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低头

[ Beauty ]
美
朋友问我“美”是干嘛的?
我说“无用的有用才厉害”。
看过8号晚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巴黎八分钟”的,估计所有人都被宇航员Pesquet吹奏的尾段《马赛曲》萨克斯感动了。他在飞船的六边形舷窗前漂浮着,姿势像母体中沉睡的婴儿,窗外是蔚蓝的地球,他的故乡。
人往往误认为“美”是造作的东西本身,也不纯然是自然,因为人类的眼睛通常需要有“发现”这个动作,“美”才有价值。我觉得美是自然与人连接的那个过程,那是让“造作”展现生命的部分。所以有天和朋友聊起戏剧的两大流派,他觉得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关于戏剧演员应该“保持冷静,不为所动”,才是对的。我是持有保留意见的。用“刻板化的精确表达”去复制再现可以,但我认为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才有“美”的真正能力,就像乐手的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当然可以弹错!
美不是一幅工笔画,是流动的,可以容许出错的。而且,不是刻板的。譬如,情侣吵架,女人因为觉得不被爱而哭泣,是美的。如果某天她不再生理上爱了,只是理解丈夫,遇到对方急躁的情绪,只是淡然一笑,也是美的。而且,美最好不确定,最好稍纵即逝,那才有人珍视。多年以后,斯人已变或已逝,美的意义在于填充回忆。
濑户内海艺术祭那个标志性的草间弥生南瓜,随台风翻滚在浪里,我觉得也是提供艺术本身的戏剧感。


日本美学的奠基者之一千利休,一定比我更有发言权。他是日本茶道的官方奠基人。有人开玩笑说,千利休的伟大一部分是他茶室过于窄小造成的。那门口60厘米乘以60厘米见方,人要佝偻着才能进去,那种逼仄感容易让人对这“定而不得”的宝地,产生紧张感。然后三个茶客在小矮桌子周围坐着,空间大的那个位置让给泡茶人。日本人本来就拘谨,以免喝茶人动作幅度过大,影响到隔壁,大家只能正襟危坐。结果眼前这杯茶是唯一可以寄托的“救命物”。于是微小的茶道细节被放大,神圣化,泡茶者的交流就变得更易入心。
但开玩笑的人也是无比虔诚求千利休那一泡茶,大师对美的追求是用信仰般的力量来践行的,这毋庸置疑。据《千利休由绪书》的记录,千利休在同为堺城茶人今井宗久(武野绍鸥的女婿)的引荐下,一举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他代替国家行使茶礼。有个轶事,就恰巧发生在千利休被收入织田信长麾下的时候。织田信长这样的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人家送的东西都非常名贵,唯独千利休送的是个普通不过的漆盒,然后用竹筒把里面注入清水,放置在月下。明月倒影正好能和漆盒上的远山飞鸟一起蹁跹起来。这漆盒在这刹那成为永恒的灵动。我想说,这茶室门大如城门,也能挤破头。


我想起去年做过特别美的一件事,就是去秦皇岛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做了一个新书发布会,出版社第一次听见时,编辑特别狐疑地看着我。我说:“只是想对着大海做这件事,我觉得挺神圣的。”这鬼话,居然打动了上海三联的发行团队,我先是诧异,继而是感激这种理解之美。当天秦皇岛的海滨,皑皑的冬天,我感受北风是暖的。那凝神屏气听我聊天的,也许还有海浪里的生灵,它们像蓝色宇宙里的光一样,运载着伟大能量。现在《海错图爱情笔记》第二部刚刚交稿,我其实想去濑户内海再来一次,如果疫情允许的话。
那里其实是二战后日本现代化的牺牲品,一群曾经备受污染、伤痕累累的岛屿。建在大岛的麻风病疗养所强迫患者与世隔绝,居民纷纷弃岛而去,岛上人口越来越少,老龄化加剧,连学校都被迫关闭。岛屿被遗弃。2010开始的濑户内海艺术节,才让这座被当代艺术重构的岛屿,重新复活。我新书里也有对海洋生态重归的盼望,像一番时空对话。



在直岛的“地中海美术馆”,很多人看到睡莲,会第一时间想到莫奈。确实,安藤忠雄代表作“地中美术馆”里陈列着三位艺术大师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瓦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和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的作品,但这不是促成它伟大的原因。直岛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几家伟大的现代艺术馆的“通道”经常是住着老人和孩子的岛上街市。餐馆美术馆的过程,是“宫殿”到“凡尘”,再到“宫殿”,那种美,是长了根的。

“通道”里,当然有活色生香。海岛美食是濑户内国际艺术节2019的重要主题之一,虽说都是濑户内海的岛屿,但受到地势、历史与其他土地的相关影响,不同的岛屿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小豆岛的酱油和芝麻油、伊吹岛的干海参,黑木岛的章鱼,豐岛的大米....每座岛屿的风土特征成为了祖先们赖以生存的物质。
所有的食物,都是小岛上平常有的,“凡尘”的味道,完全没有“景区感”。

小豆岛中山千枚田的小小食堂,位于能够欣赏台湾艺术家王文志大作的绝佳地点,这里曾是对面商店(出售烟酒,日用品,食物等商品的地方杂货店)的碾米处。日本大米是有特别专门加工的碾米处的,和我们国内不同。
食堂的主题为“日常”。店内菜单大多来自于当地民众的家常菜。这里的招牌菜是“梯田饭团套餐”,中山千枚田收获的大米和后山中的涌泉水“汤船水”手工制成。套餐主菜是酥脆的油炸小豆岛鲷鱼,配上附近采摘的洋葱、櫛瓜、豆子等时令炸蔬菜,以及小豆岛的清汤素面。

Minori Gelato使用小豆岛产蔬菜和水果的霜淇淋。我喜欢“酱油番茄”味道的冰淇淋,撒在上面的饼干碎也加入了酱油。这种番茄是利用大量废弃酱油渣作为肥料栽种的。
店铺紧邻草壁港。作为店主兼厨师的涉谷先生表示:“港口和车站一样,都是这片土地的入口。但这里却没有用于交流和提供轻食的店铺。所以,我们才开设了这家店铺。”这里曾是一个拥有约70年历史的米仓,之后翻修成了这家店铺。墙壁上倾斜和垂直的材料名为“货墙”,原本是避免货物直接撞击墙壁的物体,现在则成了有趣的装饰品。

Kohira Cafe这是一家设有私人画廊的咖啡馆,里面展示着法国摄影师Georges Rousse的作品,“kohira”一词原是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的名字,这里原本是个农机停靠所,之后发修成了咖啡馆。画廊需要购买门票,咖啡馆则可以免费入内。黄白相间的彩色内饰都是在工厂喷绘的。
“野餐便当”是招牌,小巧可爱的塑料饭盒中装有炖菜和橄榄菜饭。顾客可以加钱带走这个饭盒。

“岛厨房”这家食堂位于豐岛的唐櫃部落,这里曾是建筑家安部良设计的空房子。
店内的菜肴由东京丸之内酒店厨师负责提议,岛上的阿姨们每天亲手烹制。“岛厨房套餐”和“肉末咖喱套餐配岛上蔬菜”是这里的招牌,我喜欢“炸濑户内鲷鱼配香醋番茄酱”。豐岛没有超市,因此厨房使用的蔬菜基本都产自岛内。店内的黑板上写着“本日的蔬菜来源”可以看到当天使用的蔬菜栽种者姓名。
沙拉中的洋葱装饰一直大受欢迎,将豐岛产的洋葱带皮用烤箱烘烤几小时候,洋葱因此变甜,然后与米醋、油、蜂蜜、芥末粒等混合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

人们都说濑户内海的白身鱼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豐岛鲜鱼”餐厅位于豐岛的家浦港前。店内使用的鱼肉种类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但是新鲜程度和分量一直大受欢迎。将筷子插入烤鲷鱼中,外皮会立刻裂开。轻轻咬上一口,酥脆的口感躍入口中。
店里还使用豐岛及近海的渔夫打捞的鲜鱼,由当地的阿姨们把石头鱼、竹荚鱼、牛尾鱼、章鱼、海鳗、龙利鱼等亲手制成套餐。岛民们爱炖煮石斑鱼外,最喜欢把黑腹鱊和鲷鱼加上盐,放在炭火中烤。
店家把黄瓜,茄子,青椒,番薯,南瓜等蔬菜与煮熟的章鱼和醋拌在一起制成小菜。去年冬天采摘的裙带菜会在烫过水后冷冻,作为制作味增汤的材料。

Cafe de la Plage这家咖啡厅隶属于女木岛,也是法国艺术家Veronique Joumard的空间作品。紫外线反应的材料与热源反应的材料,会随着人的体温、饮品、太阳光等而变色。这些材料使得光源及人、物品的热能可视化,可以供人享受短暂变化的乐趣。
食物方面,招牌罗勒炒鸡肉盖饭,用了香川古代米和冈山县濑户内市产的泰国罗勒,随餐附带中东常见的鹰嘴豆泥,里面加入了濑户内产的咸柠檬,爽口,配合濑户内产柑橘糖浆(树上成熟的酢橘,甘夏橘、河内晚橘等)当饮料,非常适合搭配夏秋欣赏艺术作品的心情品尝。

在男木岛部落顺着坡道走上一会儿,就能看到这家Dream Cafe咖啡馆,可以俯瞰整个直岛。在古老民宅改装的主屋里,展示着香川出身的艺术家川岛猛的宇宙系列原画和装置艺术作品。
“Meon汉堡”是这里的招牌菜,这个名字取自连接高松、男木岛和女木岛的渡轮,分量十足。店内的甜品也十分独特,例如加入了使用香川及德岛传统制法做成的一种砂糖(和三盆)的霜淇淋就非常有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花生、七彩“Oiri”(出嫁时新娘带来的庆祝点心)、炸“Pippi”(赞岐话中的童语,亦即鸟龙面)。
很难想象,这些岛屿都曾在几百年前是海盗混迹的地方。期待明年这个时候,能再见。不过,为不见的悲伤,低下头,也是美。

神 婆 问
你有没有想去却去不成的地方 ?

“追随多数必然迷失自己。
只能不怕孤独,
继续自己想做的。”
——安藤忠雄
Food Bless You!
中国国际美食博览会顾问
《神一样的餐桌》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