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转型成为培训师,记住这3点很重要,值得收藏的干货文
“蓝西老师,我现在很想找个人给我大骂一通。”
“所为何事?让自己有这样的想法。”
“我感觉自己已经无法驾驭自己了,好像现实的自己是另一个人,我都快不认识这个人了。疫情前,生活本来就一地鸡毛,那时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要换一种活法,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因为我感觉自己每天上班通勤时间就要3小时以上,然后又要花很多太多时间用于无效的会议,还要处理很多琐碎但创造不了多大价值的事情上。”
“这跟您想大骂自己有什么直接关联吗?”
“我还没有说完,因为我每天的工作很低效,所以收入并不多,可自从有了二宝后,家庭压力徒增,但我家庭也没有照顾到,钱也没有挣到,工作也并不轻松,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工作的并不开心。这样的生活原本习惯了,也麻木了。疫情期间,让我失去了工作,那时我就真正下决心,决定了要换一个职业,思前想后,最后锁定了培训师,因为这个职业完全满足我转型的所有需求:
第一,时间自由。这样我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
第二,收入高。之前有朋友请我去讲过课,给我的红包就顶我半个月的收入,而且这个职业整体收入也不低。
第三,有成就感。想想站在台上分享经验,传道授业解惑,那可是一件极有价值成就感的事情。我站在讲台上有一种鱼到了水里一样,很兴奋,很激动。
第四,成长快。教,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通过授课可以倒逼自己不断去学习,而且教学相长。我感觉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成长了,靠着那仅有的经验在处理各类问题。”

“这不挺好的吗,对自己认识很清楚,对未来也有明确的想法。”
“但是问题就出在我想法太多,行动太少。我每想起疫情期间失业,靠网贷度日的生活,就想背水一战转型成为培训师。去年我狠心还报名了培训师培训班,花费了大几千元,可我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开始给自己的理由是因为工作忙,等稍微空闲一点再来行动,可扪心自问,哪有那么忙啊,我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不行动的借口。我学费都是刷信用卡,可自己如此不争气,您说我该不该被骂?”
“您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多人都有犯过,我也有过类似经历。但你比其他人更优秀,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其实就是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认识到问题,感觉没啥用,我到现在依旧没有研发出一门自己的课程,也没有出去讲过一次商业课,哪怕看完一本培训师相关书籍也没有,更没有总结出一条工作经验,我就是动不起来,所以我恨自己。”
“有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就说了要想改变,首先得要承认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不足。你现在的不想行动的问题,要尝试着去剥洋葱式的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点,才有可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否则问题会不断重复发生。”
“谢谢推荐,我回头也好好去看看这本书。那请问针对我这种情况,老师您见多识广,能否给我一些建议呢?”
“其实,他人的建议没有太多价值,我相信你也听过不少建议,但真正听进去并为之行动的,估计不多。只有自己痛到极点或者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憧憬时,人才有可能行动,否则很难行动。”
“我现在脑袋就好像一团浆糊,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现在就是痛到极点了,想改变,所以真诚的期待您的专业意见。”
“那我来简单谈三点意见,仅供参考:

1、养成3个好习惯
我们都习惯性想到课程设计、培训授课这2件事,而这两件事对于新手来说,并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有挑战,所以很多人本能性的逃避。要想达成,其实不妨从一些小事做起,因为挑战小,更易达成。比如这3个小习惯可以现在考虑来做:
(1)每天朗读10分钟。朗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语感,让你以后讲课时声音更有魅力,更有节奏感;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知识面,我就是利用每天10分钟朗读,读完了几十本国学书籍;可以让人保持发声,而培训师就是需要不断发声。哪怕一个成熟的培训师,隔上个十天半个月不讲课,对讲课也会有生疏感。若连每天10分钟也抽不出来,那还是趁早洗洗睡吧,别想太多,趁早断了做培训师的念头,因为连10分钟都不愿意挤出来,又怎么可能去抽出更多时间来研发课程,来备课呢?
(2)每天总结一条经验。培训课程说到底,就是一条条经验累计起来,然后用某一套理论体系串起来。每天总结经验,不在于文字多少,在于是否有坚持在做。每天总结100-200字的经验,这并不是一件登天难的事情。
(3)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学习20-60分钟。培训师的学习没有终点,是需要持续学习的。只有不断保持学习的姿势,才不至于被淘汰。比如每天早上早起30分钟,除了朗读10分钟的书,还可以花个20分钟用于学习。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像看书,听课,听书都可以。若培训师都不爱学习,那我们凭什么让学员来学我们的课程呢?

2、打造个人IP
做培训师,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需要不断发声,让他人看到,这样才能为我们赢得机会。哪怕你有十八般武艺,可不展现出来,谁知道你呢?所以说,我们要打造个人的IP,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
我为什么要在知乎、头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上不断发布自己的文章、视频,其实就是为了宣传自己,更是为了打造个人的专业IP形象。
千万别说不知道如何打造个人IP,因为这个知识时代,真不缺乏获得方法的渠道,最缺的还是思想,行动。但在打造个人IP方面,有几个点要考虑:
(1)定期输出。不能一时兴起输出大量的文章视频,然后又长期一动不动,IP打造讲究的就是持续。在前期,可以每隔几天输出一次,等自己习惯了,就每天输出。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每天输出多条干货。
(2)内容跟定位匹配。输出的内容要有调性,不能让别人搞不懂你到底是干嘛的,这是打造IP的大忌,比如我个人IP基本上就是围绕讲师赋能,包括了内训师赋能和商业讲师赋能。所以,我写的160多万字的专业文章基本上就是围绕培训师而展开的。
(3)依据平台调性选择适合的输出形式。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主打服务,比如到了知乎,用回答问题的形式输出绝对比写文章更能获得流量;到哔哩哔哩用视频输出,自然比文章输出更有效果。因此要打造IP,要先弄懂平台的调性。

3、找教练指导
为什么要找教练指导,是因为很多人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就是阻力,每个阻力都可能让行动戛然而止,但有了教练就不一样,因为教练不仅可以协助你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能督促你不断往前。
我的1对1私教为什么推出来?就是因为很多人在转型时,会遇到比如:如何定位?如何研发课程?如何给国企授课?如何跟甲方谈判?如何做课程培训方案?如何报价?等等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会让培训师新人陷入无休无止的思考中,关键是最后可能什么结果也没有拿到,然后又周期性的陷入这样的问题中,最后导致自己花了大量时间,还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中。
那么,要如何选择教练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练经验一定要丰富,就拿培训师的教练来说,最好是在甲方做过内训师,自己也做过商业讲师,还运营过经纪公司、培训机构、咨询公司,这样的教练才能从立体的视角去指导,既能从专业角度,还能从商业角度指导。单纯只是某一个角度,都是不够全面的。
以上就是我给的3条参考意见,只有去真正践行了,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非常感谢老师的专业意见,老师的意见非常接地气,我觉得自己都可以尝试,老师的私教我也会考虑。我也真的很需要一对一指导,因为我有我的情况,我也希望有专业的人不断引导我,并不断给我派任务,督促我前进。我想有了教练的保驾护航,会让转型之路走得不至于如此艰辛。时间不等人,因为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早点转型成功,早点挣钱,早点过上想要的生活。”
您的点赞就是我前行的动力,感谢支持。
更多培训师方面的干货,请关注公众号:讲师赋能课堂,关注后输入“进门礼”即可获得培训工具大礼包1份(174套培训表格、18个培训管理制度、12个培训师实务课件、9个培训手册、58个培训游戏、15个新员工培训资料),里面有700多篇培训师专业干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