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S出现前,人们是怎样给照片美颜P图的?【杰视帮】
现代人的拍照常态是什么?
拍照P图,自拍美颜,就连拍美食也要加滤镜。
从最早被批判“照骗”,到现在大家仿佛已经认可了全世界最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们都
在双微一抖小红书里。

或许出于照片与实际的反差,或许出于几乎一样的网红脸。不少人都开始感慨:真怀念以前,哪有什么PS?哪有什么美颜?
过去,或许没有Photoshop,但是,美颜可不是这时代专属。

据资料显示:Photoshop最早版本1.0.7,于1990年2月才正式发布。

但要追溯照片美颜,其实早在十九世纪,P图的功能性就已经很强了。美颜祛痘去褶甚至换脸换头,早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不过,在没有智能电脑和PS的日子里,给照片P图的技术壁垒要更高一点。

胶卷时代,P图一般靠暗房技师在暗房冲洗阶段进行。

那会儿虽没有一键美颜,但是可以在“负片”阶段,用白色铅笔打磨底片。就可以起到像PS中:中性灰磨皮一样的效果。
通过将痘痘皱纹等缺陷,涂黑让其不再透光,洗出来的人像照片,就会变得完美无瑕。

此外,在用胶片相机拍摄时,照片各部位曝光未必令人满意。如果按正常方式放大冲洗出来,阴影区就会出现很多“死黑”。
在PS中,局部出现死黑,通常会运用选区和曲线,对选区进行局部的调整。
而暗房技师的操作也类似,他们通过对局部的加减光,分区域单独调整曝光,从而获得一张曝光更完美,及细节更丰富的照片。

同时,除了曲线工具,抠图工具也早已实现。
抠图和拼稿的技术,在当时的暗房冲洗,早已被运用自如。
1860年,为显示林肯的伟岸和豪迈,暗房技师将卡尔霍恩肖像中的头颅抠取替换,直接装上了林肯。

此外,过去不仅可以美颜、抠图以及调整画面的细节。在没有PS的年代,甚至还可以进行:图片的创意合成。
通过叠放套放的手法,能够把多张胶片合成到一张照片上。
用PS的语言来说:抠图、拼稿、融图,你会的,两个世纪以前的设计师也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合成摄影开创者:杰瑞·尤斯曼。

另外,在彩色冲印普及之前,1842年,英国人理查德贝尔德就发明了为照片着色的技术。
没错,色彩填充与色相饱和度工具,在没有PS的年代也早已存在了。只不过在那时,往往通过水彩、油画或蜡笔来着色。


看完这些几世纪之前,各位艺术家们的操作。突然想起过去有一个关于现代设计的疑问:如果有一天PS消失了,设计师还靠什么生存?
你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两个世纪PS出现前,就已经得到了解答。

技术是创意的载体,不是说有了发达技术,以此去填补创意空缺。良性的模式恰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意,而去发展更好的技术。
我们争论电商设计的内卷,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因为电商设计目前大多的努力,是停留在技术与科技层面。
或许我们习惯了享受依赖前沿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性,进而忽视了人脑创意,才是设计最重要的自驱力。

所以,不管是PS消失了,还是C4D、BLENDER,甚至电脑都消失了。真正有自驱力的设计师依然在那里。
即使只有纸笔,甚至只有树枝和地面,优秀的设计师依然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
干了这碗鸡汤,周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