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 | 第三十一期

2022-09-08 15:08 作者:深美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图片
图片


上期回顾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 | 第三十期


{电影符号学的特点及意义}


电影符号学的特点及意义

电影符号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系统的组织转移到符码的解读上的作法,标志着电影理论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电影理论)和巴赞(长镜头电影理论)的超越。


真正构建起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大厦的是:克里斯蒂安 · 麦茨。

克里斯蒂安 · 麦茨的两部著作是:《电影语言》和《语言和电影》。


图片
图片

克里斯蒂安 · 麦茨


著作:《电影语言》

《语言和电影》


发展历程

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


 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其代表理论家及理论著作有法国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泛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等。


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现代电影理论时期。


不过,电影符号学从诞生起就受到诸如“学术神秘主义”等激烈的批评,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


70年代初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动态系统。


随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其标志是1977年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

 

基本观念

1.电影不是“对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摹写”,而是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2.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和常规;

3.电影语言不等同于自然语言,但是,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本质相似;

4.电影研究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5.语言学是电影研究的一种科学工具;

6.整体决定局部——电影研究的系统论;

7.电影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外延与叙事;

8.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研究范畴

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第一阶段的电影符号学有三大研究范畴: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2.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

3.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文本的叙事结构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 | 第三十一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