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破镜承注》人类科技点讲解-再调整

2023-10-21 19:15 作者:钛合金保险  | 我要投稿


   “废迹承注呢?从哪蹦出来一个破镜承注?”


   有人看到文章可能会这么问…别担心,我不是重开了


   我只是改了个名而已),因为现实中有同学调笑,说我这文叫《“废迹杯”承注》…


   属实没绷住,所以给改了个名()


   本文属于简单讲解一下人类经常出现的科技点,在文中不方便细述的情况下,会在这里讲解出来


   之前那篇文让我删了(,我想到了更好的格式,顺便更改了一些名字


   温馨提示:本内容纯属虚构,仅为创作兴趣


   触雷警告:本文拥有多处照搬及参考“机动战士高达wiki”的资料,


   1  -  热熔能源


   是人类为了具备高整备性,和耐消耗两点,以岩浆为原样本加工出来的“多功能液态能源”


   该能源的消耗期限可定义为半永久


   在所储能量与消耗设备同量级的情况下,人这一辈子,几乎是见不到他耗尽的时候了


   该能源会不断从空气中吸收自己蒸发的“气”,转化并增值自己,以避免自己被耗尽的结局(人类最黑科技)


   2  -  T3制导力场


   从诞生起就为热熔能源配对的一项技术


   T3力场具有可封闭高热能源及放射性能,并将其还原为电能的能力


   由此,配合热熔能源-他可以作为机动兵器作动器


   将由热能转化成的电力-制导向兵器的可动(驱动肌肉)装置,由此操控


   T3力场拥有对液态物体的高束缚塑造能力,由此才让热熔能源的运作方式有了多样性和高可塑性


   利用T3力场将热熔能源束缚成子弹的形状,刀刃的形状,亦可凝聚成一面盾牌…


   T3力场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就是消除物体之间的摩擦度数,使其变得更加迅速和光滑


   3  -  钛陶辐热合金γ(简称伽马合金/钛陶合金)


   是一种用镁,钾等金属元素,与热熔能源混合加工出来的奇异金属


   伽马合金不但硬度高,质量轻,还有极强的耐热性,耐腐性,高强韧和放射线绝缘性


   同时具备高生产性,高加工性,高柔性等优点


   伽马合金是具有大量不同纳米级结晶的非结晶金属,他不仅有很高的强度,还有很高的粘着性和耐腐蚀性


   再加上中性子等放射线的良好耐性,以及优秀的软磁性等种种优点,使之成为了在残酷环境下最为适用的金属


   对伽马合金进行纳米单位的操作,将不同构造的结晶按照某种特定的图形进行配列,能再度对柔性和加工性进行改善


   在人类建筑工业中-对承重与韧度需求较高的目标,是几乎完美材料(绒灵很馋这个…)


   同样,这种材料也被广泛运用于制作各型兵器的装甲上


   但即便伽马合金拥有如此优异的条件,在面对“同量级热熔武器”的直击,装甲仍旧会瞬间蒸发


   在之前久远的年代,对于防御实弹系武器十分有效的夹层式复合装甲结构,此时也显得毫无意义


   被热熔武器击中的兵器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装甲,还极有可能使内部的零件受到破坏,甚至引起诱爆,


   受此影响,各大联合国际工厂开始仅给机体配备该量级单位中最小限度的装甲,以换取机动性能提升的兵器便开始大量出现在战场上了


   4  -  耐热金属涂层


   是一种外加的防御手段,该涂层可轻易简便的施加于装甲之上,增加兵器本身对于热熔武器的耐受程度


   但所体现的防御效果有限,最多只能争取到6到5秒的防御时间,时间一过-涂层耗尽,装甲仍旧会迅速融毁


   若面对出力频率压制等情况,有效时间更短


   4.5   -   抗热金属涂层


   耐热金属涂层的改进版本


   可以承受同量级热熔武器40~50秒左右的持续攻击,拥有足够的防御能力


   但是其过于叠加厚度的涂层质量导致只能施加在偏向平面的装甲表层上(如盾牌,驾驶舱盖-等)



   5  -  综合者框架


   在3000年以前,不论大大小小的兵器,都不是依靠其本身的来承受压力


   而是靠机械骨架外部的装甲来支撑


   那个时候,骨架本身无法承受战斗时的高G力与冲击,在设计结构上,所有压力均由装甲承受


   这么设计的好处是对技术及工艺的要求较低,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也很明显,一旦装甲有破损,会直接降低机体的结构强度


   比方说,一辆吉普装甲车,如果某个方面的装甲遭到严重破坏


   哪怕你只是快速行驶,也可能会让内部的骨架承受不住G力而崩裂


   这种设计的另一个缺点是扩展性很低,如果要大幅变更兵器样式,就得改变支撑兵器的外部装甲设计


   而“综合者框架”则解决了上述的所有问题


   实现了各类兵器从外骨骼向内骨骼的进化


   综合框架不仅仅是兵器的骨架这么简单


   它将机身骨架与驱动装置结合在一起,兵器重量完全依靠综合框架支撑


   减震缓冲系统,驾驶舱,反应炉,都集成在骨架上,即便没有安装任何装甲,兵器也能正常运作


   兵器高频率运行所发生的G力,受到的冲击完全由综合框架承受


   而装甲仅仅是披在框架上面,仅起直接伤害的防御作用


   且骨架不再依赖装甲的支撑作用后,骨架设计与活动更加灵活,可以设置多样的可动范围-与其他功能


   外部的装甲只需对应设置一个展开部分,配合骨架移动即可


   装甲即便在战斗中破损,也不会降低机体的结构强度


   这也为人形机动兵器,“践行”的最终改革方案定下必要基础


   6  -  N作神经单元


   再介绍该技术前,需要明确一个概念


   “脑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这是旧世纪末期,踏入20世纪初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既然是电磁波,那么利用机械来实现增幅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这种大脑发出的电磁波功率太过于微弱,以至于连对其现实的控制也非常困难


   …


   即将踏入3000年的前夕,正是“人形机动兵器”的狂热萌芽期


   热熔武器的诞生使的“通过装甲来防御”的概念不再现实


   人类转而开始在机动性上做工…将曾经2000年内人们所臆想的,不实际的“人形兵器”做出提案


   第一代人形兵器-高约6米的“多壳”实验机,是人们实践的第一步


   虽然在理论值上的机动性,可以保证对热熔武器的直击进行有效规避


   但却在驾驶方面出现了问题…


   仅仅凭借一堆按键…几把摇杆…根本无法操作如此复杂的人形机体,测试驾驶中就连让机体正常站立都非常困难


   这时,有人想起了20世纪关于“脑波”提论,并提案研发一款增强脑波的器械,以此来辅助机体的控制


   虽然并不实际,但眼下窘迫的环境,绒灵族的突袭,还是让联合邦先行通过了这一项提案


   …


   “N作神经单元”,简称N单元,形体上可以比作一堆线缆-液压杆,连接着一个名为驾驶舱的核心


   在驾驶舱的座椅上,头枕的两边会伸展出一对“接触杆”,通过固定住驾驶员的头盔,进行神经连接


   通过几轮实验……进度异常顺利


   人们至今无法忘记-一个高约四米,拥有仿人四肢的机械兵器,灵活的在街道里上窜下跳的情景


   初次的实验失败,主要是因为“N单元所反馈的机体信息让大脑感到排异”,造成了让驾驶员呼吸道溢血,头疼,眩晕的现象


   对此,联合邦所实行的改修方案是

研发专门增强大脑神经的改造剂

将机体小型化,减少N单元反馈的信息规模


   最终定下的方案规格并进行大规模量产的,便是尺寸为四米,现今,联合邦随处可见的-

RX-G-“多壳”


   从此,人类开始了以“重火力兼并高机动”为理念的疯狂研发


   制造出了高约18米的庞然大物,得名“移动的军火库”

RX-G700-H “践行”


   通过脑波,用N单元作为连接物加增幅物,人类能像操纵自己的身体一般控制这些人形兵器


   一些额外武装,如导弹舱之类的,则完全可以根据意识发动

《破镜承注》人类科技点讲解-再调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