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游戏还是先有动漫?糟糕,世纪难题再度出现了

小伙伴们常说“ACG不分家”,游戏与动漫总是存在一种藕断丝连♂的神秘联系。而确实这两年游戏行业也兴起了一阵改编风,漫改手游接连出现。那么今天,小爆哥就来和小伙伴们聊聊游戏与动漫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动漫改编游戏:快速吸引粉丝用户
与动漫改编最相关的应该是游戏居多,尤其是近几年,国漫崛起,使用人气国漫改编的游戏比比皆是,通过动漫原本的人气,吸引一大批粉丝向用户。

然而大部分手游的生命周期毕竟比不上端游,所以很多手游想要火一把,都会借助动漫IP本身的影响力,从而短时间火一把。正所谓“饭要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嘛~

动漫改编游戏的历史其实非常久远,早在红白机时代甚至可能更早,就有像《忍者神龟》,《猫和老鼠》等动漫改编的游戏出现了,而且在当时也成为了经典,即使是现在去重新回顾这些游戏,小爆哥也是要竖起大拇指的。


所以呀,大家不能因为“动漫改编”这四个字就在脑海里有了这游戏是“换皮”的想法。
不过从客观上讲,相较于动漫,其实游戏的表现效果有时候会更好,毕竟动画限于篇幅,多多少少都会对游戏内容会进行改编和删减。
那么,是不是都只有动漫会去改编游戏呢?而没有游戏会去改编动漫呢?答案肯定是有的,而且还很多。其实游戏和动漫的关系,有那么一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到底有没有必要深究呢?盘它就完事了。

▍游戏改编动漫:宣传游戏的同时,延伸品牌
如果说漫改游戏更多的原因是想借助动漫的人气,让游戏本身更受关注,那么游戏改编动画则截然不同啦。
游戏动画化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多做这种事情的厂商,很多也只是为了宣传游戏,但是不乏仍有一些成功的例子。

【精灵宝可梦】
相信很多小伙伴对《精灵宝可梦》TV动画肯定是不陌生的,当年动画版刚引进大陆的时候,还叫《宠物小精灵》(暴露年龄系列)。
然而,《精灵宝可梦》最初确实是在1996年于日本发行的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火了之后,为了宣传游戏而推出了系列动画。

只是动画是子供向的,所以剧情方面比较偏低龄。但即使如此,动画版经历了几十年的时光,依旧活跃在荧幕上,永远十岁的“小智障”,永远与冠军擦肩而过。里面珍藏着一代人的青春。

【数码宝贝】
提到了《精灵宝可梦》,就不得不提在小爆哥心目中和它齐名的《数码宝贝》了。什么?你别告诉我《数码宝贝》也是游戏改编过来的?

嘿,还真是。而且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玩过,就是小时候称之为“数码暴龙机”的东西。这就要追述到1997年的时候,万代推出了一种“电子宠物”,并拥有进化和对战等元素,出人意料地...就在国内火了。

因为热度上升不减,大概到1999年时,电视上开始播映由东映动画以此为原案制作的原创动画《数码兽大冒险》,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代经典。

【命运石之门】
“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啊,他继承了我们的过去,也带着未来”。正好最近《Fate/stay night Heaven's Feel》在国内上映,小爆哥最后就来cue下它。

《命运石之门》是5pb.制作的一款游戏,之后由日本动画公司WHITE FOX制作了动画作品,大概2011年的时候播放,全24话,外加1话SP收录于DVD第9卷。
后来的剧场版《命运石之门:负荷领域的既视感》2013年在日本上映,直到去年,β世界线续作《命运石之门0》也开播啦。

▍结语
小爆哥觉得,不管是漫改游戏,还是游戏改漫,永远不变的是一部经典作品的初心。很多内涵并不是靠简单的改编就能深入人心的,这也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情怀不是挡箭牌,不管是题材好的动漫还是游戏,都值得拥有一款品质上乘的衍生作品与其相称,而不要坏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