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菜到底是不是莴笋?

00:30

莴笋的正式中文名叫:莴苣。产自地中海沿岸,家族庞大,除了本体,生菜,油麦菜也是一个家族的。
莴苣本来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食物,它还有个名字:毒莴苣。

因为叶子里有白色的乳汁,有一定的致幻作用。
听说古埃及喜欢吃这玩意,与神明交流。
后来经过培育改良,毒性少,叶子大的莴苣出现了,就出现了最早的栽培类型:散叶莴苣。
在隋唐时期莴苣传得进了中国,唐代的《食疗本草》记载:莴苣是从隋朝时候从呙国传来的。
宋代的《清异录》强调种子是花钱从呙国使节那买来的。
还特地给它取了一个字。莴字,只因它来自于呙国。
呙国这个是啥国家,在哪?(我真没听过这个国家的名字)
有人考证说是新疆或者喜马拉雅地区,在西边的。
《古汉语字典》莴字最早见于南北朝的《齐民要术》。时间对不上呀!

也有人说是假借贾思勰名号混进去的。(好搞笑,怎么可能混进去?)
分类学上也叫莴苣的茎用栽培变种。因为饮食习惯,西方人喜欢吃叶子,而我们多吃茎。
它的衍生品贡菜也慢慢成形了。

这种条形的莴笋干被叫做苔干。
据说在康熙时成了贡品,因此才被叫作贡菜,经清史专家考证,档案都没有记载。
不过清朝地方官喜欢将这菜当贡品献给皇上吃。
周总理给它取名“响菜”。
讲到这就可证明了贡菜它就是莴笋。
不过它以后哥能不是莴笋了。
从它的产地说起,贡菜最出名的是在安徽涡阳的义门镇,因为当地莴苣长得细长,且纤维少,水分少,晒干后依然保持鲜嫩脆爽的口感。
当地专家认为此地莴笋与其他的莴笋的果实差距较大,反而跟生菜更接近,于是提出建立一个新变种,不过研究过去二十多年了,至今名还是没有改。

涡阳莴笋和普通的莴笋有一定的形态差异,所以没准以后就不是莴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