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屋檐下(笔记)

2023-06-09 07:00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夏衍

文章介绍

1937年4、5月间,夏衍开始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三幕剧《上海屋檐下》。 当时正是西安事变之后不久,抗日统一战线处在酝酿之中,国民党政府被迫有条件地释放一批长期关押的共产党人和其他政治犯。 一些革命者经营救陆续出狱,他们中间有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触动了作者,使他写出了这部《上海屋檐下》。 作者“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去写作”,在人物性格刻画和环境描写等方面下功夫,“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这个大的时代,让当时的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音”。 这是一个发生在郁闷的黄梅时节的故事,从开幕到终场,细雨始终不停。雨大的时候丁冬的可以听到檐漏的声音,但是一分钟之后,又会透出不爽朗的太阳。从住户们举动谈话里面,可以知道他们一样地都很忧郁,焦躁,性急的心境。 在如此“梅雨”中,描写“上海屋檐下”一群小人物的苦闷、悲伤和希望。通过一座弄堂房子里五户人家的一天经历,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抗战爆发前夕上海小市民的痛苦生活。在这黄梅天一样晴雨不定、郁闷阴晦的政治气候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沦落风尘的弃妇施小宝,被流氓逼迫去卖淫,她想挣扎,然而四顾无援,终于跳不出邪恶势力的魔掌;老报贩“李陵碑”的独生子参军牺牲,孤苦无依精神错乱,成天哼着“盼娇儿,不由人,珠泪双流……”酗酒解愁;失业的洋行职员黄家楣,正陷于贫病交困中,辛辛苦苦培植他到大学毕业的老父亲从乡下来了;老父亲满以为儿子在上海有了“出息”;儿子儿媳企图用借债、典当把窘状隐瞒过去,强颜欢笑,老父亲发觉了实情,托故回乡,把最后一点钱,留给了小孙子;小学教师赵振宇安贫乐命,与世无争,可他的妻子却愁穷哭苦,唠唠叨叨,为讨菜贩的一点小便宜竟至连蒙带唬,关门抵拒。 作为剧中主线的,是二房东林志成、杨彩玉一家的故事。 林志成是一个工厂中的下级职员,他不仅由于做着亦“牛”亦“狗”的工作而整天担忧、赌气,更由于被监禁十年、久无消息的他的好朋友匡复的突然归来,使他禁不住良心的谴责。匡复是革命者,更是林志成的好友,是杨彩玉的丈夫和葆珍的生身之父。匡复在被捕时托付志成照顾其妻女,后来匡复数年音讯查无,志成与彩玉在患难中相爱同居。 现在匡复意外地出现,志成哑然如遭雷击慌然不知所措,只从牙缝里挤出“你,你,”两个字,冲到匡复身边“差不多抱住了他,但是一瞬间后,面色又惨变了”。他想以倒茶找烟来掩饰自己的窘态,却欲盖弥彰。匡复探问妻女的下落,他欲说不能;匡复听说妻女很好而感激他的救助,更使他羞愧难言。当知道了自己的妻子与朋友同居,使得满怀喜悦来找寻妻女的匡复内心异常混乱,长期的牢狱生活损害了他身体的健康,而眼前的尴尬局面又给了他意外的苦楚和酸辛。 彩玉过去是同情革命的少女,为同匡复结合而脱离家庭,可匡复被捕后,孤苦、贫穷的磨难逼得她退却了。她在误以为匡复已经遭难的情况下与林志成结合,变成一个小心翼翼随顺夫权的家庭主妇、生活的奴隶,面对前夫的归来,她的感情在前夫与后夫之间痛苦地挣扎着。这也使得匡复和林志成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承受着痛苦和煎熬。匡复出狱时强烈的团聚热望,被阻隔在妻子他属的现实面前;当妻子想要回到他的身边时,他疑虑“残兵败卒”的自己能否给她幸福;知道妻子和好友的同居不是“为了生活”,他不忍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听到孩子唱《勇敢的小娃娃》歌,表达“大家联合起来救国家”的决心。歌声使匡复振作起来,毅然出走。这“决不是消极的逃避”,鼓励朋友们勇敢地活下去。 他是一个革命者,用革命的理想克服了个人生活上的伤痛,走上“救国家”的人生大道舞台上从远处响起惊雷,预示着令人沉闷的黄梅天即将过去。在这些小人物的生活中,在他们的苦闷、悲伤和希望中,人们窥见到了大的时代的迷茫和光亮。 ●识记这是一出悲喜剧,简析此剧的题旨。 《上海屋檐下》写于1937年3、4 月间。 剧本摆脱了绝大多数左翼戏剧对生活概念化和简单化的描摹,把视角对准现代都市日常生活领域,描写一群生活在上海这个畸形都市的底层市民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残酷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剧本着重描写的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之间的复杂经历和爱情纠葛,把革命者的话题拉到日常生活空间来,并且放置在复杂的关系中,展示他们面临的革命、生存、情感、伦理等诸多困境。 这是一幕悲喜剧。底层市民悲哀而苦难的生活营造了浓郁的悲剧氛围。作品还有意识用阴晴不定、沉闷压抑的黄梅天气来暗示和影射当时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加重了剧本的悲剧力量。 结尾“轰轰然的远雷之声” 使人们“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  葆珍、阿牛等孩子们抗日救亡的歌声更显示了人们冲破灰暗阴霾走向光明未来的前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政治倾向性。 ●分析此剧横断面方式的结构艺术。 剧本采用横截面的方式,把上海弄堂房子从上到下切开,在一天的时间内,把境遇不同、性格各异的五户人家放置在同一舞台画面中。 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之间的情感关系构成全剧的主线,其他各家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组成若干条副线,各条线索时而齐头并进,时而又交叉并行,使剧情在时断时续中有条不紊地平行推进。 剧本描写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突破了传统戏剧高度集中展示尖锐矛盾冲突的模式,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显示了夏衍在现实主义道路上的执著追求和独特的风格。 五家住户各有各的苦恼和悲哀。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他们扭曲、麻木的生活和心灵、情感上的种种苦楚,展示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上海屋檐下(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