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唯我的实在论/现实主义(3-2-2-4)——早期维特根斯坦的《...

2023-01-26 19:11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2-2-4 唯我的实在论/现实主义 Solipsistic Realism早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费希特先验唯我论迟到的讣告

代表人物:早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一个推到极端的唯我论,就是纯粹的实在论,意味着费希特体系的终结。

●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框架:世界 World=自我 Subject,世界的界限就是【主体】而非世界的【部分Cases/Facts(State of affairs 事态,事态是相互渗透的)】世界是在一个【逻辑空间】中的【主体视域】,世界本身是主体化的,其主体化方式是【私人的】。并且【主体视域】世界化方式是逻辑化(符号化,服从【先验逻辑】语法)+语言化(都是主体性内在底层机制,它是内秉在【私人语言】①中的)

○①【私人语言】有其基本命题,语言——【思维】、【图像(每个对象的事态图像都是一个最小存在论单元(符号化的))】思维和图像是映射关系,并且其就是3223中的【马赛克宇宙】中的一片马赛克,但形成了嵌套结构:【世界图像】构成的【思维】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本身也是一个事实 Case①

⊙维特根斯坦把握到的世界结构,就是通过【理智直观】把握到的【主体性本身的内在结构】

⊙①这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说法,只要知道全部就能区分真假,它永远是由思维、精神、语言活动建构的,能说(命题化、逻辑化)和能思考是一回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句法学】是一个无力弱小的世界图景生成论、发生学的底层机制,其中的【先验逻辑】是一种描述性的逻辑,并且受制于【语言的基本命题】,只能通过语言去把握世界,世界逻辑中的【可思性】恰恰就等于它的【不可思性】,主体都被禁锢在这种语言之中。

▪费希特式【先验唯我论】图景,导致宏大叙事变得不可能,每个人都受限于双重嵌套关系。(世界包含事实,思维会映射事实①,思维+事实=新的事件=命题记号,再由各种命题组成【集群】,变成【语言】)

·①事件变为思维可以看做世界逻辑化的自我整理为世界图像,世界本身所有事件都要把自己自动地注册到符号系统中,这个过程就是真正的认识。(Objects簇成了事件,簇成的就是真实的,这就是主体内在视域在逻辑空间中逻辑化,有一种超句法的倾向性,主体就是这所有事态的显现、界限)

场域论 3

世界图像(主体性的先验框架=世界图像化的能力,这个能力=主体对于世界的想象=世界事件自我加倍(嵌套)) 调和

形而下(可被符号化、逻辑化把握的事件、对象 Objects①))

VS

形而上(观念世界②)

●①对象代表存在论的最小基本单元(有象征效力的),可以被把握为空间、时间、物质性规定性(四维时空中的智性复多体),但其必须在事态的关联之中来组成它的Content 数量

●②对象在观念世界事件中关系性的发生可能性

本体论 2

Object 本体论最小单元存在① VS 语言② 

●①一个语言对应一个死硬的对象,而一个对象对应一个原初差异的等级制网络,被语言规定

●②语言架设了原初差异的关联谱系、可能性关系

认识论 2

逻辑句法(真理,实事求是地按照【先验逻辑句法】说出【私人语言】下的事物分类学、组织装配关系(可说的=存在的=真)) VS 哲学家的无意义语言(被错误命名的没有对应关系、没有现实第一人称体验的事件)

目的论 4

僵死,被【私人语言①】束缚

●①私人语言=异质性他者世界化、符号化、命题化、逻辑化的一个暴力机制=世界本体论机制。面对这个本体论,它会直接显现它的意义、可理解性、可说性、可思性,它就是这个命题化过程、世界作为事态向主体显现的发生学机制本身。

○绝对的唯我论、实在论(一个绝对的异质性他者不由分说地将自己结构起来、符号化,变得可说,并且是其自己在说自己,是其自己的显相、存在方式,对象是持存不变的,是一种原初差异的拟制(红就是红,语言就是这样生成的),没有主体这种东西)

⊙悲观的知识学,没有给美学、伦理学任何空间,人类的存在变成了符号学注册机,语言就是本体论

❤️❤️❤️

我们今天要要讲这个主义主义的3-2-2-4

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早期)

这个体系可以叫做……我其实想把这私人逻辑主义或者叫做private logicism

或者叫做唯我论的实在论solipsistic realism

这是尊重维特根斯坦本人的表达

这是尊重维特根斯坦本人在逻辑哲学论的5.6里的表达

一个极端的、推到极端的唯我论

它就是纯粹的实在论

唯我论的实在论也意味着就是费希特体系的终结

因为费希特体系被看成是一种唯我论

费希特的起点就是自我Ich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研究》里面的这个形而上学框架是比较简单

世界就是自我

就是维特根斯坦那边的world=subject,世界和主体是一个东西

因为他实际上是唯我论的

他的《逻辑研究》的这个体系实际上是唯我论的

实际上是一种观念论的

确切的说是一种费希特式的观念论

他把这整个场域就看成自我

The world is mine 

subject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它不是世界里面的一个东西

谢林在这里相比维特根斯坦还是不够天才,或者也算是天才

因为谢林的这个也算是聪明的

谢林的那个因为它是历史、它是个动态世界

所以整体也是都是由意识所把握的

在维特根斯坦那边,世界的界限就是主体

主体是世界的界限,而非世界的组成部分、世界的一个部分

世界里面的组成部分在维特根斯坦那边叫做facts或者叫cases(实际情况)

这个facts 其实又是这个state of affairs 

每一个fact 是一个事态

事态里面又是由object 组成的

但是这些object 是相互关联的、相互渗透的

它里面是一个基本的结构主义的一模型

这里面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每一个是一个object、一个对象

维特根斯坦的宇宙论模型就是他的这个世界图景

维特根斯坦会直接说这个世界是在逻辑空间里面的logical space 

这个世界是一个logical space 

世界本身是主体化的

而且世界的主体化方式是私人的

他的基本命题是私人的

你可以去看,就是看5字头的那些逻辑研究论里面5.5下面的

这个就没啥技术含量

你这本书全读完,你就知道了

《逻辑哲学论》这本书它是一个观念论的体系

而且是一个唯我论的观念论体系

这是维特根斯坦自己说的

而逻辑空间或者说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个主体性视域

世界就是主体视域,只不过到世界化

那么这个视域是如何世界化的?

因为有两重

它世界化有两重机制

一个它是逻辑化的,也就是符号化的

它注册在符号系统里面

另外一方面它是语词化的,它是语言化的

在维特根斯坦那边……当然语言本身也是一定是要服从一种逻辑句法的logical syntax

但这个东西不是客观真理

这里面的世界化全是主体性内在的底层机制

就按照先验哲学的方法来说的话

逻辑它是先验逻辑

维特根斯坦处理的逻辑永远是一种先验逻辑

它是内禀在语言里面的先验逻辑

这种先验逻辑是内禀在私人语言当中

为什么说它的私人语言?因为它有基本命题

那么什么是语言?大致来说你可以看成是……

我简单来说,我就不说语言

我说这个《逻辑哲学论》它的3里面

它4的话讲语言比较多

它那个3那一簇面积讲的比较多的

就是说在这个世界图景里面有一个facts 

这个facts 就是thoughts 

思维其实就是命题化的,命题活动、命题体验或者命题性的事件

就是命题就一堆复数 propositions

什么叫命题?一堆命题……这些东西就是pictures就是图像、世界图像

这些小的图像就是一些事态图像

所有的事态图像……事态图像就是我这里是个事态

这是一个事态它是这样的(世界中的一个圈圈)

放大下来变成这个样(相互关联的对象)

这是一个事态里面有对象

每一个对象的话就是一个最小存在论单单元

当然这个最小存在论那样怎么最小,它是取决于语言的

它最小存在论单元是取决于语言的最小规则的

维特根斯坦非常有名的一句话:你什么时候知道这是红色?

我学会中文的时候

我知道它是红色

它为什么会被体验为最小单元?

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的符号化机制里面,它就是最小存在论单元对象

一个对象是可以看成是一个最小的意向性单元、意向性环节,最小的符号化环节

它就最小的就是这个语言决定了

语言可以用逻辑方式去整理

把这些最小单元拼成大一点的一些事态

然后再拼成一个世界,拼成一个体验流

但是它就是最小的,它是不可分

没有啥理由

你在这语言里面,这是它们element 

它是elementary propositions

逻辑和它的应用逻辑(application)就是世界的符号化机制和它的符号化过程

符号化机制就是逻辑

世界的符号化机制就是先验逻辑

我甚至可以说先验逻辑

就是我觉得维特根斯坦在那个学术环境之下被休谟主义给荼毒了他的大脑

他不停的在排斥a priori先天性

他在什么就是这个……比如说在这个5.5(?)

他不仅在排斥先天性,但实际上他不停的讨论东西都是先验的

他整个这种眼睛看到自己的这种方式就是先验的

他对于这个本体论,对形而上学的把握

也就是费希特主义的

眼睛看到它自己就是理智直观

它能把握这个世界结构

把握到的其实是主体性本身的内在结构

把握的是主体化的视域的一个结构

它是理智直观

不停地在拒斥休谟主义……他就是想要抵抗那个休谟主义

他没有必要

他这个东西回到他的这个文化母国

回到德意志(奥地利)的话

反正他回到欧洲大陆的话

多读点费希特,多读点谢林,他能找到非常直接的对应物(太好了,直接入英籍)

就我们会有关于事态的图像

这些图像的话就是说……比如这是一个事态或者说这是一个state of of affairs

事态由一些对象组成、对象的关联

但是这些对象都是彼此独立的

它是最小存在论单元、它不可再分的

它是世界的substance、这个世界的机制

我们的思维会有图像、会有映射关系

这两个(事态图像——事态)是映射关系

它们会有映射关系

一个事态图像本身也是一个世界当中的一个事件、也是一个fact 

它作为一个picture也是fact 

它是一个思考、是一个thought

就这个东西就是你要明白在维特根斯坦那边

他的世界是一个所有东西everything、主客体包融在一起的

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其实就是威廉詹姆斯的马赛克宇宙(mosaic cosmos of W.James)

差不多东西,只不过维特根斯坦聪明一点

还给它搞嵌套结构来了

这个嵌套结构就是逻辑化嵌套结构、它们的逻辑关联

但是在那边也是嵌套好了的

也就是说威廉詹姆斯的这个马赛克宇宙里面的思

特别是命题性的、逻辑化的、命题化的思也是一个马赛克

在维德根斯坦这边,一个世界图像其实就是一个命题化、逻辑化的一个马赛克

它也是世界里边的一个state of affairs、也是一个fact

这个事态图像,它会纠结乘成一整个世界图像,每一个都里面有个事态图像 x n

这些东西加到一块去

它也是世界本身里面的一个fact、一个case、一个事实

也是世界图像本身作为一个图像是一个事实,是一个case

It’s a case

它也在这里面

那它的地位就模糊很多

因为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说法

他在架构这个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框架的时候

它是个整体主义的说法

整体主义:只要我们知道全部,我们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假的

哪些是这个东西

哪些不是这个东西

但是就是世界图像本身它是不是case ?它永远是case

因为它永远是由思维精神、语言活动、思维活动、精神活动……

能说和能思在维特根斯坦是一码事

能命题化、逻辑化和能思是一码事

就是你能思考东西,你一定能说出来

因为你的私人语言再加上你的逻辑符号化

就是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里边的逻辑是先验逻辑,不是形式逻辑

他的逻辑句法学是一个世界图景生成论的底层机制

他这里面的symbol是发生学机制,你甚至可以说

生成论、发生学的一个机制

关键问题就是维特根斯坦这个东西就使得一种历史性宏大叙事变得不可能的

虽然采用的图景完全是个费希特唯我论图景

是先验唯我论的一个图景

但是它会就导致宏大叙事变得不可能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受限制于一个这种双重关系

每个人都限制在这种嵌套双重关系里面样

这个嵌套双重关系就是……我们来画一下

我们把它画成一个三重关系

这是世界……世界里面有fact,这一些事件或者翻译成事实

有一个事实就是人的思维

另外有思维会映射到这些事实里面去

这里面的映射关系本身捞过来又是一个事件

又是事件是什么?是命题符号、就是命题记号propositional sign

它也会有一个事件、它本身也是一个事件

就是命题,如果它是正确的把握了这种映射关系

思,我刚说过是什么,就是那个事实图像

如果命题它比较好的去把握这里面的一个映射关系

那它就是由一些实实在在的symbol 组成的,由符号组成的

由事实图像可以进一步变成一个世界的图像

由这一个事实图像和事实对应关系、映射关系当中得到的命题组成集体、集群

就可以变成语言

它既然实际上这个思实际上说穿了就是一个……

你可以看成是这个世界当中的事实的一个逻辑化的自我整理、自我映射

是一个逻辑化的自我整理

在世界当中的事实之所以会成为思,然后会之间中介性的有一个命题关系生成出来

就是这两个东西(思想和语言)可以基本上等同

思想和语言为什么会可以基本上等同?

或者说你的那个世界图像和语言本身可以看成是同一个东西?

因为在维特根斯坦那边

这个世界本身它有一个底层的符号化的一种……

它就是要符号化它自己

所有的事实都要把它自动的注册到一个语言体系

自动的把自己注册为一种语言体系、把自己整理为一种世界图像

这是唯一正确的认识

这个过程就是真正的认识

而这你横生枝节不允许这个东西自动发生它自己

那就是虚假的认识、就是一些哲学错误philosophical errors

就甚至它们不能叫做错误

它们就是没有意义no sense 

它们不是这些事实的

用维特根斯坦自己说的:这些objects促成的这个事态state of affairs 

它映射了之后形成命题的真性

它命题在逻辑化的一种真属性

这个东西它会自己显现它自己

它是真的就是真的,它亦对就是对的

就是它是有一种逻辑化的自我整理在里面

你不需要像威廉詹姆斯那边去搞一个实用主义原理

因为在威廉詹姆斯那边

他还会有一个……就是这里面游离着有一种超句法的倾向性

这个世界实际上就是主体内在视域

由于它在逻辑空间中逻辑化了

所以它以一种逻辑化的方式把自我整理成了一个世界

一个主体面对的所有事态

主体就是这一所有事态的显现

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那边形而上学主体和世界是一个东西

它是这个世界的边界、是它的limit 

它不需要有一种什么像威廉詹姆斯所说的倾向、气秉、性格、mindness这种东西

它不需要一种超句法的倾向性

在维特根斯坦这边,没有超句法的倾向性

你要组织起一个超句法的倾向性的话

你就是调用一种语言来说明你自己

就相当于说你在世界图像里面有一个东西……

就是这个世界图像它也会把……

你看世界图像会是这个世界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世界图像因为是它所映射的是……它也会有一个它自己

它有白嫖的自反性

它里面有一个它自己,而这个也是thinkable 了

这也是可思

你自己看他书里面2.x

就是一个世界图像会无限嵌套

维特根斯坦这里当然阻止了这个无限嵌套世界

比如说这个世界我假如说它只有三个facts——ABC 

fact3就是世界图像本身,就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符号化的把握

所谓世界图像就是我们对于世界的图像化的把握

那么这个世界图像会和AB发生关系

也就是这个世界图像里面有一个A‘、有一个B’,但是也会有它自己,也有个世界图像‘

但是它自己和它(原世界图像)之间的关系就不是pictorial relation、不是图像关系

而是它display它自己,直接显示它自己

他就白嫖了自反性

那我说它有了这个白嫖的自反性

那么就是在这种自反关系里面才会有像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种什么mindness的评价

所谓mindness不过是在这个世界图像里面,再去把握它和它之间的一个关系

它们之间的一个相互关联、结构主义的关联

其实是还是处在……它还不是某种超句法的一种倾向

它不具有超句法性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先验逻辑句法去构造这个世界的话

我始终要强调一点

1)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面的这个架构是一个唯我论架构,他自己承认的

2)他的逻辑是先验逻辑、是现象体验的发生学逻辑、是底层的、

甚至可以说是描述性的逻辑

但是这个逻辑的应用本身是受制约于语言的基本命题elementary proposition

因为它们之间是一个嵌套关系

这个是世界图像

中间的这种映射关系,带有方向性的这些映射关系形成了命题proposition

这里还要再分,命题不直接是对应这些(映射关系),命题在下一层

比如这个B里面是有不同的objects,然后这个关联起来

每个点代表一个object

但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对它进行命名

每个点要获得单元性的话,它就有一个命名、不可分解的命名name

然后你如果说有世界图像里面有一个B图像

它也是具有类似的这种结构的

然后这个结构这样映射过来

它可能映射对、可能映射错、可能有交叉、可能有出问题

每一个这个映射都可以说成是一个proposition、基本的proposition基本命题

在这个意义上的话

我们实际上是极度依赖这个logical application 逻辑应用

因为我们第一人称体验到的东西

这(世界)就是我们的第一人称体验

也就是说世界图像和世界其实……这个图像只是它的一个语言化

世界才是我们的体验

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世界就是世界图像

世界图像只不过它是picturalized、它是图像化了

世界就是我们的体验、就是我们的视域

我们要把握它的显现只能够依赖于它如何图像化它自己、如何它把自己逻辑化

只能依赖于它如何把它把逻辑化

也就这个意义上讲

其实它是消解唯我论的

它是告诉你先验主体在这个世界它图像化的过程当中、它符号化的过程当中

它是无力的、它是受限于语言的

最后是受束缚于语言的

它这样形成世界图像,这样形成了命题关系、形成了语言

那你就只能这样去把握这个世界

也就是说它的可言说性和它在体验当中的可分解性、它的底层单元性和它的可言说

言说的时候命名的那个指称的单元性不可进一步指称、不可进一步消解

它是同一种力量、同一种东西

在其中并没有什么目的论超出这么一种语言和底层事实对应的

和这个世界架构对应的一种逻辑关系不存在

就是说在整个世界它被一个逻辑句法所统治

但是这个逻辑句法的生成又是一个没有进一步可以追究的

它不可以、没办法进一步追究了

唯我论现实主义

我觉得这样说的话是不是说成一种唯我论现实主义也挺好的

没办法了

它是唯我论的,但是没办法

这是一个非常孱弱的一个唯我论

就是这里面的唯我论主体

它对于世界的结构、世界的符号化、世界的命题化把握、世界的可思性、可理解性

logicalization 这个东西是就是一种匿名的、就是由语言来引导的

它的可思性恰恰就等于它的不可思性

就是这个世界的可思性恰恰就等于它的不可思性

它的语言就是这一种语言

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这种这一种语言之中this language

因为为你的世界就是由这一种语言所结构起来的constructed 

你如果感兴趣的话,你自个儿去阅读这个《逻辑哲学论》

老实说我没有时间跟你细读了

它中间那些逻辑化的过程

有可能是为了迎合当时那些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者

但是他的整个形而上学架构,还有他的这个先验发生学的架构

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保守悲观的……就是没有超越性的先验唯我论的观念论一个体系

 

场域论上(3)

形而下vs形而上

就是由世界图像(调和)

如果我们还说有某种主体性的话,就是这个世界本身图像化的能力

但是世界图像化它只是一个加倍

就是世界它是一个视域

它正好这里面又有一个映射在里面的、一个加倍的它自己的世界图像

这是世界(包含着)这世界图像

这个世界图像一般会被看成是主体对于这个世界的想象

I imagine it

我们能不能把握它,comprehend it

这(形而上)一般会看成是观念世界

就这种映射projection……但是它本身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你的第一人称体验流、你的意识流

就是你所有的体验流,可以在你的世界当中发生的那些facts

这个世界不是由物组成的

它是由facts 组成的

facts 进一步是由objects 组成的

objects是啥?objects 是你的第一人生体验下的对象、可以被你对象化把握

对象化把握意味着它就是可以被逻辑化了、它被符号化把握的对象

被符号化的一个存在论基本单元、存在论最小单元

objects不能再分的了,不能理解成物

  什么一个杯子、一个东西,是不能这样去理解

object 是不能再细分的东西了

它不能被东西组成了

objects可以看成是意向性消解的最小单元的

它是substance 

objects比如说在可能在维特根斯坦那边就是命名的最小单元

而且是有意义的命名,就是说symbo符号被象征的、有象征效力的、有指称力的

我就反正能看到这里的人应该是对哲学上都是有一点野望的(在座都是野心家大佬)

那我的意思就是说objects不应该翻成物,就翻译成对象就行了

我刚才说这是就是观念世界

如果说要说什么东西有形而上的话

就是object,它还是可以有form 的,还是可以有content 的

object本身最小的form、最小形式

它是事态的最小形式,你里面得有对象化的单元体

另外一方面,维特根斯坦(认为)如果脱离在一个事态里面的相互关系的话

它是colorless,没有它在material 属性的,没有它的材料性的属性

但是一旦它就object 被嵌入到一个事态当中

它就会获得它的form:时间、space

时空性就逻辑化

还有它的color

color 的话不是指的是它的那个具体的有个什么颜色

color 指的是它具有那个material

它就有material character、规定性(material determination) 

三大形式

它会成为一个四维时空下的一个智性复多体

但是它这个object一定要在这个事态的关联之中

这些关联可能就是组成它的content 

维特根斯坦好像它在那个2.x里面没有说清楚object 有啥content 

我要说的就是它的形而上学这一侧就是它的form 

就是这object 的 form 

那么 form 是啥?form是事态的possibility 

事态中的object的关系性的发生(occurrence)的possibility

发生与一个事态当中的可能性

就是说形而上的这个维度是基本存在单元、也就好多对象它们发生的那种可能性

就是这些东西的形式

比如说这个杯子说它有空间性

它在那边和其它东西相互并列

有这种可能性

那么这种可能性、这种它的关系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在different state of affairs 里面

它都有这个空间化的这种可能性

都有和别人并列的或者……

这种可能性就是形而上的space 

形而下的东西就是这个时间了

形而下就是这样被符号化的结构起的这个世界本身

而由世界图像来协调这个东西

维德根斯坦本人对于这个东西的反思性的把握也依赖于世界图像

他的《逻辑哲学论》本身是一个具有反思性的文本

他立刻就引向图像的讨论就是为了

让他对于第一第二大命题里面的这些子命题之间的

直接形而上学架构进行一个符号学的一个支撑、符号化的支撑

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学之间的关系是要靠他世界图像

而世界图像其实就是一个主体的先验框架transcendental frame

 

本体论上两种东西

一个就是object 最小单元的存在VS它之间发生的这种……

而且其实你甚至要说了

由于他在本体论上采用的这种结构主义化的一个策略

所以what are objects?It depend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 

你什么是这个对象?它其实是取决于它在这个事态当中的

当然维特根斯坦起点是这个对象是死硬的

因为在这里是坚持私人语言

内在私人语言就是和本体论是同一种东西

所以这object 它自己是死硬的

一个圆对应一个死硬的object的一个原初差异

原初差异分类学,原初差异的等级制hierarchy

他自己说的好不好

那么什么来规定的这个东西?语言language 

就是在语言架设的原初差异的object 的谱系

它的原初关联、原初联系,还有它的那个可能性

它的关系性、可能性都是有语言内禀在里面

 

认识论上

维特根斯坦非常聪明的区分了两种东西

一种就是坚持逻辑句法的就是真理

真理就是实事求是的把东西说出来

实事求是的把你的私人语言下按照逻辑句法的事物的向你的显像的一个分类学

就把它说出来

还有它们的组织装配关系

实事求是tell it

维特根斯坦很理想的认为就是可以说的

可说的就把它说出来

可说的就等于存在的就等于真的

因为你的体验的这一切都是按照一个逻辑句法结构生成出

先验句法、先验逻辑给它生成出来的

这边就是现象学

另外一边就是哲学家犯的错误

哲学家说的那些无意义的话

也就是说有的哲学家他的那个世界图像里面有些东西没有对应关系的

它这个名字没有东西跟它对应的

现实的第一人称体验的这些世界基本结构里面这些事件的基本事态中没有的

你把它说,你把它狂妄的去命名的、错误的命名没有的东西

或者你搞混了,你把这些分类学关系、这些层级关系搞混了

说的这些话那就没有意义了

 

最后在目的论上

这个体系是不运动

它是僵死

就是说这个体系是被一种私人语言给……

与其说它是一种私人语言

不如说它就是异质性他者世界化、符号化、命题化、逻辑化的一个暴力机制

这个私人语言就是这整个体系的就是这个……就这个世界的本体论就这么简单

然后你面对这个本体论告诉你的东西

它这命题proposition,它就是直接显现出它的意义

直接显示的它可理解性、可思性、可说性

它就是这个发生学机制本身

命题化的过程就是这个世界的显像机制

作为对象、作为事态、作为事件、作为世界向你显像的机制本身

它的命题化机制和它的存在机制是一个机制

我觉得在这里他肯定是坚持了费希特主义可思性、同一性,就是这种观念论预设的

把它坚持到底了

而且但坚持到底的结果就是,你得到了一个绝对的唯我论

这个绝对唯我论同时又是一个绝对的实在论

绝对的异质性他者不由分说的把它自己结构起来

把它自己命题化符号化起来

把它自己变得可说的

但是可说的是它自己在说自己

没有主体这种东西

说穿了就是这个世界在说它自己the world is telling about itself 

语言是世界自己的符号化、是世界自己的显像、存在方式、实存方式

对象归根结底是不可变的unalterable、是subsistent的、是持存的、是不变的

这对象是一种原初差异等级制

它们是绝对不会变的

 那红就红、绿就是绿

那么红就红为什么绿就绿?你这个语言就这样生成的

那就是红绿这种语言当中的原初差异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就是世界这样

它自己把自己这样符号化的、自己把自己这样原初差异化的

它就是一种暴力机制

它的目的论上没话……

这个东西出来是给那帮逻辑经验主义者

这不是一个阶次的东西

《逻辑哲学论》这个东西的结构

它是一种比较悲观的一种费希特主义知识学

因为这个东西最后没有给伦理学和美学留出任何空间

显像显示出来就完全人类的存在就变成一个符号学注册机

我犯错,我说假话了不能说

它让我说的东西就是我能说的东西

我的语言就是世界的本体论

我能超出我的语言去思考这个世界背后还有一个本体论机制

不行做不到

我超出这个本体论机制去把握、理解我的语言

不好,你也做不到

因为你体验的东西的分类学、原初分类差异

你要靠说

你只能说呀

你不说的话

你不能tell the difference 

You can only tell the difference; you can't make the difference 

你没有办法

这个红色的话我就只能命名它是红

它就是在我第一人称显像的那就是红,就是个object、这个对象的基本单元

它是一个底层的存在论的原初差异,就不能再分了

我觉得维特根斯坦这个时候是让人感到是很窒息的

但是非常高兴的说这个东西是杀死了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

杀的太晚了

谢林自己克服了它、克服了一半

那么这个体系,它就中间的那个345……

他就形而上学预设

维也纳学派那些人都不认的

不认得他前面12还有5当中的一部分

他们不认的

他们只认他们的34这几个中间的主要逻辑句法的一些构造

他们认这些东西

他的形而上学要素

还有他的这一种就是这种先验哲学的这种痕迹

基本他它们都不吸收的

到晚期的时候维特根斯坦也是语言游戏

他非常愿意做语言游戏的

就是说好的

那就今天就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唯我的实在论/现实主义(3-2-2-4)——早期维特根斯坦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