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Everybody's Talking About Jamie
该剧是以2011年英国BBC 3台的纪录片《Jamie: Drag Queen at 16》为灵感,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我稍微看了一下这部纪录片,发现剧中原型Jamie Campbell居住在Durham,英格兰的东北部。那一片,早期是英国传统的煤矿产区,90年代资源挖光,当地经济整体没落了,所以,民风偏保守,并不容易接受变装这种新生事物,这是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音乐剧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一名16岁居住在英国Sheffield的男孩,在未来的职业指导课上,梦想成为一位变装皇后。话一出口,便受到老师的质疑,同学的嘲讽,父亲的厌弃。他内心畏惧父亲的观感与同学的语言伤害,裹足不前,在做真实张扬的自己,与平庸且循规蹈矩的自己之间拉扯,只有母亲自始至终理解他,支持他的决定。当人物原型采访时说:只要母亲否定他的想法,他就绝对不会成为变装皇后时,母亲是他的心灵支撑。
在校园霸凌的环境下,老师的异样眼光,同学的言语羞辱,让他极度惊恐,需要躲进MIMIME的壳里,疗愈身心。同样怪胎的穆斯林裔的好友,支持他,认同他,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在变装服装店老板,身体力行地支持下,最终,Jamie冲破了内心层层束缚的壳,迎来全新蜕变,当外在的表象与真实的内心渴望,和谐统一时,Jamie不用再龟缩在MIMIME的壳里。在学校毕业舞会上,勇敢展现自己真实舒适的姿态,也得到同学们的欢迎与认可。
这部剧,我仔细地看了几回,每每提笔想写点什么,又内心生怯。明明没看过变装舞台秀,也没见过变装皇后,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几近空白。最最最直接的接触:有一回在芭达雅海滩附近的餐饮摊上,我在等摊主现炒的海鲜炒面。谁料,身旁突然立着一人,衣着装扮是女生,开口点单像男生,我努力分辨:看到他的喉结,浓密的腿毛,才意识到是Ladyboy。当时脑中想的是,我没花钱买票,就看到活的了。基于我的肤浅认知,我并不了解:男主Jamie对变装皇后的渴望,与他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生的终极理想?
饰演男主Jamie的演员John McCrea,选角实在太赞了,简直是剧中的灵魂人物。John McCrea拥有一张魅惑众生的脸蛋,魔鬼的身材,同时兼具:妖媚,纯真,嘴贱,毫无羞耻心,敏感,脆弱,羞涩,胆怯,这么多看似矛盾的性格,在他身上完美融合。有了这个演员,剧情才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而且,John McCrea is openly gay,所以,他与Jamie的角色是灵魂共通的,可能拥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所以,他演起来很有说服力,完全不觉得做作,虚假,夸张,可以说Jamie New与他而言,是量身定制,命中注定的角色,这部剧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当看到Jamie在舞台上现场脱衣换装时,我真惊讶于演员的大胆,可能真的不太需要羞耻心吧。他一袭红裙金发,以玛丽莲梦露的经典pose亮相时,惊艳到,我倒吸一口凉气,太过妖孽,魅惑众生了。
Jamie的妈妈,也给了一条完整的剧情线:年少无知时,错爱渣男,生了Jamie后,匆匆被甩。前夫渣到连亲生儿子的生日会,都不愿参加。与前妻争吵时说:我跟你结婚,就为了‘这个’。我需要一个‘真正’的男孩。伤害了发妻的真心,还要伤害儿子脆弱的心灵:不允许他进家门,怒斥他令人恶心。母亲努力维系父子之间脆弱的感情纽带,假借父亲之名,给儿子送贺卡,送鲜花,送红裙。最终,当儿子被亲生父亲当面羞辱,知晓全部的真相后,哭诉着责备母亲的善意谎言,真的令人难过。
剧中,饰演男主的妈妈Josie Walker委屈地唱起《He's My Boy》,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声声呼唤,字字泣血,伤痛悲愤的情绪迎面扑来,听得我四肢百骸都有酥麻之感,好可怕的情感张力。演员的情绪,神态,歌声都烘托到位了,让人从心底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勾起自己对母亲的思绪。
穆斯林好友,看似古板,只爱读书的书呆子,梦想着读剑桥当医师。当她看到弱小无助又可怜的Jamie,被同学言语欺辱时,主动挺身而出,回击校园霸凌。并戏言:两个怪胎,抱团取暖。看到Jamie裹足不前,会认真倾听他的烦恼,必要时推他一把,鼓励他勇敢前行。真是得一良友若此,夫复何求。
优质的音乐剧,我自己理解的是:睁眼看剧,故事精彩;闭眼听歌,音乐动听。如果音乐剧里的歌曲不好听,观众没有记忆点,大概已经失败了一半;如果音乐剧的剧情,陈旧老套,大概观众也得走一半;如果音乐剧里演员选角失败,演技做作,虚情假意,那我就关闭不看,不浪费自己时间。当然,这部剧,音乐的部分是成功的,主题曲就很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