧化锰和40%氧化铜组成的催化剂,氧化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下层是浸渍氯化钙的活性炭,防止氧化罐受潮失效。此罐表面有光泽。

搭配T1型滤毒罐的MFJ02被称为T1特防面具,用于防护火箭推进剂。T1的装填物分两层,上层为活性炭、催化剂和碱石灰,下层为纸浆和石棉混合而成的滤烟层。导气管的织物可能是特制的,以防腐蚀。这种面具人机功效很差,滤毒罐甚至可能因反应而过热起火。直到90年代后期,更舒适的T2型面具才开始取代它。

3.面具袋

FMJ02搭配的面具袋已知有胶木扣版和魔术贴版两种。胶木扣版较常见,扣子难开合,布料没有封边,留有许多线头。魔术版做工精细,可能是专门供防化兵使用的版本。面具袋内部有一固定滤毒罐的白色柱状布袋,上不封顶,带有松紧带,下部是白纱布,很难把滤毒罐装进去。正对纱布的布袋底是几个通气用的金属小孔。布袋一侧的小袋可盛放少量扁平的附件。使用时,把包斜挂在身体左前方,用包上自带的腰带固定。

胶木扣版
魔术贴版
部分袋子的通气孔上漆

4.保明片及附件

保明片是防止水汽模糊视窗的赛璐璐透明薄片,在常温密封条件下也只有两年保质期,过期泛黄变形但实测还有防雾效果。6个保明片和一张说明书装在一个上下两片的绿色金属圆盒中,片片、片盒之间有纸片隔离。盒子用胶布密封,取用时要撕开胶布,用指甲慢慢扣开盒子,用力过猛保明片会散落一地。使用说明没有印在盒表,可能因被污损遗漏而不便阅读。附件装在一个牛皮纸袋中,有两个圆环和四张圆塑料纸(用途不明)和一个用硬质圆环固定形状的通话膜。

保明片说明书

三、

尽管FMJ02源于苏联面具,一些不了解面具的人感觉它很日系,上电视剧组好拿它冒充侵华日军的防毒面具,更加深了这种印象。如果有人实际考究,会发现FMJ02,特别是“灰嘴”型号,确实和二战日本海军的一些防毒面具很像。抗战遗留的武器装备,可能真的对头盔、服装等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上海的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

FMJ02正赶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此后几十年里大量使用。

1964年,张爱萍于核试验场

至少到1986年,还有工厂生产64型面具。现在普达还出品一种将导气管改成螺纹接口“64型”MJ-4004。时至今日,仍人不时从库房的角落翻出几箱成套的64型,而它的位置也早已被FMJ05A型取代。相比两弹一星、装甲航空,小小的防毒面具并不引人注目,系统详实的介绍更是罕见。但这款似乎可有可无的装备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成为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时代的缩影。

FMJ02(64)型防毒面具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