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020-10-08 11:55 作者:凯程金融专硕  | 我要投稿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操作

1.定义

公开市场操作是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者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

2.运作过程

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将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反之,将造成基础货币的减少。

3.优点

(1)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

(2)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处于主动地位。

(4)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法定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4.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用以操作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

(2)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二)贴现政策

1.定义

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再贴现工具,现在实际是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利率工具,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利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贷款的资格。

2.效果体现

(1)利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

(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3.局限性

(1)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甚至市场变化的走向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者贷款,申请多少,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2)利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利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

(3)贴现率和有关利率比较易于调整,但频繁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定义

法定准备金率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并且被认为是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目前许多国家对期限不同的存款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一般来说,存款期限越短,其流动性越强,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就越高。

2.运作过程

当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导致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反之,则会扩大货币供应量。

3.效果体现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存款准备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即使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即使法定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4.局限性

(1)由于法定准备金调整的效果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2)由于同样的原因,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3)法定准备金率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