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相机抉择与泰勒规则
相机抉择与泰勒规则
(一)相机抉择
1.定义
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早的原则是“逆风向原则”:经济趋热,相应紧缩;反之,相应扩张。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称为“反周期货币政策”。 “相机抉择”主要是指这样的模式。这种策略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代曾经受到拥戴。
2.受到的批评
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批评先是来自货币主义。他们认为,由于干预的时滞等原因,国家进行的反周期的干预会导致周期波动加剧。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的规则。对于这种主张,概括为“单一规则”,或简称为“规则”,以区别于“相机抉择”。
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该派认为,对于宏观干预政策,公众依据预期会采取相应行动,会使政策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有名的政策无效命题。
现在,“相机抉择”与“规则” 的概念均已演进:对“相机抉择”,现在肯定货币当局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相机调节自己的政策措施,但要求这样的“相机抉择”应有“规则”;今天讲“规则”,也非单一的固定货币增长率规则,而是要求在方方面面的决策中均应遵循规则——包括“相机抉择”的“规则”。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颇受重视的“泰勒规则”更可说明“规则”的含义。
(二)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论证,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的确定应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二是均衡实际利率;三是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之差;四是现实的GDP产出与潜在的GDP产出之差。泰勒规则的一般表达式是:
r=p+r*+α(p-p*)+βy
式中,p为通货膨胀率;r*为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p-p*)为通货膨胀缺口;y为产出缺口;α和β分别为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权重(一般均规定为1/2)。
泰勒规则的大致思路是:
a. 存在通货膨胀,那么联邦基金利率的基准利率应是均衡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b.如果现实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那么联邦基金利率应从基准利率相应调高,以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应从基准利率相应调减。c.现实产出高于潜在产出,说明经济偏热,联邦基金利率应从基准利率相应调高,以抑制过热;反之,应该相应调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