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サクラノ刻』关于官网更新内容的一些粗译

2021-08-14 13:04 作者:言语即阶梯  | 我要投稿

非专业翻译,有错误请多多指教

为了完成仅此一件的工作,我成为了无知之人。

正因如此,我知晓了我从何处来,我是谁,我应去往何方。

啊——时光流逝。

世界镌刻着,那无比美妙的节拍。

或许,我能在那遥远的前方,追赶上你的身影。


Story

第一章 鹊贼

在罗西尼的歌剧之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他的半正歌剧。

所谓半正歌剧,虽然以悲剧为题材,却又包含着情景剧般的喜剧氛围,就和大部分的情景剧一样,肆意地竖起便利主义的旗帜走向幸福美满的结局。

《La gazza ladra》”,作为十九世纪初盛行于法国的“救援歌剧”的一种,其中,有一只富有特色的喜鹊作为角色登场。

喜鹊究竟偷走了什么?

亦或者说,

喜鹊需要背负的罪过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 图画展览会

据说穆索斯基为了悼念一位画家之死,将造访其图画展览会时的脚步声以及心绪谱成了曲子。

在本应作为一辈子对手,英年早逝的天才的画前,他的脚步声又会是怎样的呢?

他步伐宛如表针般,既平稳,又令人感到目眩。

紧接着,像是要在这循环往复的步伐中力挽什么一样,樱花与向日葵盛放不止

 

第三章 其一 诗人如是说

极尽全力练习钢琴技巧曲,却因此失去了右手知觉的舒曼。

这样的他所诞生的代表作——钢琴套曲《童年即景》。

在那之中第十三首曲子名为《诗人如是说》。

诗人究竟说了什么?

诗人究竟是什么人?

 

第三章 其二 即望与既望

满月来临,随后满月离去。

它们的读法同“希望”相近。

儿时由于无法触及而放声哭泣的,美丽的月亮。

这样的月亮于她而言,究竟是即望,还是既望呢?

 

第三章 其三 荒山之夜

穆索斯基的音乐交响诗——《荒山之夜》。

传说黑暗之王切尔诺伯格现身于荒山之上,它麾下的怪物们——魔鬼、魔女、幽灵,一同狂欢着。

然而如今,那个亡灵降临到人间,于世界各处徘徊着。

那是名为“艺术家”的,极其可怖的亡灵。

恐怕从古至今一切的名门权贵,都在畏惧着那个亡灵吧。

而那个亡灵,究竟是谁呢?

 

第四章 mon panache!(吾之心意!)

我的师傅曾告诉我——“那根冠羽象征着‘心意’”。

翱翔于天空的美丽鸟儿得以一瞥海水的幽深。

眼球并未拥有众多的光,而是众多的光于眼球之中聚集。

美的真相自这样的眼球中诞生,那是原本就拥有深邃眼瞳之人。

两条视线交汇。

两株向日葵仿佛要冲向太阳般向上攀去。

 

第五章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他以为雕刻已经完成了,然而实际上,他不过是在不停地凿弄同一处罢了。与其说是一心一意,不如说是不知所措而已。”

弗朗茨·卡夫卡 断章


译注:

1、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意大利作曲家,第一章中提到的《鹊贼》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2、半正歌剧(Opera Simiseria),又可译为半庄歌剧,作为和严肃的正歌剧相对的歌剧类型,因为通常在其中包含一些喜剧因素,故又可归类为趣歌剧,例如W·A·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

3、便利主义,原文为“ご都合主義”,既不顾逻辑和伏笔,为了剧情发展方便,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的方式。

4、《鹊贼》(《La gazza ladra》),之前提到的罗西尼所创作的第二十部歌剧,歌剧的故事围绕着一把银匙的下落和作为小偷的一只喜鹊而展开,描写了一个美貌的少女被误判绞刑而最后获释,以及她的父亲同时被赦免的故事。

5、救援歌剧(Rescue Opera / 救出オペラ),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歌剧类型,通常,救援歌剧以从危险中拯救主角为目标,并以愉快的戏剧性解決方案结束。

6、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俄罗斯作曲家,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以及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闻名。

7、《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所创作的钢琴组曲,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一次画作展览会,会上的作品是由穆索尔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维克托·阿里山大罗维奇·哈特曼所画。

8、Tempo(テンポ),节拍、节奏、速度;此概念反复出现于目前已知的情报中,既和音乐相关,又可以用在时针的移行上,该单词源于意大利语的“Tempo”,寓意为“时间”。

9、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立志成为钢琴家的他曾经使用过一种错误的练习法,这种练习法使得他右手的无名指完全麻痹,使得他不得不放弃成为一名钢琴家的念头,转而将希望放在成为作曲家上。

10、《童年即景》,作品15,为舒曼的代表作之一,由十三首曲目组成。在作品中,舒曼提供了他成年后的童年回忆,在这十三首曲目中由以第七首《梦幻曲》最为著名。《诗人如是说》,G大调,为《童年即景》的最后一首曲目。

11、即望与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即满月之日;即,指尚未到来,即望指满月到来的前一天,即阴历每月十四;既,指已经到达,既望指满月过去的后一天,即阴历每月十六;有趣的是,这两个词的读音在日文中均为“Kibou(きぼう)”,和希望的读音相同。

12、《荒山之夜》,由穆索尔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交响诗。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

13、mon panache!曾在《美好的每一天》中出现过,“C‘est mon Panache”(それは私の心意気だ),姑且拙译为“这便是我的心意”,似乎是出现在音乐剧《西哈诺》中的台词,西哈诺·德·贝尔热拉克同样出现在过《美好的每一天》中,是一名法国军人、作家、哲学家。

14、弗朗茨·卡夫卡——奥匈帝国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记》、《审判》、《城堡》等。

15、第五章的标题取自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最有名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法语为“ D'où venons-nous ? Que sommes-nous ? Où allons-nous ? ”,顺带一提,高更欲在完成这幅作品之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却自杀未遂,得以继续创作。





『サクラノ刻』关于官网更新内容的一些粗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