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分享|电影史上的经典存在(二)
一、《党同伐异》

自从大卫·格里菲斯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的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e)的平行剪辑手法时,一个彻底颠覆和影响电影叙事与创作的理论技巧“蒙太奇”诞生了,在此后百年里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所有影视作品的创作,甚至在未来无限的时间内,将继续影响着电影,直至终结。
《党同伐异》是大卫·格里菲斯整个电影创作生涯当中毫无疑问的巅峰之作,该片讲述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分别为巴比伦的没落、耶稣基督的受难、法国的圣巴托罗米宗教大屠杀,以及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劳资冲突。
影片中史无前例的剪辑手段,将四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故事衔接在一起,而不是讲完一个接着再讲一个,而是被分割成细小的片断,再经过重新排列后交替出现,其间只以一个母亲摇晃摇篮的镜头作为过渡――艺术上的探索性使之成为非线性叙事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这种过于先进的电影理念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时时刻刻》的结构显然可以追溯到此片。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杰作,它采用新颖的分段结构,各段的故事和背景不同,却彼此衔接流畅,由河流逐渐汇成激流,表达出对历史进程的思索,营造出了恢弘的气度。虽然票房失败,不过该片也由此在电影史上得到了一个“辉煌的失败”的称号。
二、《玛丽珍妮的灾难》

作为世界电影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布莱顿学派;它的诞生与组织理念,可以说是深深影响了后世电影学派的发展与现代电影剪辑技术的诞生。
史密斯对电影摄影的特技进行了自觉的尝试和探索,把特写镜头与远景交错使用,其怪异喜剧《玛丽珍妮的灾难》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剪辑手法。英国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景拍摄、景别交替、以及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影语言的实质。
布莱顿学派发现了这一点,他们从无到有借此创作出了早期蒙太奇,通过电影一帧一帧画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电影开始具备了属于自己所独有的叙事语言。虽然他们创作出的蒙太奇并非现在大家常说的三大蒙太奇(叙事、表现、思想),但是他们从无到有的创作与壮举,激励、鼓舞、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大师的诞生。
另外,该学派反对梅里爱提出的“银幕即舞台”的主张,反对在剧场中和摄影棚里记录奢华的舞台剧和营造虚幻的电影魔术,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把镜头对准社会、瞄准生活,在露天的场景中拍摄真实的生活片段。
在“我把世界摆在你眼前”的口号下,“布莱顿学派”的主将们拍出了一些历史文献片和带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电影短片,对世界电影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
这里是磨金石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剪辑、影视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