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解析—2023北京大学MFA电影方向真题解析
336艺术基础
Part 1 真题
(一)简答题
1.简述18世纪提出“美的艺术”定义和特征。
(35分)
2.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文化建设,谈艺术的作用。
(35分)
(二)论述
1.材料是康德的一段话,提问怎么理解审美判断。
(40分)
2.论述道家思想影响下的艺术精神。
(40分)
Part 2 押题准确度
336不论是基础部分还是升级部分,我们上课其实都涉及到,尤其是基础部分,一定可以遇到原题,但是分析出题规律,每年肯定有论述题涉及到升级部分
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要把知识点融会贯通,互为答案,学会辨别思考,如果学会这一点,相信大家考场不会茫然不知如何下笔。
题目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文化建设,谈艺术的作用。(35分)
题目二:简述18世纪提出“美的艺术”定义和特征
(对应课程资料/除了中西哲学史,美学史外课程外,我们曾经用两节课串讲美学独立的历史)
题目三:材料是康德的一段话,提问怎么理解审美判断
(对应课程资料)
题目四:论述道家思想影响下的艺术精神(40分)
(对应课程资料)
Part 3 历年考点分析 通过对2019级到2023级五年专业一336艺术基础试题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的表格。
综合来看,如果难度排名,2020年题目最难,2023年的题目次之,紧接着2022,2021与2019。 考试范围不在聚焦于我们上课所讲的艺术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会涉及到美学以及艺术与其余学科的综合考察,对大家要求颇高,但是好在答题自由,没有固定答案。 Part 4 难度分析
今年336艺术基础,笔者认为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很多考生考完后都反馈题目不难,大概这些题目都会让大家有话可说,都是平常学习过程中接触了解过的知识
笔者认为想回答的出彩,除了简答题第二题是送分题,其余的三道题
均考验了大家平时对于艺术学、美学等的知识积累,综合还是给五颗星
Part 5 真题解析
(一)简答题
1. 18世纪提出“美的艺术”定义和特征。(35分)
解析:
单看这道题,我们首先应该区分“美”与“艺术”,为什么是“美的艺术”而不是“丑的艺术”,艺术能否是“丑”的,以及如何界定“丑”呢,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对艺术史和美学史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以西方的艺术史作为参考,粗略的来分,18世纪以前,艺术往往是宗教,道德的附庸,18世纪,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美等同于艺术,这也标志着”艺术自律化“构建的过程,为艺术而艺术。
其实同学们写到这一步差不多足够了,但是了解的更多相关知识的同学们,可以写一写18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艺术的研究对象逐渐变成“内容丑”,裸露在人们视野中的都是荒诞不堪的现实,试想,如果表达战争的残酷,用安格尔的《泉》必然毫无力度,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肯定更直击人的心灵。
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的形式到内容都是“丑”的表现,如何理解形式丑呢,简单看看,大家看不懂的很多先锋派艺术,以及单纯的把“苹果”当艺术作品,这种完全没有形式,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形式丑”,此时,艺术和非艺术似乎没有区隔了,但是,笔者个人是完全否认这个说法的。
简单的串联了艺术的“美——丑”历史,大家在写题时候,写到18世纪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艺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美的事物,艺术的自律化,并且举出相关例子,这几个点到位,就会拿到不少的分。
答题思路:
艺术概论的答题思路非常自由,此处仅作为参考
(1)背景与定义:
艺术从附庸的地位到成为独立的学科背景与原因,以及相关代表人:鲍姆嘉通,雨果)
(2)特征:
艺术的形式美/艺术的内容美:相关代表作品
(3)总的评价:
可以写对艺术自律化的过程的点评,也可以写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2.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文化建设,谈艺术的作用(35分)
解析:
艺术的功能等于艺术的作用,这道题非常基础,也是模拟考试三的原题(如下) 唯一要强调的一点是
“中国式现代化新文化建设”
,大家例子要举例当下例子,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例证,因为题目已经强调了“中国式”,不要举例之前的过去历史的相关例子,一定要围绕题目要求。
答题思路1:
(1)审美认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人的价值;
(2)审美教育:
推动文化建构(本民族文化内涵、身份认同、文化自信);
(3)审美娱乐:
防止理性与感性的割裂;实现人格的完善;促进社会和谐(共享人类精神空间、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答题思路2:
宏观(社会层面)
(1)艺术能够记载时代精神,气韵,兴趣,风尚。
(2)艺术反应时代要求,创造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
市场层面
文化产业,艺术市场,生活审美化
走出去层面
艺术可以打造民族品牌,树立文化自信
微观
(1)对于创作者来说,自我精神价值的实现
(2)对于欣赏者来说,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美育/提高文化修养/审美的人生/提高精神境界
(二)论述题
1. 康德一段话,问你怎么理解审美判断
解析:
材料中给的几句话,大概就是康德的思想的汇总
第一,
美是愉悦的,不带任何利益关系,也就是审美判断是无功利的,是愉悦的。针对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围绕在审美判断的时候,围绕审美判断“是无功利的”,而无功利的原因大家可以围绕“审美距离”,这些基础点作答。
第二,
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什么是无目的,在康德看来, 美只是纯粹的愉快,不涉及任何利害关系,所以它是无目的的,但是为什么它是合目的的呢,是因为美满足了最基本的目的“愉悦性”。
第三,
审美判断主观的,鉴赏并没有客观的原则,但是美感具有共通感,共通感是可传递性。
第四,
审美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不具有。
答题思路:
(1)审美判断的前提:
无功利的,不带有任何目的性
(2)审美判断:
虽然具有主观性,但是具有共通感(也就是能够引发大家共鸣,美感可以传递,快感不可以)
(3)审美判断所引发的美感,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4)审美判断只能为人类独有。
2.道家思想影响下的艺术精神
解析:
(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概念最早由庄子阐述,道学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万物后还要归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就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突出表明了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这样的艺术精神,体现在园林艺术当中(苏州园林为代表),也体现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文人画中对自然山水的描摹)。 (2)道家主张人们不拘泥于世俗之美,而去寻求一种“至美至乐”的超越。这种“至美至乐”的自由境界,提倡人们去掉世俗的功利之心,回归自然,恪守自身质朴的本性。在这样的艺术境界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种艺术精神,大家可以以诗词为例证,陶渊明诗词,李白的诗词当中的不设不施的自然美都是典型例子。 (3)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此大美“破有限,入无穷”,然后在无穷空灵的境界里面纵横驰骋,这便是道家艺术精神的指向。道家不满现实世界林林总总的物质和欲望的困扰,认为人世间充斥悲欢离合、辛酸苦楚以及种种迷迷茫茫之情,人们为了一己私利、表象的价值及世俗的虚荣,而让真相泯灭在物质。道家主张“心斋坐忘”,摆出功利之心,这一点,几乎体现在所有的艺术门类当中。 (4)道家艺术精神的“超越”、“解放”,感受生命律动与创造活力,体悟个体与万物一体惧化,并游无碍,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庄子·齐物论》)以双向的艺术精神点化生香活意的艺术天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圆融无碍,便是道家的一贯之道。这一点,大家如果想展开作答,可以从“游”,中国绘画构图这个角度出发,并且影响了电影领域胡金铨等人电影画面的构图。
答题思路:
(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作理念
(2)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超越有限,达到精神上无限
(3)
不设不施自然之美,出水芙蓉,自发可爱
(4)
无功利之心,摆脱世俗烦恼
821电影创意与批评
Part 1 真题 1. 论述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及其影响
(50分)
2. 论述李安在高科技领域电影创作的实践与理想追求
(50分)
3. 论述红色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50分)
Part 2 押题准确度
专业二821电影创意与批评中,
第一题
是外国电影史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可以说没有同学不会的。
第二题
在电影导演专题中,同样是强调了许多次的李安导演,以及在模考二中,考察了影像技术变革对影视创作的影响,此题目中的许多观点可以直接佐证本次试题中的第二题。
第三题
在视听语言中的色彩的作用也是重点要求大家背诵的部分。
可以说考察的内容都是平时课程中多次强调,并圈出来的重点。对于认真复习的同学来说,是不难的。
题目一:
论述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应课程资料)
题目二:
论述李安在高科技领域电影创作的实践与理想追求
(对应课程资料)
题目三:
论述红色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对应课程资料)
Part 3 历年考点分析
通过对2019级到2023级五年专业二821电影创意与批评试题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的表格。
从表格中可见,北京大学MFA电影方向的考点基本会分散在这六大板块中,
高频考点是创作、电影专题与视听语言。
然而,以往每年都考察的
创作,在2023级突然不再考察,
而且出了以前从来没有出过的
外国电影史,
可见老师们出题非常灵活,并且没有可遵循的出题风格可言。
Part 4 难度分析
专业二821电影创意与批评上,今年的题目除了第二题较为综合以外,第一题与第三题可以说是很简单的“送分题”了
而第二题虽然比较综合,但是也并不是难题,
李安
作为世界知名导演,且同学们对他的电影也都十分熟悉,只要能够掌握好电影专题中的导演专题,那么难度也不大。
所以今年专业二的题目难度系数给两颗星。
Part 5 真题解析
1.论述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及其影响(50分)
解析:
本题出自外国电影史中新好莱坞一章,属于没有难度的题目,只要学习并且重复复习背诵了这一知识点的同学,应该都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题目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特征,二是影响,那么同学们可以有两种思路答题,思路一是先回答特征,最后在结尾处写作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作为升华,思路二是可以在每一个特点后面,单独说这一个特点对于后世电影的影响。
参考思路:
1.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
新好莱坞电影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
2.从影片表现手法上看:
新好莱坞电影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1)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2)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
(3)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
3.影响:
开启了新一代好莱坞电影的繁荣,为美国独立电影、作者电影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同时因为电影技巧的开拓,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被发明,为后来的好莱坞特效大片奠定了基础。
2. 论述李安在高科技领域电影创作的实践与理想追求(50分)
解析:
这个题目考得较为综合,首先同学们需要知道李安本身的电影创作风格,这样才可以跟他现在拍摄的高科技领域电影做对比,进而得出他的理想追求。 其次,同学们需要了解李安所拍摄的高科技领域电影有哪些,用的是什么技术,这些技术能够让电影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所以同学们可以在开头先用李安的历年作品作为引入,然后在论述段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展开论述其高科技电影运用了什么技术,展现了什么效果。 第二个部分则需要结合李安本身对电影的理解以及其原本的电影风格展开论述李安对于电影的看法,亦或是论述李安转而去拍摄高科技领域电影的原因。
参考思路:
1.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三部电影入手,展开说明三部电影分别运用了3D技术,3D/4K/120帧,3D/4K/120帧/CG技术,采用的技术一部比一部多,一部比一部更先进。
2.从李安一直以来在电影中表达的人文情怀说明,技术始终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论是3D技术还是CG技术,还是120帧画面的使用,李安始终保持着对电影内容叙事的热忱,这些技术只不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呈现画面叙事。
3. 论述红色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50分)
解析:
也是视听语言中的简单题,有同学会误以为是红色代表主旋律,这个是有点过度联想了。 因为如果是主旋律,必然题目会清晰地说明是主旋律,所以这个题目就是在问,色彩中的红色,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那么其实这就属于视听语言内容里,色彩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了,只不过题目更加具体,选择了红色。 同学们可以在开头先写色彩的几大作用作为引入,然后在论述段落再开始写具体的红色是怎么体现色彩的几大作用的,例如红色如何烘托气氛,如何展现人物心情等
参考思路一:
1、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论述红色在影片中所隐喻的符号。
2、从红白蓝三部曲之一的《红》中论述红色在影片中所烘托的环境氛围。
参考思路二:
1、红色作为一种隐喻符号,可举例《大红灯笼高高挂》《辛德勒的名单》 2、红色作为一种人物心理表达 3、红色作为一种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