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眉山城内三苏祠 苏东坡刻苦攻读的地方

2022-06-18 11:22 作者:看得见的历史  | 我要投稿


在四川眉山西南角有一座渠水缭绕、古墙环抱的古祠堂。祠堂门上悬挂着醒目的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这是一座秀美多姿的园林,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人称|“一门三杰”的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澈(字子由,号颍滨)父子的故居——三苏祠。董泗海 刘守正 朱玉  摄于1980年


三苏祠始建于南宋,座北朝南,遥联峨山,近傍岷水,方园五万二千三百平方米。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眉山人民为纪念三苏父子,就地改建,明代末年,几经战争烽火被毁为一片瓦砾。今天的三苏祠,是康熙四年(1665年)在旧祠堂的废墟上重建。49年以后又进行了修缮,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图为翠竹缭绕的报月亭。


三苏祠是苏氏父子当年刻苦攻读,撰写诗文,习作书画,养育成才的地方。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苏洵带着儿子苏轼、苏澈进京应试,并将自己所著《权书》、《论衡》、《机策》等二十二篇文章呈献翰林院,深得翰林学士欧阳修和宰相韩琦的赏识,并上奏皇帝。一时间,士大夫争相传颂。当时,苏轼、苏澈都名列金榜,名人学士竞相效法苏氏文章。民间传唱着这样的歌谣:“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可见三苏超凡出众的才华。图为三苏祠中的披风榭。


三苏祠中的洗砚池,当年三苏洗砚台的地方。


三苏祠园林布局在三分水、二分竹的宽阔幽静的地面空间,浓郁下堂廊相接,疏密得体,三十多亩水面交错其间。耐人寻味的是,园内的诸多布置都是以三苏的爱好来安排的:水面交错,因东坡喜欢“流水有令姿”;万竿翠竹,因东坡嗜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荔枝、丹桂、银杏、香桔及牡丹、金菊等,也都是三苏喜爱的名花异草,众多的三苏文物尤能唤起你的神思遐想。“木假山”象征文峰鼎峙三苏父子。


楼台亭榭,古朴典雅的三苏祠瑞莲池。


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塑像及历代祖先牌位的启贤堂。


清代眉州直牧冯会作的《三苏图》。


朱德委员长手迹。1963年,朱德与陈毅到了眉山三苏祠,朱德挥笔题诗:“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东坡墨竹。


石拓苏轼《表忠观碑》。


三苏祠以它文雅古朴而独具丰城,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如今,三苏祠已经成为了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眉山城内三苏祠 苏东坡刻苦攻读的地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