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中文教程】Blender雕刻:98 艺术灯光和渲染设置


一、渲染之前的微调整
1、调整粘土材质球
颜色、凹凸、粗糙度、划痕…
2、渲染设置-🈲️简化
3、输出设置-分辨率尺寸
4、摄像机位置
景深——放大观察「生物网格」细节是否模糊
光圈——10(越大越清晰,整体清晰边缘处模糊)
5、灯光-增强背光
白色光(更自然)
(参考)复制材质颜色,调整背光为互补色
6、光线聚焦到脸上
复制「主光源」名改「聚光灯」,指向「生物网格」
1)尺寸10度,混合0.6
2)增大功率,半径0
—— 更好地控制发光位置,逐步增大半径(越大半径越柔和)
3)调整聚光灯照亮「生物网格」脸部
若出现暗角——打开主光源(降低功率)
7、增强对比
【渲染设置-颜色管理】(中等/中高对比度)
8、伪色彩
【色彩管理-查看变换-伪色彩】——热成像图
——检查是否有区域过曝
——深蓝=暗部。 红色=光照太亮

二、渲染设置
1、cycles-GPU
2、☑️自适应采样——提取采样-渲染,作为最大样本之,对每个正在渲染的正方形检查噪点数是够达到标准,需要采样更低的停止渲染,然后继续渲染下一个方块
3.0版本改为渐进式渲染(噪点逐渐减少的样式),不再是分块式渲染
3、渲染降噪-Openimagedenose
——意味不需要增大采样值,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4、光程:总反弹次数4
——节省渲染时间
5、性能-自动拼贴大小
——插件 auto Tile Size
——根据渲染分辨率自动调整拼贴的大小
对于GPU和CPU的拼贴大小不同,加快渲染过程
6、根据设备情况
降低:采样值、输出-分辨率

三、测试渲染
1、渲染图显示在3D视图窗口
【偏好设置-临时编辑器】——更改3D视图窗口为图像编辑器
2、快捷键
【F12】渲染
【ESC】回到3D视图
【F11】返回图像编辑器
